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龙腾虎掷稼轩词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366989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龙腾虎掷稼轩词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龙腾虎掷稼轩词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龙腾虎掷稼轩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龙腾虎掷稼轩词(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1、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 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作者】 辛弃疾(),南宋词 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 辛弃疾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其 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 教育。20 岁那年,率领 2000 多人起义抗金, 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 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 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 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

2、,湖南安抚使,江西 安抚使等职。 在历任地方官期间, 重视发展 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 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因此受到朝廷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 (今 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 年,中间虽短期 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 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 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辛弃疾是南宋 伟大的爱国词人,词中深入的反应了当时 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 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

3、样,以豪放为 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 域, 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 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 美芹十论、 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 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 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 要求加强作战准备, 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 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 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少吟咏祖

4、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 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 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 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 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 稼轩诗文钞存。 【注释】: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东南。 清江:指赣江。 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愁余:使我忧愁。 鹧鸪:俗谓鹧鸪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 比喻恢复中复无望。 【简析】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 ,由于南宋小 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

5、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 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 路从湖北进军江西,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 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 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 失极其惨重。 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 (1176) 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 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 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 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 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 一错误政策的不满, 抒写了

6、他关心祖国统一 的爱国情怀。 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 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 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 未能收复, 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 败无能。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形象 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两句,体察细腻,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 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但却阻拦不 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 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 国分裂成南北两半,

7、 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 祖国的强烈愿望。 末尾两句以鹧鸪的悲鸣反 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 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 斗争形势, 形象鲜明, 语言简洁, 含义深刻, 耐人咀嚼 2、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 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 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阑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英雄泪!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 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远望遥远的山 文档来源为 :

8、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 向人们呈献愁恨。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 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望。把宝刀吴钩 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 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 风吹遍大地, 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 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 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 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 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背景简介 1126年,金兵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今 河南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

9、 北宋灭亡。次年,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即位 称帝,不久即渡过长江,定都临安(今浙江 杭州),建立了南宋。从此开始了宋金隔江 对立的局面。 辛弃疾年轻时就树立了“整顿乾坤”、 雪耻复国的理想。二十二岁时,他聚集两千 多人参加了山东人民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 表现出过人的勇武和胆略。翌年,起义军遭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叛徒破坏而瓦解,辛弃疾渡江投奔南宋朝 廷。 南归之初, 辛弃疾满心指望朝廷能派他 带兵到前线杀敌, 并写有美芹十论 和 九 议两组文章上奏朝廷,陈说抗金方略。但 南宋朝廷在主和派控制下,对此根本不

10、予理 睬,并把他派到远离前线的福建、江西等地 去做官,将他长期投闲置散。辛弃疾怀抱雄 才大略,有心报国而无路请缨,忧愤交加, 六十五岁时与江西铅山去世,临终犹“大呼 杀贼数声”。 辛弃疾是一位民族志士,也是一位杰出 的豪放派词人。 其词多反映当时尖锐的民族 矛盾,表达他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色和真诚充沛的激情。这首水 龙吟写在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 ,也就 是辛弃疾渡江南归的第八个年头,但是他正 在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任参议官。一天, 他登上城西的赏心亭,纵目眺望江北,思潮 翻滚,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内容述评 一、层次内容简析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

11、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这首词书写词人登临建康赏心亭时的 所见所思,写一个心怀报国大志、却始终无 路请缨者的内心沉痛。 上片写景抒情 。分四个层次。 “楚天千 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 , 写登高远望。 “楚 天千里”, “水随天去”,见出目光由近而远: 身在江南,心在江北。 “清秋”、 “秋无际”, 蕴含深远愁情:情系失地,志图恢复。“遥 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写遥望北 方沦陷区山河的心情。 “玉簪螺髻”,比喻失 地大好河山似美人,给予深情厚爱。 “献愁 供恨”,以 拟人手法突出国破家亡之痛和无 可奈何之恨。 “落日楼头,断鸿声

12、里,江南 游子” ,写环境和处境。“落日 ”喻国势殆危, 含忧国忧民之思。 “断鸿 ”飘零之身,含英 雄失路之哀。 “江南游子”,自指。“游”字 多蕴,既有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之叹,又有 屡遭排斥、壮志难酬之怨。“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写报国无门 的幽愤。看宝刀、拍栏杆,以典型动作宣泄 被压抑着的杀敌报国壮志激情。“无人会, 登临意”,以不言之言表达不被重用、无人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理解、壮怀难申的孤独和愤懑。 下片借典故抒情。也分四个层次。 “休 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13、,借用张 翰因思乡而弃官归里的事典,一方面 表白失 地未收、山河未复、决不消极面世的心意, 一方面 抒发收复难期、希望渺茫、欲归不能 的苦闷。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借用刘备鄙弃许汜计较名位私利的事典,申 明自己非为名利、 一心报国的衷情高格。“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借用桓温 北伐途中慨叹光阴易逝的事典,表达对年华 虚度、收复难成、壮志未酬、英雄坐老的悲 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英雄泪 ?”“红 巾翠袖 ” 借代歌女, “? 英雄泪 ” 是理解、宽慰 之意。与上片 “ 无人会,登临意 ” 呼应, 进一 步宣泄无人理解、英雄被困的孤独和痛苦。 二、一个中心,

14、三个方面 情感是诗词创作的动力,也是诗词表现 的中心。促成辛弃疾创作这首水龙吟的 激情,主要是“无人会,登临意”的郁闷, 因此 词的中心旨意是宣泄报国无门、壮志难 酬的悲愤 。但若把这一中心旨意分解开来,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1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它至少包容有如下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 首先是热烈高亢的抗金复国豪情。这是 潜蕴在全词行文中、 并时时向外奔突的一股 压抑不住的精神力量。词人登建康赏心亭, 不是去游山玩水, 而是为了登高遥望那远方 的失地;他痛心疾首的弹剑、拍栏杆,是因 为当权者不给他挥师北上、杀敌报国的机 会;

15、他蔑视张翰、许汜,是为了表白他毫无 私心、坚持抗金复国斗志的决心。事实上, 辛弃疾年轻时就有了“整顿乾坤”、雪耻复 国的理想,他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乃 至投奔南宋王朝,都是为了抗金复国。虽然 当权者从来没有重用过他,甚至还百般排斥 打击,但他却始终坚定地站在当时的抗战派 一边,抗金复国的意志从来没有动摇过。应 当说,这种炽烈而顽强的民族志气和爱国精 神,是灌注辛弃疾豪放词的底蕴。 其次是无人理解、孤独难耐的痛楚。这 是本词潜气内转、愈转愈深、愈转愈悲这一 主要特征的集中体现。 “断鸿”、 “游子”,看 似淡墨轻点, 实际上内里却凝聚着许多无可 奈何的困惑和哀怨; “无人会,登临意” ,其

1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中有多少难觅知音的孤苦和无从言说的痛 楚,却只能愈说还休; “唤取红巾翠袖,?英 雄泪 ” ,这么需要慰藉,这么需要温暖,可 见他孤苦到何种程度,心寒到何种程度。事 实上,辛弃疾自南渡以来,从来就未得到过 南宋统治集团的信任。给他做的都是闲官、 闲职,而且从湖北到湖南、 到江西、到浙江、 到福建,离抗金前线愈来愈远,这中间的怀 疑、排挤之心,是路人皆知的。而且还时有 谣诼、中伤等不实之辞加身, 使他有口难辩。 他在本词中连用张翰、许汜的故事,实际上 也是在为自己辩诬。琴师最怕没有知音,英 雄最怕置于闲散,苍鹰被锁樊笼,蛟龙搁浅 沙滩,那是最难耐、最痛楚的。 再次是对年华虚掷、功业无望的哀伤。 全词涌动着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他登临远 望、哀国伤己、弹剑击柱、婉转表白,实际 上都是在向世人、特别是向当权者呼告:国 势危殆,不能再妥协苟安下去了;时不我待, 为什么还不让我上前线去杀敌报国?“可惜 流年,忧愁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