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65779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文档资料(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1. 定义、目的及意义 漆膜耐冲击性指涂于底材上的漆膜在经受高速率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快速变形而不出现开裂或从金属底材上脱落的能力。 2. 相关标准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20624.1-2006色漆和清漆 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 第1部分: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 GB/T 20624.2-2006色漆和清漆 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 第2部分: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2,3. 检验方法要点介绍 3.1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3.1.1测试原理 以一定质量的重锤落于涂膜试板上,使漆膜经受伸长变形而不引起破坏的最大高度表

2、示该漆膜的耐冲击性,通常以厘米(cm)表示。,3,3.1.2 材料和仪器设备 漆膜冲击器: 该仪器重锤质量(10001)g;冲头进入凹槽的深度为(20.1)mm;滑筒刻度(500.1)cm,分度1cm。 马口铁板 尺寸50mm120mm0.3mm 薄钢板 尺寸:65mm150mm(0.450.55)mm(适用于腻子膜测定),4,3.1.3操作要点 将涂漆样板平放在仪器下部的铁钻上,漆膜面朝上,将重锤提升到所需的高度,然后使重锤自由落下冲击样板,用四倍放大镜观察,看被冲击处漆膜裂纹、皱皮及剥落等现象。 3.1.4 结果表示 以不引起漆膜破坏的最大高度表示该漆膜的耐冲击性。 3.1.5 注意事项

3、3.1.5.1测定时,样板一定要紧贴于铁钻表面,以免冲击时样板跳动而影响测试结果。 3.1.5.2样板受冲击部位距边缘应大于15mm;冲击点之间边缘距离也应大于15mm。,5,3.1.5.3冲击器钢球表面必须光滑,如有锈蚀、磨损现象必须进行更换。 3.1.6 试验结果影响因素 3.1.6.1温、湿度的影响:样板制备后放置及测试时环境均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即温度(232),相对湿度(505)。一般情况温、湿度偏高会造成漆膜变软,耐冲击结果偏高,反之结果偏低。 3.1.6.2冲击深度的影响:冲击器的冲击深度应在(20.1)mm范围内。如冲击深度过深,会使冲击结果偏低,反之,偏高。 3.1.6.3

4、底材及表面处理的影响:不同的板材,如马口铁板和薄钢板经同样的表面处理和漆膜制备,漆膜耐冲击结果往往不同。一般马口铁板比薄钢板测试结果偏低。,6,3.1.6.4 漆膜厚度的影响:制备样板时应使漆膜厚度在规定范围内。一般情况漆膜偏厚,会使冲击结果偏低,反之偏高。 3.1.7 冲击器冲击深度的校正 仪器频繁使用会使其冲头进入凹槽深度产生变化,超出(20.1)mm的标准范围,以致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故漆膜冲击器存在校正问题: A)冲击深度的校正用器具 校正环和校正片各一个。,7,B)校正步骤 旋开锁管螺栓,把滑筒旋下; 松开紧固螺钉(但不要卸下) 将校正环穿过冲杆上部套放在冲击垫块上; 将校正片平放

5、在枕垫块上; 用底部平整的物体压放在冲杆上; 如冲杆头部正好与校正片接触,则冲击深度合适。若不合适,则通过调节冲击垫块的高度位置来达到要求。具体说,若冲击头接触不到校正片,说明冲击深度不够,则可以向下旋冲击垫块,使冲杆起始运动点下移,若冲击头与校正片接触过紧,说明冲击深度过大,则可以往上旋冲击垫块,使冲杆起始点上提。 调整合适后,先上紧紧固螺钉,再旋上滑筒,校正过程结束。,8,3.2 ISO 6272-1:2002色漆和清漆 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 第1部分: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 3.2.1 测试原理 同3.1.1,9,3.2.2 材料和仪器设备 冲击器:如图 主落锤冲头直径为(200.3

6、)mm,质量为(10001)g,可有(10001)g或(20002)g的副锤,总负荷可以是1kg,2kg,3kg或4kg。,10,落锤仪尺寸图,1导管 2主落锤 3副锤 4夹紧夹套 5冲模,1导管 2落锤 3止动装置 4夹紧夹套 5冲模 6试板,落锤仪侧视图,11,底材:金属板,厚度至少为0.25mm。大小应允许至少在5个不同位置进行试验,每个位置之间至少相距40mm,并且离板的边缘至少20mm。,12,3.2.3操作要点 3.2.3.1通过/未通过试验(使用规定质量的重锤 3.2.3.2分级试验(测定引起开裂或剥落的最小下落高度和落锤质量),13,3.2.3.1通过/未通过试验(使用规定质量

7、的重锤,调节落锤的高度至要求的释放点,将试板放在冲模上,涂漆面朝上或朝下,释放落锤使其落在试板上。检查涂层是否开裂或从底材上剥落,以及底材是否开裂。 在不同的位置重复另外四次试验,给出总数为五个点的结果。如果至少四个位置显示没有开裂或从底材上剥落,则报告涂层通过该试验。,14,3.2.3.2分级试验(测定引起开裂或剥落的最小下落高度和落锤质量),调节主落锤高度到预计不会发生破坏的位置。将试板放在冲模上,涂漆面朝上或朝下,释放重锤使其落在试板上。检查变形区域涂层是否开裂和/或从底材上剥落。如果没有观察到开裂和/或剥落,依次增加25mm或25mm的倍数重复试验直至观察到开裂和/或剥落。记录第一次观

8、察到开裂和/或剥落的高度。 如果当落锤升到仪器所允许的最大高度落下时仍未观察到开裂和/或剥落,则依次加上副锤,使落锤总重达2kg、3kg或4 kg,重复试验(从设置的最低位置开始)。 一旦观察到开裂和/或剥落,则从以下每个高度释放适当重量的落锤到试板上五个不同位置:第一次观察到开裂和/或剥落的高度;比此位置高25mm处;比此位置低25mm处。,15,3.2.4结果表示 通过/未通过试验: 5个试验点中至少4个通过,则结果为通过; 分级试验:检查涂层15个冲击点,结果从大部分通过到大部分未通过转变的质量/高度组合作为试验的最终点。 例:1kg重锤/600mm高度下通过/未通过试验 : 5个点中有

9、3个通过,2个未通过,则结果为“未通过”。 例:1kg重锤分级试验结果: 575mm高度5个点中5个点均开裂(均未通过); 550mm高度5个点中2个点开裂,3个点未开裂(大部分通过); 525mm高度5个点中5个点均未开裂(均通过); 则1kg重锤分级试验结果为550mm。(1kg/550mm),16,3.2.5注意事项 测定时,样板一定要紧贴于冲膜上,以免冲击时样板跳动而影响测试结果。 样板受冲击部位距边缘应大于20mm;冲击点之间边缘距离也应大于40mm。,17,3.2.6影响因素 温、湿度的影响 漆膜厚度的影响,18,3.3 ISO 6272-2:2002色漆和清漆 快速变形(耐冲击性

10、)试验 第2部分: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 3.3.1测试原理 同3.1.1,19,3.3.2材料和仪器设备 冲击器:冲头直径12.7mm,或15.9mm 底材:金属板,厚度为(0.550.10)mm。大小应允许至少在5个不同位置进行试验,每个位置之间至少相距40mm,并且离板的边缘至少20mm。,20,3.3.3操作要点 安装规定直径的冲头,将样板放在试验装置上,涂漆的一面朝上或朝下,冲头与样板的上表面接触。将重锤提升预期不会出现破坏的高度,释放重锤使其落在冲头上。 取下样板,观察涂层冲击区域的开裂情况。如果没有明显的裂纹,在更高的高度上重复上述步骤,一次增加25mm。一旦观察到明显的裂纹,则在以下三个高度上各重复五次试验:略高一点、略低一点和首次观察到明显裂纹处。,21,3.3.4结果表示 检查涂层15个冲击点,结果从大部分通过到大部分未通过转变的质量/高度组合作为试验的最终点,以千克米表示。 例:1kg重锤/冲头直径12.7mm 条件下试验: 525mm高度5个点中1个点开裂,4个点未开裂(大部分通过); 550mm高度5个点中3个点开裂,2个点未开裂(大部分未通过); 500mm高度5个点中5个点均未开裂(均通过); 则试验结果为0.525kgm。,22,3.3.5注意事项 略 3.3.6 影响因素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