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80412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收复新疆》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3课 收复新疆编 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英俄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培养学生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采用分析、比较、立体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掌握收复新疆的史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新疆遭受侵略,我国军民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行英勇的反侵略斗争,并取得重大的胜利,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教学难点: 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教学关键:正确认识新疆在祖国大陆的重要性课时安排1课时课 件多媒体教 具大屏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意图批 注导入新课学生朗读

2、清代诗人杨昌浚的七绝,导入新课。文史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入探究一、阿古析侵占新疆(多媒体)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进行学科渗透。学生归纳哪些国家侵略新疆,教师进行总结。面对新疆局势危急,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产生分歧。由此导入:二、左宗棠收复新疆(多媒体)教师讲解“海防”和“塞防”的重要性,并引用左宗棠奏稿。同时强调:在经过“海防”和“塞防”之争后,清朝政府于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

3、回到祖国怀抱。教师提出问题:“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犁问题?怎样解决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教师总结:当时俄强清弱,要收回伊犁,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而伊犁是新疆的大门,不收复伊犁等于没有收复新疆。所以伊犁比那些土地和赔款更为重要。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根据左宗棠的建议,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这是中国近代仅有的一次外交胜利。历数侵略者的暴行,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通过对左宗棠的评价既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组织学生讨论情感链接学习左宗棠敢干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精神。巩固新知大屏幕显示板书设计 阿古柏 1685年 侵占新疆 1878年 收复新疆 第三课 收复新疆 左宗棠(海塞并重) 19世纪80年代 收复伊犁 设行省 1884年 治理新疆教学反思教案制作日期:发布日期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