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93254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1-3单元教案 中图版.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共5课时)第1课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能力要求: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

2、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鸦片战争重点难点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对鸦片战争原因的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教学方法 运用问题目标教学法。 分析法。对于南京条约入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应作客观、公允的分析,以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讨论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相关文本资料鸦片战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史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回顾,把19世纪的中国同欧洲国家比较。指出由于中国的落后,最终遭到英国的侵略,从而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鸦片之祸与虎门壮举1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首

3、先提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回答。在学生充分议论的情况下,教师加以归纳指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推销工业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四处扩张,广阔的中国市场就成为它首选的对象。英国曾经采用外交、贸易等手段想打开中国的大门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以牟取暴利。(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成本200多卢比,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为2618卢比,差额833卢比,折合银元400元或白银280多两。)于是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指导学生看课文楷体字部分,联

4、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再概括归纳:鸦片是一种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不易戒除,一染上毒瘾,则使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教师出示炮子谣请同学朗读:(请君莫畏大炮子,大炮才闻几人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老师再解释含义。引用英国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在1773年的宣称:“鸦片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有害的奢侈品,除仅仅为对外贸易的目的外,它是不被容许的,明智的政府应该严格地限制鸦片的国内消耗。”在这里,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

5、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马克思曾引用英国史学家蒙哥马利马丁的话来痛斥鸦片贸易的罪恶:“鸦片贸易比奴隶贸易更残酷,因为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还折磨他们的肉体。”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教师请学生阅读说一说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归纳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危害;给中华民族带来什么样的后果。3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教师提出你将如何面对这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

6、徐到广东禁烟。(讲清楚鸦片的危害,林则徐为何禁烟即不言而喻)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罗瑞卿大将参观虎门时说过:“中国近代史就是在这儿首先开始了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到了虎门就能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二、中英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

7、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2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让学生阅读课本回答,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以清政府战败的原因作为小讨论的主题,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由发挥、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P5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

8、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却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土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提示,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教师逐一分析南京条约带来的影响。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的结论。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课堂小结】指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调: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课堂探究】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板书设计】一、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 英国走私鸦片:清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抵制英国工业品倾销1、林则徐禁烟 鸦片的危害: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禁烟措施:令外商交出鸦片;不禁止正当贸易;1839年6月虎门销烟。 借口:中国禁烟2、鸦片战争 原因:打开中国国门,把中国变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开始:1840年6

10、月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3、南京条约 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第2课 烽烟再起烽烟再起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2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

11、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军抗击外国洋枪队的史实。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思想品德教育: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烽烟再起重点难点重点:英法俄的侵略活动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与左宗棠这个历史人物。烽烟再起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课时】2课时【课型】电教课【

12、教具】“烽火再起”课件、相关影视录像、圆明园图片资料烽烟再起教学设计【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复习提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烽火再起:教师由课目引入,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但他们贪婪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2火烧圆明园:教师解说:圆明园不仅

13、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且为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其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可谓当之无愧(详细内容见资料)。让圆明园这精湛艺术的宝库在学生脑子里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然后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产生对圆明园的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看活动加深对侵略者罪行的痛恨。让学生发表议论,谈谈感想,引导学生痛责思恨、激发爱国情绪。二、沙俄侵吞我国大片领土教师演示中俄两国古今疆界情况(课件演示),指出:沙俄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原与中国并不接壤。但沙俄长期推行扩张政策,先后侵吞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提问:沙俄是如何一步步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的呢?指导学生阅读

14、课文和P9“沙俄侵吞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并完成地图册的填充内容。最后布置学生比较英法与俄国侵略中国的不同特点。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采用连环提问法: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联系“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人民做出什么反应?(引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农民政权抗击的目标是什么?结果怎么样?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最后向学生说明两点: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不仅打击了本国的封建势力,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四、左宗堂收复新疆1教师演示中国填充地图(课件演示),让学生找

15、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的情况。教师结合新疆地图和课件演示,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2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与“塞防”(指西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论。(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料和主张)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和重要性的理解。3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让学生自由作答。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又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以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答)继而指出:为了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朝在新疆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