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63847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8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管理品质知识广西师范大学某某某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二一三年十一月目录学校概况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2)二、专业设置情况(2)三、在校学生情况(3)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3)第二部分师资与办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4)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5)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5)四、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5)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7)二、课程建设(8)三、教材建设(11)四、教学改革(11)五、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14)第四部分质量保障体系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17)二、教学质量保障体

2、系建设(18)三、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18)第五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0)二、学生体质测试情况(21)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21)四、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和就业情况(21)五、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情况(21)六、毕业生成就情况(21)第六部分特色发展第七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附件化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国家中文基地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学校概况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创办于1932年,原名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曾六次更名,八次迁址,四度调整。抗战时期,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1943年升格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开始独立举办本科教育,19431978年,是广西

3、唯一一所培养本科学历教师人才的高校;1983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始终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目前,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现有承担全日制普通本科教学二级学院21个,拥有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基地12个,省(部)研究机

4、构(基地)6个。建校以来,培养了23万多名各类师资和社会所需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12年,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使广西师范大学的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一)培养目标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强,引领和服务广西教育中坚力量的高级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眼光,并为广西培养人文、社会、管理等急需的优秀人才;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广西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二)服务面向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

5、全面服务广西基础教育,对接广西产业发展,努力成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库、智力库、思想库。二、专业设置情况截止2012年根据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桂教高教201379号)要求,本报告中除财务、科研、图书信息统计区间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外,其他信息统计区间为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师范性专业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表1本科专业学科门类分布一览表所在学科门类专业数所占比例经济学1个

6、(f)1.61%法学5个(1s1j3f)8.06%教育学10个(7s1j2f)16.13%文学16个(4s5j7f)25.81%历史学1个(1s)1.61%理学13个(5s2j6f)20.97%工学7个(2j5f)11.29%管理学9个(2j7f)14.52%合计62个(18s13j31f)100%注:s师范类专业;j师范兼非师范专业;f非师范类专业。三、在校学生情况截止2012年8月31日,学校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70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7人,硕士研究生4555人,本科生18539人,按实际人数计算,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78.2%。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学校56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

7、27个省市区录取2011级新生5544人,其中区内4551人,区外993人。生源质量稳步提高。文史、理科类区内考生重点线上的新生人数为1380人,占从高考录取的第一批A类文史、理科类新生总人数2002人的68.93;区内文史类生源全部录取重点线上的专业共14个,区内理工类生源全部录取重点线上的专业7个;在13个省份一志愿满足率达100%,大部分省份录取的考生分数大多数都超过所在省的本科线上20分左右,一志愿的报考率持续增加。2011级全日制普通本科新生报到率为95.48%。第二部分师资与办学条件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青年教

8、师培育工程、人才团队建设工程,采取了一系列的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发展态势好的师资队伍。2012年有专任教师1417人,外聘、返聘教师数372人,折合在校生人数28746.1人,生师比为17.93:1。师资队伍的职称、学位(学历)、年龄结构分别见表2-1-3。表2-120112012学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统计表学年师资总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待定高级职称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11.92012.8141731922.5144431.3345031.7620414.4076353.85表2-220112012学

9、年师资队伍学位(学历)结构统计表学年师资总数博士硕士学士及其他硕士及以上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11.92012.8141739127.5971950.7430721.67111078.33表2-32011-2012学年师资队伍年龄结构统计表学年师资总数35岁3655岁56岁55岁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2011.92012.8141753437.6980156.53825.79133594.21二、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学校开出本科课程2515门共计5227门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261人,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2%;教授主讲的本

10、科课程门数为1045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数的20%。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987.04万元,生均1100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603万元,其中本科实验经费支出293万元,生均162.20元;本科实习经费支出361万元,生均199.84元。四、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现有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385250.25平方米,生均16.25平方米。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总藏量册,生均图书97.78册;电子图书200万种,中文电子期刊9667种,外文电子期刊14586种,视频资源54523个;馆藏古籍线装书11万余册,8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1年学生图

11、书借阅总量为474094册,中外文数据访问量、检索量、下载量分别为:次、次、篇,按天计算访问量、检索量、下载量分别为:23977次、11322次、7438篇。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有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公共语音教学平台、师范生技能实训平台及各类基础、专业实验室21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5830台套,总值27651万元,生均10142.06元。2011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732台套,价值3600万元。拥有各类教学实验室、实训场所面积87036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74平方米。学校建成了数字化校园体系,实现了万兆核心交换、千兆到楼、百兆到桌

12、面的网络架构,覆盖雁山、育才和王城三校区所有建筑,共有网络信息点36000多个,网络接入设备1000余台。学校是CERNET华南地区网桂林主节点依托单位,共有中国教育科研网(300M)、中国电信(500M)和中国联通(260M)三个出口.现有教务管理系统、迎新管理系统和网络办公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10多个,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在校学生都可以在宿舍、教学区接入校园网,查阅资料和网络学习。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一、专业建设按照“特色+优势”的建设思路,坚持专业数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及内涵改造相结合,以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适度增设新办专业,积极发展工科专业,加强改造传统专业,有计划地培植特色优势专业

13、,稳步推进教育部和区优势专业发展。物理学等7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工与制药为自治区级紧缺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等10个专业为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表3-1学校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专业级别1物理学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一批)2汉语言文学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二批)3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化学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5历史学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6数学与应用数学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法学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表3-2学校获得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一览表序号专业名称项目类型特色课程名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