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82005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 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三顾茅庐联孙抗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成都称帝A.B.C.D.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

2、人生产相配6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7 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8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孝文帝迁都洛阳D.刘备迁都成都9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B.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促进

3、了民族融合10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北方民族大融合11 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A.齐民要术B.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塑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

4、绘画14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A.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15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17. 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涿鹿之战

5、城濮之战赤壁之战长平之战A.B.C.D.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A.魏 B.蜀 C.吴 D.西晋19.28中国古代史曾有多少次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文化进行的迁都是()A盘庚迁殷B孝文帝迁都洛阳C周平王迁都到洛D明成祖迁都北京20.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为统一全国作好了准备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抑制了佛教发展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也,抑

6、亦人谋也,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请回答:(1)这是什么朝代谁对当时形势的分析?(2) “跨州连郡者”指的是什么?(3) “然操遂能克绍”是指哪一年的什么战役?(4)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样的谋略?产生了什么历史作用?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

7、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三、简答题23东汉末年到两晋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各有什么影响。你对这些战役的成败有何感想?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开发的条件、原因、表现、影响四、历史诊所25皮皮:我很想知道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一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咪咪:当然可以啦!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8、,并在官渡之战取得胜利,200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刘备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操建魏,221年,孙权称帝建吴;222年诸葛亮建蜀,三国鼎立之势形成。你认为咪咪回答的正确吗?如果有错误,请你告诉皮皮准确的知识。6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B3D4D5A6C7A8C9C10D11C12D13C14C15D16D17C18B19B20C二、材料解析题21(1)东汉,诸葛亮。(2)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3)200年,官渡大战。(4)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取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22(1)迁都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2)今山西大同孝文帝洛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

9、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三、简答题23(1)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淝水之战使前秦统治迅速瓦解,北方陷入分裂状态,东晋乘机收复失地。(2)决定战争成败的因素有: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人民的支持;战争的作战方针和作战方法;24(1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2原因: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迁到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北方人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表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变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4)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四、历史诊所25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208年,赤壁之战;曹丕建魏;222年,孙权建吴;221年,刘备建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