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93242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2.9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拓展资料素材北师大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和复古思潮的泛滥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亲率文武百官到孔庙,大行三跪九叩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祀孔朝圣大丑剧。12月23日冬至节,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领百官,拥进天坛,举行祭天大典。这是民国以来,袁世凯的又一次化装滑稽表演。帝国主义在华的传教士和传教机关也不遗余力地鼓吹孔教。美国传教士李佳白所组织的“尚贤堂”相当活跃。1912年初,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成果,当上临时大总统后,帝国主义者欣喜若狂,包括“尚贤堂”在内的全国各地的基督教组织同日举行所谓“为国祈祷”,随后又纷纷跑到山东曲阜去朝圣。据记载:“欧美传

2、教士游览泰岱,漫步孔林,磨挲断碣,低徊不忍去,登孔子庙堂,雍雍肃肃,未有不鞠躬行敬而去者。”甚至英国派驻威海卫的总督骆赫“且至诚入孔教会”。沙俄伯爵盖沙令也鼓吹中国需要“古道之复兴”,宣扬“中国之新命必系于孔教”。英国的庄士敦则说:“中国之安内攘外,不在武力,而当归功于孔教使能以孔教治国,则革命可不起,而人民早进行善良矣。” 可见,他们是要用孔教来反对革命,复辟倒退的。陈独秀陈独秀(18801942年)安徽怀宁人。1915年,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在创刊号上发表具有发刊词性质的“敬告青年”一文,向青年提出六项希望,即“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3、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五四时代的“德赛二先生”实际上都包括在这里了。这是“新青年”第一篇纲领性的文章。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的一系列文章中反复说明了三点: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而他的最重要的论点又是集中在封建和教与民主政治不两立这一点上,而把思想上的反对封建礼教与政治上的主张民主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他痛切地指出:“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

4、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他认为要“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礼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些反对封建礼教、宣扬民主思想的宣传,说明当时的陈独秀在反封建斗争中是坚决而彻底的。1917年,陈独秀又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废除反映封建思想的旧文学,提倡反映现实的新文学,号召打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文学改革。同年,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教授。第二年与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五四运动以后,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为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做

5、了大量工作。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当时的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辛亥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希望以此来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16年2月,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有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

6、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当时,在新青年杂志上刊载了许多宣传无神论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驳斥神鬼迷信的文章。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李大钊在19161917年之间相继发表了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反对尊孔的论文。他的看法是:孔子是数千年来封建帝王实行专制统治的护符,儒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比专制帝王加于肉体上的淫威更其严重。今天的时代和过去不同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应该随着时代有所改变。他们还猛烈攻击封建家族制度,把儒家的伦理学说和封建专政政治、封

7、建家族制度结合在一起加以抨击。新青年在反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名义下,对妇女解放问题,封建家庭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宣传了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的思想。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意见。胡适的主张,着重于文体形式的改革。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进行一次革命。新青年从四卷一期起改用白话文,采取新式标点符号。一些新体诗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出现。鲁迅是文化革命的主将,他陆续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和一些犀利的杂文,出色地把反封建旧礼教的革命内容与白话文的形式结合起来

8、,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胜利“曙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革命新时代的开始。作为两个毗邻的大国,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响,尤其是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的特别注意。他们看到十月革命前的俄国与中国有相同相似的地方。所谓相同是指封建压迫相同。所谓相似是指经济文化落后。因此,十月革命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是不大看得起俄国的。正如毛泽东所说:“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但十月革命的爆发,使全世界改变

9、了看法,而且这个革命不是一般的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因此,这一部分在寻求中国革命新途径的知识分子思索:我们是否也照此办理?另外,从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曾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以前帝俄时代与中国订立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这一事实,使中国人民受到很大鼓舞。同时,十月革命显示的工农群众改造世界的不可遏制的伟大力量,使中国先进分子认识到:要真正改变中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广大的群众。总之,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受到极大的鼓舞,并产生了对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从而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一、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

10、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二、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四、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五、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

11、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不过,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看法一直影响到后来。每周评论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由陈独秀主编。主要撰稿者有李大钊、胡适、周作人、高一涵、王光祈、张申府等。每周评论为周刊,每期四开四版,主要栏目有:国内大事述评、国外大事述评、社论、随感录、国内劳动状况、通信、新文艺、读者来信、新刊批评、名著等。第二十五期以后,因陈独秀在北京散发传单被捕,改由胡适担任主编。1919年8月31日,每周评论出到第三十七期,被北洋政府封闭。在“五四”运动前后,每周评论和新青年互为补充,宣传了进步思想,传播了革命道理,鞭挞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每周评论连续五期用全部或大部的篇幅报道和评论了这一伟大运动。胡适担任主编以后,在每周评论上,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 的辩论。这反映出“五四” 时期的统一战线开始分裂,也反映出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斗争中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在“五四”期间,每周评论对于激发人民爱国热情,鼓舞人民革命斗志,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敌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