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81555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扩展和延伸,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基本规律,以及对当前台湾问题的现实指导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将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自己的贡献。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子目的内容:第一子目开辟荆榛逐荷夷、第二子目雅克萨之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从中提升学习能力。建议一个课时。学情分析

2、通过新课标的学习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但是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而且精力主要集中在形象生动的形式上,所以在上课时尽量的采用直观、生动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整体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沙俄入侵黑龙江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 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2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等方面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归纳

3、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是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激发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逐渐占据了整个台湾岛,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第一,雅克萨之战是中国为维护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次正义的战争,这次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沙俄入侵我国的阴谋,迫使通过谈判的方式,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

4、条约,既然是平等,但是又让出尼布楚,学生对中国的让步与平等协商的关系不好理解。第二,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限难于掌握。课前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2利用网络或者是图书馆搜集有关雅克萨之战的相关知识。3搜集台湾的小吃和民族习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多媒体等方法展示学生身边熟悉的图片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历史中去。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归纳: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同时老师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问题教学法:提出与本课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4图示讲解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视觉上带来刺激,充分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纵向联系法。通过对前面学习过内容的回忆,使学生明白台湾、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教学设计(山东潍坊青州黄楼初中 王云)导入新课ppt展示台湾当地的著名小吃以及风景名胜,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请大家听一首诗朗诵。播放视频这首乡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大家知道诗里的乡愁说的是谁的乡愁吗?(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大家回答的很好,是台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上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这令人陶醉的美景是来自祖国的宝岛台湾!可是,在1624年,一群荷兰殖民者乘船来到我台湾岛西海岸,企图登陆,被当地居民阻止。他们捧着白银,祈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

6、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我们善良的居民答应了。荷兰殖民者用剪刀把一张牛皮裁成许多细条,连接起来,圈了一大片地。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修筑了城堡,架设了大炮。从此,荷兰殖民者逐渐占领了台湾。善良的居民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家园落入他人之手。那是谁收复了祖国的报道台湾呢?今天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一下,也就是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设计意图:由诗歌导入新课,视屏中朗诵者低缓忧伤的旋律,能充分调动初一学生的听觉,把他们似乎带入到当时当地的情境中去,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很快进入本节新课的学习中去,为下面的讲授做好铺垫。讲授新课教师过渡:在讲述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想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听过七子之歌吗?

7、这首歌唱出了哪里人民的心声?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回答问题,能够回答出是澳门。教师总结:对,是澳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一些国家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此背景下最先登陆中国的殖民者是谁呢?生:葡萄牙殖民者。师:对,葡萄牙殖民者登上我国大陆之后,陆续的荷兰等国相继东来,侵扰我国东南地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探究一:身残志坚 是英雄不问出处教师过渡: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与祖国的宝岛台湾又有什么联系呢?请大家看大屏幕结合课本以及大家课前的准备了解一下他的生平(ppt展示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刺激)提出问题:他是谁呢?谁能和我们说一说他的生平?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能够回答出

8、郑成功,说出郑成功是清朝时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学生1: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学生2: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向高山族人传授牛耕和使用铁农具,发展海外贸易,对台湾的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教师总结:大家总结的很好、很全面。设计意图:郑成功收复台湾学生已经有所了解,再加以多媒体展示图片,给学生直观感觉,为下面的讲解做好铺垫。教师:对,郑成功在清朝时成功的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宝岛台湾。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把本目录103页的内容阅读一下,归纳一下郑成功是如何挥师台湾的?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并能积极发言。学生1: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

9、达台湾西海岸。学生2:他到达台湾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情款待。学生3:郑成功首先驶进荷军盘踞的台湾城和赤嵌楼之间的海湾。学生4:他包围赤嵌城,逼迫赤嵌楼的荷军投降。教师总结:大家总结的很好、很全面。设计意图:通过文字阅读,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的信息,能够进行总结概括。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到郑成功包围赤嵌楼,我们一起来走进当时当地,来看一下当时的情景吧!教师: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西南沿海一带,修筑了热兰遮,也就是我们说的台湾城,1625年,殖民者用谎言和15匹粗布骗取了台湾西岸的赤嵌一带,新砌了一个有四角的简陋城堡,中国人称之为赤嵌楼。设计意图:解释课本上出现的两个地名,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

10、,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教师过渡:在郑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荷军头目揆一派使者来见郑成功,表示愿意年年进贡,要求郑军退出台湾。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大屏幕结合课本来说一下。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去,能够很好的做出回答。教师总结:大家总结的很好!看来大家对课本的领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表现!教师:在敌人强大的诱惑面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不为金钱所迷惑,不为权利所引诱,表现出一身正气、高尚的民族气节!活动探究: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锯,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请大家阅读

11、材料回答问题:用所学的史实证明郑成功的话“台湾一向属于中国”。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成功?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依据材料归纳总结,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补充发言,并做出自己的评判。学生1:三国时期,吴国派卫温到达夷州,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学生2: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学生3:元朝时期,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学生4:郑成功敢于反对外来侵略。学生5:他保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我国历史上反对外来侵略的抗争起到了模范示范作用。教师点评:给予大家鼓励和表扬,同学们对课本的基础知识的记忆还是非常扎实的,另外,大家知道他是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也就说他是我国

12、的民族英雄,很好!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如何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初步形成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概括能力,并且在进行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教师过渡:很好。大家都能够很好的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值得表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教师引导:1662年,台湾重归祖国怀抱,保卫了祖国的主权和领土。但是,当时中国大陆是属于清政府统治的,而郑成功是反清的,台湾并不属于清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那么

13、,清政府是怎么解决分裂问题的呢?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并做出自己的评判。郑成功死后,由他的后代管理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教师:对,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实现了祖国的统一。教师过渡:那么大家知道清政府设立有什么作用呢?谁能来回答一下?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能够总结出: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探究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冲突,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注重对

14、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课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总结:身残志坚,是英雄不问出处。这是我们献给郑成功的颁奖词,希望我们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向郑成功学习,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教师过渡:(ppt)展示中国轮廓图,显示黑龙江的位置。教师引导:郑成功收复台湾,祖国的东南海防得到巩固,但是,与此同时,中国东北边疆却危机四伏,面临着沙俄的入侵,那么清政府又是如何加强对东北边疆的管辖的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第二个子目.探究二:名利双收 打鬼子创业捷径教师过渡:课前的时候让同学们准备我国东北边疆的入侵问题,从唐朝至清入关前对黑龙江流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史实。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呢?学生活

15、动预期效果:出示自己的收集卡,小组内相互交流。教师:提出表扬,并让学生小组内轮流展示。并与学生共同计算出自唐朝至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中国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的资料,既能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又能对下面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让学生用史实说明黑龙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生参与问题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总结:看来大家课后都很用功,做的很好,老师对你们提出表扬!16世纪后期起,本同我国不接壤的沙俄越过乌拉尔山逐步向东扩张,大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提出问题:清朝时期东南方向台湾的分裂问题解决后,清政府又成功地捍卫了东北领土的完整,那大家能来说一下清朝时是怎样捍卫东北领土完整的吗?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并且跃跃欲试发言。学生1:康熙帝为了维护祖国的东北边疆,进行了两次战争。学生2:康熙帝的第一次战争就取得了胜利。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结的很好。康熙帝在位时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这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