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鸟类》教案

上传人:副** 文档编号:143700503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鸟类》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鸟类》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鸟类》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3.鸟类》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 鸟类【课标落实】【教材分析】鸟类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动物大家族的第三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属于生物,也了解了动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初步感知动物与人类相同与不同。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对常见鸟类的观察与比较,找到鸟类的共同特征。然后再通过对常见鸟类的识别,进一步加深对鸟类共同特征的理解。第二部分,研究鸽子的羽毛。引导学生思考羽毛的这些特点与鸟类的运动方式之间的关系,交流羽毛的这些特点对鸽子飞行的好处。第三部分,认识鸟的喙和足的不同特点,体会生物身体结构的不同特点与生存

2、环境、觅食特点的密切关系。【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植物和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动物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属于生物,也了解了动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初步感知动物与人类相同与不同。四年级的学生对常见的鸟类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鸟的名称,比如麻雀、小燕子、老鹰等等。大多数学生认为鸟类都会飞行。对于鸟类的共同特征认识不清,不太清楚鸟类羽毛对于飞行的作用,以及不同形态鸟喙和鸟足的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很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鸟类的共同特征特征,从而

3、建立鸟类的概念。学会识别常见的鸟类,并且体会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密切相关。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准确描述、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条件、过程、原因等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2通过实验与比较,知道鸟类的羽毛适于飞翔的特点。3通过观察与比较,知道鸟类的形态结构的不同特点是与环境相适

4、应的。科学探究: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观察并描述鸟类的共同特征。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研究鸽子羽毛适于飞行的特点。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探究鸟喙的形状与觅食的关系以及鸟足与鸟类所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教学重点】学会描述鸟类的基本特征。【教

5、学难点】体会鸟类的外形特征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常见鸟类图片,表格,正羽、绒羽、滴管、剪刀、放大镜。【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去一个小树林。请用心听,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播放鸟鸣合并音频)你知道这些是什么鸟的叫声吗?(布谷鸟、画眉鸟和老鹰)2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鸟类的世界,揭示课题:鸟类。设计意图:通过森林图片和各种鸟叫声的音频,创设一个鸟的世界,聚焦本课研究主题二、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帮助学生认识鸟类的共同特征。1(PPT出示常见鸟类的图片)谈话:你们认识这些鸟吗?(画眉、

6、燕子、老鹰、鸽子、鸵鸟、翠鸟、孔雀)(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鸟的名称,然后提问:你熟悉它们吗?能不能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2引导思考:这些都属于鸟类,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呢?生:身体表面3师:我们不仅要研究它们的体表都长有什么,还应该关注它们的运动方式,繁殖后代的方式以及如何取食等等4借助记录单的表格,找一找它们的共同特征。画眉 燕子 老鹰 鸽子 鸵鸟 翠鸟 孔雀从上述七种鸟中,选取你们较为熟悉的四种鸟进行比较研究。鸟类的共同特征记录表格鸟类名称主要特征身体表面运动方式繁殖后代取食器官5分组汇报比较归纳结果。6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我们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

7、羽毛,卵生,用喙取食。7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鸟类的基本特征。我这里也有几位动物朋友,(先出示鸡和鸭的图片,再出示企鹅的图片)请大家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它们属于鸟类吗?请说出你的根据。生:企鹅、鸭、鸡身体表面都有羽毛、卵生、用喙取食。都符合鸟类的基本特征,所以它们都属于鸟类。)8(出示蝙蝠的图片),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动物?(蝙蝠)夏天的傍晚,我们经常能看到这些蝙蝠在天空中飞行,有时它们还会成为不速之客,飞到我们家里来。请你们判断一下,蝙蝠是否属于鸟类?请说出你判断的依据。生:蝙蝠的身体表面没有羽毛,它的身体表面覆盖的是毛,蝙蝠不是卵生,而是胎生,所以蝙蝠不属于鸟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8、学生从身体表面、运动方式、繁殖后代、取食器官四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并通过判断鸭、鸡、企鹅、蝙蝠是否为鸟类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鸟类的共同特征。三、认识鸟类羽毛的特征。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鸟类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你们认为羽毛有什么作用?生:帮助鸟类飞行2羽毛具有哪些特点呢?这些特点对鸟类的飞行有什么好处?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观察羽毛的特点。3(出示鸽子羽毛的图片)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鸽子全身的羽毛都长得一样吗?生: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4师:像这种覆盖在鸽子翅膀和尾部的大型羽片,我们把它叫做正羽;在正羽的下方还长有这些细小而柔软的羽毛,我们把它叫做绒

9、羽。5正羽和绒羽的形态、大小并不相同,大家能不能猜测一下,正羽和绒羽分别有什么作用?生:正羽可以保护鸟的身体,绒羽可以保温。6请大家分组观察正羽的特点,并把看的情况用简图的形式进行记录。(中间有一根羽管,羽管的两边整齐地长着羽毛)7羽管是封闭的,它的中间是什么样的?我们怎样能看得更清楚?生:把羽管剪开8我们借助剪刀,把羽管剪开,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想一想,这样的结构可能有什么作用?9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空心,很轻,可以帮助鸽子减轻身体的质量,利于飞行)10谈话:鸽子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雨天,如果雨水滴落在在羽毛,会被羽毛吸收吗?想一想,这样有什么作用?11分组实验:在正羽上滴一滴水,观察水

10、被吸收的情况。生:水顺着羽毛滑落下来,羽毛这样的结构可以让雨水尽快从羽毛上滑落12刚才我们研究了正羽的结构与作用,那绒羽又有什么特点与作用呢?绒羽比较细小,为了方便观察,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生:放大镜13分组用放大镜观察绒羽的特点。生汇报:细小、蓬松、柔软14绒羽有怎样的作用?生:帮助鸽子保持体温15师生共同小结:羽毛管中空,可以减轻身体的质量。羽毛不吸水,可以防雨。绒羽蓬松,可以保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类的羽毛适于飞行的特点。4、 认识鸟类的喙与取食的关系。1(出示鹈鹕、老鹰、山雀、蜂鸟的图片)你们认识这些都什么鸟吗?谁能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些鸟的特点?(教师可以

11、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2聚焦以上四种鸟的喙,你们发现这些鸟喙有什么不同特点?(形状各不相同,有的长直、有的有弯钩、有的短直、有的细长)3引导思考:鸟喙有什么作用?生:取食4分组活动:将不同形状的鸟喙与相应的食物连线。5师:你是怎样连线的?依据是什么?生:鹈鹕的喙长直,便于夹住小鱼,喙下有个皮质的囊,可以储存食物;老鹰的喙强大末端有弯钩,便于捕食小动物;山雀的喙短直,便于啄食;蜂鸟的喙细长,便于汲取花蜜。6师生共同小结:原来鸟喙的形状不同是为了适应取食不同的食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对比,让学生感知鸟喙的不同形状与所吃食物的密切关系。五、认识鸟类的足与生存环境的关系。1(出示鸭子、老鹰、鸵鸟、

12、鹭鸶的图片)你们认识这些都什么鸟吗?谁能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些鸟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适当补充)2聚焦上述四种鸟足,你们发现了这些鸟的足有什么特点?(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趾间有蹼,有的伸展面大,带钩,有的结实有力,有的细长)3引导思考:鸟足有什么作用?生:运动。4为什么这些鸟足的形状各不相同呢?你觉得可能和什么有关?生:鸭足趾间有蹼,适于游泳;老鹰的足伸展面大,末端带钩,适于捕捉小动物;鸵鸟的足粗壮有力,适于奔走;鹭鸶的足细长,适于在沼泽地或浅水滩中行走。5小结:看来,鸟类的足形状各不相同,是为了适应它们生存的不同环境。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对比,让学生感知鸟足的不同形状与不同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6、 拓展与应用。观察生活中的鸟类的足部和喙部有什么不同特点?这可能和什么有关?【板书设计】3鸟类 正羽基本特征:身体表面有羽毛 绒羽 卵生用喙取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