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8150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教案鲁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动课 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诵读毛泽东诗词,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目标1.通过查阅、选取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联系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延伸课外知识,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2.通过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3.文史相通,通过以诗入境,以史佐证,加强历史和语文课程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诗词常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通过导游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提取、整理有关地理、旅游等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毛泽东诗词,界定在长征时期所写的诗词

2、。可在历史或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的意境。2.选定其中易于学生朗读、背诵、理解的诗词。可配乐朗诵或用为诗词谱曲的歌曲。3.把学生分为三组,确定小组的主持人、朗诵诗词的同学、担任导游的同学。明确分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4.担任导游的同学可一人也可多人,拟好介绍诗词中提到的有关地点的概括。红军长征时发生在当地的战斗和事件、故事等文字材料。活动形式1.由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先带领大家朗诵毛泽东七律长征,介绍本课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方法。2.分组活动,先由第一组朗读十六字令三首,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写作背景等。导游带领大家重温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的省份、着重介绍红军翻越的主要山脉及其

3、概况,特别是翻山势险峻、终年积雪的山峰和红军战胜恶劣自然条件的事迹。3.由第二组朗读忆秦娥娄山关,主持人介绍词牌名、写作时间、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娄山关的地理位置、发生在这里的战斗等。4.由第三组朗读清平乐六盘山,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诗人情感等。导游介绍六盘山的地理位置及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意义。5.由学生评出最佳导游和最佳小组,同时由学生选定最喜爱的毛泽东诗词名句。6.教师点评总结,肯定优点、弥补不足。活动开始音乐响起,学生齐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主持人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而且是当代杰出的诗人,柳亚子先生曾以“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的诗句来赞扬毛泽东的

4、诗词,毛泽东的诗词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史诗。一首七律长征把我们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长征途中,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一批雄奇豪迈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伴着这些诗篇去重温当年的岁月。第一组同学念十六字令三首投影显示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柱其间。主持人十六字令,词牌的名称,是一种只有十六字的小令,以全词字数而取名,这三首小令都是写山,但并不是写一座山,也不是一次而成的,而是在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概括了长征时红军所越过的许多崇山峻岭。山,是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

5、到自然环境造成的主要困难之一,当时,红军曾翻越过许许多多的大山,其中尤其重要的有五岭山脉的越城岭,云贵高原的苗岭、娄山,横断山脉中的夹金山、六盘山等,具体情况,你还是随我们的导游一起去看吧!导游一起始点:瑞金同学们好!这里是“红都”江西的瑞金,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在这里召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这个古朴的小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34年,在蒋介石“斩尽杀绝”的围剿中,在王明的错误决策下,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世界行军史上的奇迹长征,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导游二遵义渡过湘江水,来到贵州省。欢迎大家从江西来到我

6、们贵州,贵州简称“黔”,贵州共有3525万人口,省会是贵阳,我们这里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苗、布依、侗等各族人民生活在这里,是个民族大家庭。不要以为我们这里是无名之地,实际上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以这里为转折,开始走向胜利的。1935年,红军冲破敌人的重重防线,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改组了党和军队的领导,解除了博古的总书记和李德的军事顾问职务,你们知道新的领导核心,是哪些革命家吗?游客答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导游三赤水河娄山关。面对静静流淌的赤水河你有什么感想?遵义会议后,红军进行了整

7、编,全军振奋,斗志昂扬,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移师北上,一月下旬,红军北进,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蒋介石急忙调集重兵封锁长江,防备我军北渡与川陕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挥戈东向,二月下旬二渡赤水,突入贵州,奇袭娄山关,重入遵义,歼敌两个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的胜利。娄山关在贵州省桐梓县娄山中,建立在峻拔的山峰之间,是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和贵州北部的险要地方,离遵义约六十公里。川黔公路从娄山关北面的峡谷中弯弯曲曲通向关口,水沿着南面的峡谷通向遵义。关上树立一大石碑,上面写着“娄山关”,关的周围有三个山峰,都十分险峻,无法通行,只有娄山关的一条路可以通过,那里是十

8、步一弯,八步一拐的汽车路,形势极为险要,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红军回师东进时,遵义已给贵州军阀王家烈占领,他还派四个团守住娄山关。当红军决定回关的时候,离娄山关还有一千多里地,天天需要急行军,甚至跑步,而且当时敌人的两个纵队也正在向遵义进军,摆在红军面前的问题是,要赶在敌人增援部队之前,解决王家烈,打下娄山关,占领遵义。抢战娄山关的任务由以英勇著称的十三团担任,在冲锋号中,全团主力与敌人在悬崖绝壁上展开了斗争,经过英勇的斗争,终于抢占了敌人认为无法攀登的点金山,占领了娄山关。毛泽东曾赋词一首,表达他当时的感情。学生朗读忆秦娥娄山关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

9、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在攻下遵义后,蒋介石又调集重兵妄图包围我军于遵义,三月中旬,红军又声东击西、三渡赤水,二次入川。蒋介石继续围攻,三月二十四日,红军四渡赤水,神速南进,突破乌江,佯攻贵阳,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恐万分,急调滇军增援。敌情的这种变化,恰好适应了红军取道云南北上的战略要求,红军于是乘此时机,直指云南,向西方急进。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史上最光辉的一员,充分展示了我军领导人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导游四金沙江金沙江,是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因为产金沙,因此而得名。红军所渡的这一段是云南省元谋县以北与四川省交界的一段,

10、这里江面宽阔,两岸相距约二百米,水流湍急,江的两岸除几个渡口外均为悬崖。当敌人增兵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占领了皎平渡的金沙江渡口,捉到两只敌人侦察用的木船,奇袭对岸的一个正规连和一个保安队,红军靠仅有的七只木船,九天九夜,全部渡过江去,把敌人的大军远远抛在后面。进入四川的大凉山地区,红军执行民族政策,刘伯承与彝族部落沽基家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小叶丹结拜,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导游五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在四川省西部,是岷江的支流,红军要渡的泸定附近这一段,河水异常湍急,船只不能行驶。公元1704年,四川巡抚熊泰上奏康熙帝恩准后,于1705年修建该桥,桥面由九条碗口粗的铁链组成

11、,两面各有同样粗的两条铁链作为栏杆,共用13根铁索组成,桥上“泸定桥”三个字是康熙帝的御笔。1935年5月下旬,红军一支部队以十八勇士组成突击队,强渡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另一支部队去夺取泸定桥,当红军到达时,桥上木板已经给敌人拆掉了。桥东是泸定城,城里有几个团的敌人用机枪和迫击炮封锁着桥头,红军二十二名英雄组成了突击队。冲锋号响起,枪声、炮声、口号声震动山谷,战士们热血沸腾、怒火万丈,冒着枪林弹雨沿铁索攀过去,刚接近桥头,敌人就放起冲天大火,把桥头封住,二十二名勇士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冲进城内,接着大队人马渡过了泸定桥。导游六雪山草地红军在过了泸定桥以后,来到四川西部的岷山一带。岷山绵延于四川和甘

12、肃两省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大雪是其主要组成部分。1935年6月中旬,红军开始翻越四川的夹金山,他们高喊着“征服夹金山,创造行军奇迹”的口号,向夹金山前进,夹金山高入云霄,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英勇的红军踏着没膝的积雪,迎着狂风顽强的翻过夹金山。站在峰顶,杨成武政委望着冰雪世界,赋诗一首:天空鸟飞绝,群山兽迹灭,红军英雄汉,飞步碎冰雪。就这样,红军用三十一天的时间,翻过了五个大雪山,行程二千七百余里。过了雪山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看着像是草地,脚踏上去人就陷下去,但英勇的红军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吃完粮食,吃野菜,吃完野菜、草根,甚至把皮带也吃了,最终克服困难,走出了草地。学生朗

13、诵清平乐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导游六盘山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和甘肃省东部,南段又称陇山,南北走向长约二百四十公量,山路曲折盘旋,上下约六十里,经过盘道六重才能到达顶峰,所以叫六盘山,是仅次于祁连山的一座大山。1935年9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进入最后阶段,10月初,经甘肃东部回民区,连续突破了会宁、静宁之间及平凉、固原之间的封锁线,击败了敌人第七师四个骑兵团的追击。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击,10月7日,红军登上了六盘山。山上长满绿草,进山有较宽的路,山很高,但红军走到黄昏,就翻过了六盘山。于是长征的终点陕北根据地已在眼前了。主持人中央红军的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一年间的时间里,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粉碎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这一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永远铭刻在祖国各族人民的的心中,永远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沿着他们的足迹不断奋进!评选最佳导游、最佳小组教师总结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