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641405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单元 第4课 同步课时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噫(y)吁(x)嚱(x)鱼凫(f)天梯石栈(zhn) 崔嵬(wi)B萦(yng)岩峦(lun) 猿猱(ru)义愤填膺(yng) 豺(chi)狼C扪(mng)参(shng)历井 仰胁(li)息畏途巉(chn)岩 飞湍(tun)D砯(png)崖转石 峥(zhng)嵘(rng)喧(xun)豗(tu) 吮血(shn)解析:B项,“猱”应读no;C项,“扪”应读mn,“参”应读shn,“胁”应读xi;D项,“砯”应读png,“豗”应读hu。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A西当太白有鸟道当:阻挡B青泥何盘盘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的样子C所守或匪亲 或:有的(人)D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胸口解析:C项,或:连词,表假设。答案:C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回转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C连峰去天不盈尺 盈:满D锦城虽云乐 虽:即使解析:虽,虽然答案:D4比较下列各句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问君西游何时还青泥何盘盘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悲不见九州同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解析:第一个“何”意为“什么”,第

3、二个“何”意为“多么”,两个“但”均为“只”。答案:C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西当太白有鸟道B朝避猛虎C砯崖转石万壑雷 D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解析:C项,名词作动词,冲击。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C6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手抚膺坐长叹 B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C枯松倒挂倚绝壁 D剑阁峥嵘而崔嵬解析:然后,这样以后。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危”分别是“高”和“正直”的意思;C项“而”分别表示并列和转折;D项“于”分别表比较和被动。B项都是“从那时以来”的意思。答案:B8名句

4、默写。(9分)(1)蚕丛及鱼凫,_!尔来四万八千岁,_。(2)_,可以横绝峨眉巅。_,猿猱欲度愁攀援。(3)连峰去天不盈尺,_。飞湍瀑流争喧豗,_。(4)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_,_,_。答案:(1)开国何茫然不与秦塞通人烟(2)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3)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二、阅读鉴赏(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5、。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

6、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面对此景,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也寒了。所以A项说“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是错误的,故选A。答案:A10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主观题的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参考答案:(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7、第1113题。(13分)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11分析一下颔联中“起”“生”两词的表达效果。(4分)答:_参考答案:“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12颈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请分析一下“笼”字表现的内容。(5分)答:_参考答案:(1)“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2)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13尾联中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有何用意?(

8、4分)答:_参考答案: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1415题。(10分)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4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对其中一个字进行赏析。(5分)答:_参考答案:(1)最精妙的两个字是“分”和“挂”。(2)“分”字:茂密修长的野竹与云雾相接,本来是一幅静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分”字,就有了动的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山风徐来,移动的云雾不断地从野竹梢头飘过而使得两者分开的情景。(或“挂”字:青翠的山峰之上,一线泉水,凌空飞注,本来是一幅动景,然而诗人用了这一个“挂”字,就又由动化静了,它使人想见山峰的陡峭峻拔和山泉垂直挂在那里的情状。)15有人说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道士,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5分)答:_参考答案:(1)我认为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李白。因为诗歌通过描述李白访友未遇的一天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抒发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2)我认为这首诗突出的人物形象是道士。因为从题目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