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63863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某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意见研究课题,每年有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课题获省级立项支持;建成2-3个省级社会实践基地;培育2-3项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工作思路和措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教育,完善大学生德育体系,使大学生努力按照“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健康成长(“四个新一代”即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

2、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以创建省级示范单位(基地)为引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科、课程、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丰富德育教育资源;以创建“计量文化”省级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为抓手,加强人文讲座、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与体育竞赛组织,创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创新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的培养、考核激励工作机制,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继续深化新生教育、励志教育、创新教育、诚信教育,做好学业规划、五困帮扶、三自管理、青年志愿者、优良学风班级和寝室创建等专项活动,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质。责任单位: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各二级学院2.培养方案修订建设目标:形成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社

3、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形成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类、分级培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工作思路和措施: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重点,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多类型创新人才,把加强专业与强调通识有机结合、加强理论与突出实践有机结合、加强学习与强化研究有机结合、加强课内与注重课外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单一规格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模式,强调按学科大类的分类培养与按学习能力的分级培养,全面修订本科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在23年内,继续对现有本科

4、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优化“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和调整学分、课时,强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完善本科培养方案的管理,切实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3.创新人才培养建设目标:构建分级分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建成1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争取创建1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工作思路和措施:按照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多类型创新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校企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硕结合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完善校院两级试点班、增设“创新实践学分”、鼓励高

5、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形式,进一步探索分级分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集中优质教学资源,继续加强量新学院建设,争取开设文科试点班,完善校级试点班办学机制;鼓励二级学院进行试点班、“小研究生”培养探索;强化公共基础教育的分类分级教学;健全学生自主选择机制和滚动竞争机制;全面推进本科生导师制,让优秀学生尽早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推广“3+1”培养模式、扩大辅修专业招生、扩大转专业比例;加大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的投入;设立“创新实践学分”;加强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项目立项;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责任单位:教务处、设备管理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各二级学院4.教学改革

6、研究建设目标:在“十一五”期间,争取20-30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立项支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争取510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支持,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工作思路和措施:进一步浓厚教学改革研究氛围,继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巩固和推广原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不断深化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积极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的资助力度,培育教学研究团队,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理论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立项和二级学院预研推荐的管

7、理制度,重视对项目研究过程管理的投入,严把各级教改立项的结题验收关,强调“成果体现在制度中”的质量评价标准。不断加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力度,将成果意识融入从项目设计到结题的各个研究环节,使校级教改项目成为培育各级教学成果奖的重要来源。责任单位:高等教育研究所、各二级学院(二)教学内容方法更新工程5.教学内容改革建设目标:课程衔接关系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分类分级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学术性和适应性显著加强。工作思路和措施:根据培养目标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强化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性。用1-2年时间,实施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8、更新工程,吸收各学科最新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衔接关系,消除偏离培养目标、相互重复的教学内容,全面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体系;推动大学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课课程教学改革和分类分级教学;进一步梳理和明确跨学院学科基础课程的建设主体和建设机制,规范学科基础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管理;完善科研促教学机制,激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减少课堂教学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时间。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6.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建设目标:建成610个省级本科教学专业实验室;建成10-20个规模较大、技术水平好、行业认可度高、接纳能力强的校外实践

9、基地,其中1-2个省示范性校外实践基地;建成1-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争取若干个项目进入教育部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资助计划。工作思路和措施: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加强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实验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实验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新途径,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跨学院跨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完善实验室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

10、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对实习实训基地的使用考核;加强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经过1-2年,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平台管理体系和实验实践技能评价体系。责任单位:教务处、设备管理处、人事处、各二级学院7.教学方法改革建设目标:初步构建起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使课堂教学的学术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改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工作思路和措施:转变以“课堂

11、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研究性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实践,强化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实践的探究性和学术性,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互动研讨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通过强化教研活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先立项支持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对研究性教学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鼓励教师开展启发式、研讨式、问题式、案例式课堂教学改革;增加投入,大力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创业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社会实践和创业活动;规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增强辅助教学效果。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

12、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工程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目标:到2010年,生师比稳定在15:1;高级职称比例4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到90%,其中博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40%;特聘一流专家教授2-3人,培养和引进20名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知名教授,50名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00名中青年教学骨干,培育10个优秀学科团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竞争性强的教师队伍。其中,新增1015名省级中青年学科、专业带头人,1520名省级优秀青年教师,35名省级教学名师,812名省级教坛新秀;建成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人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思路和措施:牢固树立教师队伍建设以学术为根、以教学为本的观

13、念,致力于培养学术造诣精深的教学名师,促进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调动教师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严把教师队伍质量关,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多层次人才工程计划”,构建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计划体制,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扩充教师队伍;以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为示范和导向,启动“教学名师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计划”;继续开展校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教学奖等评选,增设“教坛新秀”奖,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有效的团队机

14、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完善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严格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责任单位:人事处、各二级学院9.专业建设建设目标: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基础性学科专业发展稳定,品牌特色专业优势明显,专业内涵建设逐步深化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新格局。学校本科专业总数控制在45个左右,建设校级重点专业15个左右;再建4-6个省级特色专业;培育并建成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作思路和措施:以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

15、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有计划地开展专业建设。重点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建设,依托优势学科、重点学科,带动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新专业的建设力度,提升学校新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稳妥地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改造,丰富专业内涵,凸现专业特色;完善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加大对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新专业建设的投入;健全专业评估制度和专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对学科水平低、办学条件差、教学管理不善及招生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实行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修订完善经费拨付和转专业制度,充分发挥经费投入和学生选择对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16、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全面启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带动学校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责任单位:教务处、各二级学院10.课程建设建设目标:到“十一五”末,完成全校所有课程的基本信息平台建设,建成200门网络课程、50-70门校级精品课程;再建10-20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成23门国家精品课程,并力争建成1门双语示范课程。工作思路和措施: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全部开设课程达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大对课程建设的投入,完善课程建设资金管理;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示范和导向,加强校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