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6 页 浅论改革开放的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摘 要: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刚刚摆脱文革阴影,国内经济落后,人们思想僵化, 全国百废待举在抓住时机,实施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 事业等一系列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快速成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同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较 为完善的政治体制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世界的 认可和尊重 关键词: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意义 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从此开启了我国 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翻天覆 的变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因 此有必要回顾并总结改革开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以吸取经验教训, 指导今后的工作 首先,必须明确这些问题,在三十多年前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改举开放,又为什么 能够实行改革开放?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深刻认识与了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背 景 一、实行改革开放的背景 (一)国内环境 1.经济落后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在全同政治局面比较混乱的同时整个国民经济则处于 濒临崩溃的边缘。
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已经深陷贫穷同家之列世界银 行于 1977 年对全世界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做了一个统计并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 多少分类,其中第一类叫做最贫穷困家和地区,标准是年人均产值不到 200 美元,这 类国家和地区, 全世界共有 21 个 第二类叫做贫穷国家和地区, 标准是人均产值在 201 美元到 499 美元之间,这类国家和地区共有 39 个,而中国就在其中,这就是当时的 实际 i 另外, 由于 “文化大革命” 及其以前的严重错误, 国民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由于 “文 革” 和 “大跃进” 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亿元 而从 1949 年到 1979 年, 我同建国 30 年的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才不过 6000 亿元 正因为如此严峻的经济状况,当时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消费品都必须凭票证购 买全国平均每人每天食用粮不到 05 公斤,每年每人平均只发 3 米布票这种客 观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机与活力,从而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2.思想僵化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仍受过去极“左” 思想的束缚,非常僵化与保守。
在初期做生意会被认为是“投机倒把”行为,当时还 认为“赚钱致富就是资本主义” 人们的思想仍受到“两个凡是”的桎梏,不能完全 摆脱文革阴影,因而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3百废待举 “文革”浩劫之后的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经济凋敝、百废待举 “文化大革命” 造成的后果是国家政治混乱经济萧条,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在经 济领域,由于连续多年大批“唯生产力论” ,鼓吹“不为错误路线生产” ,结果造成许 多生产组织名存实亡,生产者大都人心涣散在城市,大批工厂停工停产,机器设备 大量损坏在农村,当时许多农民的生活极为困难,全国有相当多的农民口粮不足: 在教育、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很多大学院校长期停办、 停课,全国高考制度被废除许多中小学设施被砸烂,新文盲大量出现,人才培养被 耽误了整整 10 年 面对这种千疮百孔的残破局面, 工业生产、 农业生产和教育、 科学、 文化事业各个领域都亟待拨乱反正与恢复发展 (二)国际环境 20世纪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新的主题,这一主题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 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 化建没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时机。
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尽快改变中国贫穷落后 的面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还会继续扩大,在国际竞争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改革开 放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实施改革开放已经势在必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 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揭开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篇章在过去的三十 多年中,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教育事业,外交关系等一系列领域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有目共睹,其中蕴含的重大意义,值得领会借鉴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仅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 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三十多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 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 1978 年2007 年度 30 年中,有 16 年超过 10%,只有 3 年低 于 7%近 35 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 14 倍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 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12年中 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
在最近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 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近7倍 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 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收入大幅度 增加,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 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 业增长的“黄金时期” ,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 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农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 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 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 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在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 一些地区率先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改革试验,这一改革取得了 巨大成功,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随后推广到全国。
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 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在财税体 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 ,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 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到 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完善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总结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三)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 度和广度推进。
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1978年,中国对 外贸易额为109亿美元,美国商务部的贸易统计显示,美国2012年的商品贸易总额达 到38628.59亿美元,而根据中国海关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中国2012年的贸易总额为 38667亿美元,已经小幅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 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 济新秩序 我国还积极迎接世界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 模连续名列发展中国家首位,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中国制造” 的大量出口, 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充分发掘了我国廉价 劳动力的优势,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 也开始积极“走出去” ,以全球化的视野在海外开展投资,整合产业链,以快速提升 自身竞争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企业去他们那里投资而备受次贷危机 困扰的美国几次三番希望中国金融业来为他们救驾 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愈益成为世界 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
三、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我国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与时俱进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只有 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大国,历史上的中国也曾是对外开 放的国家,然而自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逐渐“闭关锁国” ,与外界隔绝,因而逐渐 趋于落后,直至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从此开始了一百多年的苦难历史这些都证 明,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必须对外开放,走改革开放之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后,毛泽东也曾设想扩大对外开放,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 ii,并且与英、法、日、 美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 由于复杂的国际原因和毛泽东晚年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左”的政治路线作指导,中国未能实现完全对外开放,而半开半闭的外交战略严 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在 1978 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讲话中指出:“必须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 外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启了改革新篇章,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改革开放,因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二)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创造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理论作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总 结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和不断发展的,反过来, 它又给予中国人民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以科学的指导 “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 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创 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一,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 其二,明确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含义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 国改革开放时代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原则问题, 为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根本发展道路, 从而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自毛泽东思想之后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里程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继邓小平之后,总结改革开放和党的建设的实践 经验,提出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改革开放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 以胡锦涛为首的党的领导集体站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 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 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