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638211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陕西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数量的增长并不对称:增长速度快稳定性好但持续增长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城乡差距明显,区域均衡与协调能力不足;能耗在西部地区不高但数值偏大并且下降速度缓慢,环境和生活质量也不容乐观。造成经济高增长和低质量并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为此,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进要素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政府调控和市场手段双管齐下,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2、境的力度。近十年来陕西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西部地区排名也比较靠前,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不但要关注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要关注经济质量的提升,现阶段尤其如此。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这一时期往往又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摒弃以大量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3、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高增长、高质量的新型经济发展之路。那么,陕西经济在快速增长中其运行质量如何呢?本研究报告将通过对大量基础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人们能对我省近年来经济增长质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经济增长质量如何评价?李京文曾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1996)中对高质量的经济增长作了定性的判断和界定。他认为高质量的增长应符合以下几项要求:(1)经济增长主要不是靠投入数量的增加,而是靠科技进步的提高;(2)经济增长持续稳定,避免剧烈的波动;(3)物价上涨率被控制在合理的限额之内;(4)经济增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总供需的大体平衡;(5)经济增长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

4、。如何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判,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本报告在上述五项要求的基础上,增添了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内容,然后根据陕西省的实际情况作了局部调整。最后,我们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大的方面初步构建一套评判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客观、有效地去反映现实状况。1.经济评价指标(1)经济增长速度:主要用于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指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总量(即GDP)的增加。我们不能过度“痴迷”于GDP,但是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发展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2)经济增长稳定性:可用当年与上年经济增长率之差与上年经济增长率相除的方法来计算,是判断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标志之

5、一。过度的经济变动对经济运行的损害很大:一是破坏了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内在机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经济增长的长期绩效;二是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经济过热往往导致泡沫膨胀。因而经济的波动应当维持在适当的范围之内。(3)产业结构:主要反映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合理。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的前提。表现为:其一,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生产率的高低;其二,产业结构决定了经济活动所创造的GDP结构,同时GDP的结构反映了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4)要素贡献率:在经济增长理论中,经济增长的源泉来源于资本、劳动和技术。根据要素贡献的大小可以考查这三个因素分别对于经济

6、增长的拉动作用。本文分别使用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GDP)和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GDP增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分别对其进行考查。2.社会评价指标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联合国出版的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如果增长没有被转化到人民生活中,它的意义何在?”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城乡和区域两个方面来对社会的发展质量作一衡量,采用的指标有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差距、人均GDP和基尼系数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例。国际上通常用该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城乡收入

7、差距可用收入增长率来衡量,通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之比来反映国民收入在城乡分配的均等化程度,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能否在GDP的增长中受到平等的待遇。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平均常住人口的比值,反映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差异,用来判断区域经济是否协调均衡发展。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3.环境评价指标(1)环境支持能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

8、济的物质源泉。环境支持能力的大小是衡量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标志。人类要持续发展,保持经济增长,就必须想方设法来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了解环境支持能力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不断调整环境保护政策。环境的支持能力可通过单位GDP能耗、烟尘SO2,CO2排放及变化率、人均SO2,CO2排放量、主要城市悬浮物日均浓度、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变化率、废气处理率、单位GDP废气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变化率、废水处理率、单位GDP废水排放、单位GDP水耗、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及变化率、沙化土地面积及变化率、草原退化面积及变化率等16个指标来反映。(2)资源支持能力资

9、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长期采用的资源高消耗和生活资料的高消费来刺激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造成目前资源普遍不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的支持能力可用资源的可储量、新增资源可开发储量、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均资源占有量、资源进口量等5个指标来反映。本报告将主要采用上述指标体系来对陕西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在后面的实证分析部分,由于统计数据的支持程度和指标判断的实际效果的限制,我们对指标体系略作改动:其一是在评价社会方面时舍去基尼系数这个指标;其二是在评价环境方面时主要是从环境支持能力方面进行衡量,简单地从能耗、空气、水和废弃物等方面进

10、行考查,而对资源支持能力涉及较少。表1经济增长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分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经济1.经济增长速度2.经济增长稳定性3.产业结构4.要素贡献4.1投资率4.2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4.3劳动生产率4.4科研经费所占比重社会城乡、区域1.1恩格尔系数1.2收入增长率1.3人均GDP1.4基尼系数环境1.环境支持能力1.1单位GDP能耗1.2烟尘SO2,CO2排放及变化率1.3人均SO2,CO2排放量1.4主要城市悬浮物日均浓度1.5工业废气排放量及变化率1.6废气处理率1.7单位GDP废气排放1.8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变化率1.9废水处理率1.10单位GDP废水排放1.11单位GDP水耗1.12森林

11、覆盖率1.13人均森林面积1.14水土流失面积及变化率1.15沙化土地面积及变化率1.16草原退化面积及变化率2.资源支持能力2.1资源的可储量2.2新增资源可开发储量2.3资源开发利用程度2.4人均资源占有量2.5资源进口量二、陕西省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分析(一)经济1.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且稳定性良好近十年来我省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比较快的,1998-2003的六年间,增幅大致高于国家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特别是2004和2005年分别高达12.9%和12.6%,在西部12省市的经济增速排名也比较靠前。1995年到2005年这11年间,我省的经济波动率区间为-0.09-0.18,全国的波动

12、率为-0.17-0.14,同全国其他省份进行一一比较后,我们发现陕西省经济增长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波动小,稳定性好的省份,宏观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从而保证了全省经济整体上的持续增长。图1经济增长波动率图(单位:%)2.第二产业成为我省经济的首要推动力过去十年的三产在当年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来看,2005年第一产业在当年GDP中的比重较1995年的比重减少一半,仅为11.39%;第二产业比重每五年上升5个百分点左右,截至2005年,二产在当年GDP的比重达到50.32%;第三产业在各年GDP中的比例变动较小,维持在36-40%之间。即在这十年当中,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对我省经

13、济增长的推动力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从而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但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则表现出陕西省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均衡性。图2产业结构变动图(单位:%)3.要素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各异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经济的增长主要是由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这三大要素来推动的。粗放型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也是建立在对要素贡献率的判断上,近13年来陕西省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因素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78%、5.37%和26.85%,表现为中度粗放型增长方式。三要素中资本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技术,而劳动力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具体分析如下:(1)投资强势拉动经济增长投资率、消费率主要

14、是从总量和规模的角度来反应各自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我省的投资率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且涨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5年高出7.24个百分点扩大到2004年高出19.8个百分点,表明我省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更强,投资拉动的主导特征更加明显。1995年,陕西省的消费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85个百分点,而2000年之后消费率逐年走低,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表2投资率和消费率表(单位:%)投资率消费率陕西全国陕西全国1995年48.0540.8167.3457.492000年51.2836.3858.2161.122004年63.9644.1646.3552.98(2)边际资本投入产

15、出率持续增长,但整体水平不高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是从效益的角度来说明资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1995年,陕西省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为0.58,达到一个峰值之后,连续三年下降,自1999年以后该指标总体上呈现出缓慢回升的趋势,但水平不高。2005年,我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万元,仅能创造4000元的GDP增量,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少了1100元,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低使得经济增长更多地要依赖于资本数量的驱动。表3边际资本投入产出率表(单位:%)年份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陕西0.170.230.220.260.230.310.4全国0.120.220.210.180.210.270.51(3)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上升,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我省社会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非常明显:从1995年的5721元/人,快速攀升到2004年的14855.80元/人,增长了2.5倍。标志着我省平均每个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大幅提升。此外,我们将1995-2004各年度国家和陕西省的劳动生产率相除,发现我省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逐年缩小,从1995年的1.48降至2004年的1.22。这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