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586816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工原理第八章.吸收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8/31,第八章 吸收,2020/8/31,第1节 概述,气体吸收过程和工业应用,吸收分离操作:利用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差异,使某些易溶组分进入液相形成溶液,不溶或难溶组分仍留在气相,从而实现混合气体的分离。,2020/8/31,2020/8/31,2020/8/31,吸收质或溶质:混合气体中的溶解组分,以A表示。 惰性气体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以B表示。 吸收剂: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以S表示。 吸收液: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主要成分为溶剂S和溶质A。 吸收尾气: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成分为惰性气体B和少量的溶质A。 解吸或脱吸:与吸收相反的过程,即溶质从液相中分离而转

2、移到气相的过程。,2020/8/31,吸收分离操作的目的: 分离混合气体以获得一定的组分,如用硫酸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氨。 除去有害组分以净化气体,如用水和碱液脱除合成氨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 制备某种气体的溶液,如用水吸收二氧化氮制造硝酸。,2020/8/31,物理吸收:吸收过程溶质与溶剂不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可视为单纯的气体溶解于液相的过程。 化学吸收:溶质与溶剂有显著的化学反应发生。如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用稀硫酸吸收氨等过程。 单组分吸收:混合气体中只有单一组分被液相吸收,其余组分因溶解度甚小其吸收量可忽略不计。 多组分吸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分被吸收。 非等温吸收:体系

3、温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吸收过程。 等温吸收:体系温度变化不显著的吸收过程。,吸收过程的分类,本章所作的基本假定 单组分吸收,其余组分可视为一个惰性组分。 溶剂的蒸汽压很低,因此气相中不含溶剂蒸汽 。,2020/8/31,第二节 物理吸收几个基本概念,相平衡:一定条件下,气-液相中溶质正、逆扩散速率达到相等,于是就出现了平衡状态。 气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条件下吸收可能达到的最高限度,它与气体和溶剂的性质有关,并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此时的溶液已被溶质所饱和,被称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浓度被称为平衡浓度或饱和浓度。 相平衡时,气相和液相中溶质的组成不再变化,此时溶液上方气体溶质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202

4、0/8/31,一、热力学基础,1、亨利定律,E亨利常数,单位与压强单位一致 。 E值取决于物系的特性及温度;温度T上升,E值增大; 在同一溶剂中,E值越大的气体越难溶。,-溶质A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2020/8/31,溶质A在液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kmol/m3. H溶解度系数 ,单位:kmol/(m3Pa)或kmol/(m3atm)。 H是温度的函数,H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易溶气体H值大,难溶气体H值小。 H与E的关系:,2、亨利定律的其他表示形式 1)用溶质A在溶液中的摩尔浓度和气相中的分压表示的亨利定律,液相总物质的量浓度,kmol/m3.,2020/8/31,2) 气液相中溶质的摩

5、尔分数表示的亨利定律,-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与溶液平衡的气相中的溶质的摩尔分数 m相平衡常数 ,是温度和压强的函数。 m值越大,表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2020/8/31,m与E的关系:,由分压定律知 :,由亨利定律:,即:,2020/8/31,3)用摩尔比Y和X分别表示气液两相组成的亨利定律 a) 摩尔比定义:,由,2020/8/31,当溶液浓度很低时,X0, 上式简化为:,亨利定律的几种表达形式也可改写为:,2020/8/31,相平衡关系在吸收过程中的应用,Y,X,o,Y*=mX,P,Y,X,Y*,X*,释放 溶质,吸收溶质,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上方(P点): 相对于液相浓

6、度 X 而言,气相浓度为过饱和(YY*),溶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 相对于气相浓度 Y 而言,液相浓度欠饱和(XX*),故液相有吸收溶质的能力。,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上方,则体系将发生从气相到液相的传质,即吸收过程。,1、判断过程进行方向,2020/8/31,Y,X,o,Y*=mX,Q,Y,X,Y*,X*,吸收溶质,释放溶质,相对于气相浓度 Y 而言,液相浓度过饱和(X* X),故液相有释放溶质的能力。,相对于液相浓度 X 而言,气相浓度为欠饱和(Y* Y),溶质由液相向气相转移。,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P点):,结论:若系统气、液相浓度(y,x)在平衡线下方

7、,则体系将发生从液相到气相的传质,即解吸过程。,2020/8/31,2、计算过程推动力,推动力可用一相的实际组成与其对应的平衡组成之差来表示。实际组成偏离平衡组成的程度愈大,过程的推动力愈大,其传质速率愈大,吸收/解吸过程愈容易进行。,传质推动力的表示方法可以不同,但效果一样。,(X*-X):以液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对吸收过程: (Y-Y*):以气相摩尔分数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2020/8/31,当气液相的组成均用摩尔分数表示时,吸收的推动力可表示为:,以气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以液相组成差表示的吸收推动力。,3、确定过程的极限,所谓过程的极限是指两相充分接触后,各相组成变

8、化的最大可能性。,2020/8/31,3、传质过程的限度,对吸收而言: 若保持液相浓度 X 不变,气相浓度 Y 最低只能降到与之相平衡的浓度 Y*,即 Ymin=Y*; 若保持气相浓度 Y 不变,则液相浓度 X 最高也只能升高到与气相浓度 Y 相平衡的浓度 X*,即 Xmax=X*。,2020/8/31,二、物理吸收的动力学基础双膜理论,(一)双膜理论 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有一个稳定的界面,界面上没有传质阻力,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 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两层虚拟停滞膜,气膜和液膜。气相一侧叫气膜,液相一侧叫液膜 ,这两层膜均很薄,膜内的流体是层流流动,溶质以分子扩散的方式进行传质。 膜外的气液相

9、主体中,流体流动的非常剧烈,溶质的浓度很均匀,传质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传质阻力集中在两层膜内。,2020/8/31,pA,2020/8/31,(二)气相与液相的传质速率方程,吸收速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A的摩尔数, 用NA表示,单位通常用kmol/m2.s。,吸收传质速率方程:,吸收速率与吸收推动力之间关系的数学式,吸收速率=传质系数推动力,1、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2020/8/31,令, 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气膜吸收系数, kmol/(m2.s.kPa)。,也可写成:,2020/8/31,当气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当气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2020/8/31,2、液膜吸

10、收速率方程式,令,或,液膜吸收速率方程,2020/8/31,当液相的组成以摩尔分率表示时,当液相组成以摩尔比浓度表示时,2020/8/31,(三)、总传质速率方程式 1、以气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a)以p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与液相主体浓度c成平衡的气相分压,Pa。,b)以y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以y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2020/8/31,2、以液相组成表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a)以c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以c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系数,m/s,b)以x为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系数,kmol/(m2.s),2020

11、/8/31,3、用摩尔比浓度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适用条件:溶质浓度很低时,据分压定律,2020/8/31,代入,令,2020/8/31,4、各种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 1)总系数与分系数的关系,2020/8/31,由亨利定律:,2020/8/31,即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同理,2020/8/31,在溶质浓度很低时,2020/8/31,当溶质在气相中的浓度很低时,b)液相总传质系数间的关系,c)气相总吸收系数与液相总吸收系数的关系,2)总系数间的关系 a)气相总吸收系数间的关系,2020/8/31,3)各种分系数间的关系,5、传质速率方程的分析,1)溶解度很大时的易溶气体,气膜控制,2020/8/31,2)溶解度很小时的难溶气体,当H很小时,,液膜控制,3)对于溶解度适中的气体吸收过程 气膜阻力和液膜阻力均不可忽略,要提高过程速率,必须兼顾气液两端阻力的降低。,2020/8/31,小结 :,吸收速率方程,与膜系数相对应的吸收速率式,与总系数对应的速率式,用一相主体与界面的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用一相主体的浓度与其平衡浓度之差表示推动力,2020/8/31,2020/8/31,注意: 吸收系数的单位:kmol/(m2.s.单位推动力) 吸收系数与吸收推动力的正确搭配 阻力的表达形式与推动力的表达形式的对应 吸收速率方程的适用条件 各种吸收系数间的关系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