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578949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人教部编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清贫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认读本课“筹、矜”等生字, 会读本课词语。 (2) 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品质。 3. 情感与价值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 , 引导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身份特征, 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

2、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 : 完成预习 , 圈出生字、生词。 教师 :1. 查看学生预习 , 了解学情。 2. 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 ,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 : 清贫 ) 2. 作者简介。作者是方志敏。大家对于方志敏有哪些了解?( 找两名同学回答 ) 方志敏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者, 他用一生坚守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祖国和人民 称他是中华民族的“清贫之子”。在今天, “方志敏”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 个人 , 更是一种已经符号化了的精神品质, 为何方志敏牺牲后能够“赢得生前身后 名” ?他所坚守的信念又是

3、什么?让我们走进文本来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 , 学习字词 1. 解题“清贫”。 清贫 , 即贫穷清廉 , 贫穷而守节。 2. 听录音范读并指定学生朗读。( 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标段序、识记字词) 筹集、矜 (j n)持、俘虏、金镯 (zhu)、威吓(h)等。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一生清贫, 被俘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 , 把握情感 1. 首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个同学读方志敏自白, 一个同学读跟士兵对话的 方志敏 , 另外两名同学 , 一个读拿手榴弹的兵士, 一个读另外一个兵士。在他们读的 过程中同学们思考问题:“清贫”这个词是什么意

4、思?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方志敏 的清贫 ? 2. 方志敏为什么要坚守清贫?今天大家如何看待清贫? 清贫是革命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 学生随意发挥 ) 现在的“清贫” 不是抛弃基本物质需要的苦行主义, 但其间所蕴含的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则是永远不能抛却的时代给养与食粮。 3. 除了清贫之外 ,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方志敏的什么特点和品质? ( 学生答“勇气、革命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视死如归”等都正确, 只要 从文中找到依据即可。如果没有找全, 可从以下提问中启发学生找到答案。) (1) 文中有一句话“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你认为有趣在哪?

5、( 国方兵士的滑稽丑态。) 兵士的滑稽丑态从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来?分别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找出 相关句子。 (2) 体现了方志敏的什么精神品质? ( 勇敢、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视死如归。) (3) 方志敏如此清贫 , 在任苏维埃主席的时候依然是一身破棉袄, 为什么会被国方兵 士“猜到我是什么人”? ( 从课后积累可以找到答案。方志敏是被叛徒出卖才导致被俘, 因此被识破身份。 但 是他在狱中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敌人的审讯和诱降都以失败告终。方志敏是 被 “同志”出卖的 , 但是他没有怨天尤人、 长吁短叹 , 而是依然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 四、拓展探究 1. 方志敏具有革命乐观

6、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 为什么还会说“一个最不幸的日 子” ? 2. 方志敏说“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 那么我们革命是为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 , 这篇文章是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 但是你们感到绝望了吗?感到压抑了吗 ? 都没有。相反 , 我们感受到了方志敏坚定的立场和力透纸背的革命精神。这是生命 的绝唱 , 这也是文字赋予人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下课之后再体会一下方志敏字里行 间体现出来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六、布置作业 摘抄课文中你喜欢的句段。 【板书设计】 清贫 方志敏 : 节俭朴素廉洁奉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 国方兵士 : 贪婪野蛮凶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对清贫一课教学

7、流程的设计,我感觉还是比较清晰的。开始时检查预习情况, 主要是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 为本课学习做铺垫。研读课文,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侧面描写国民党兵士的动作、语 言来感受国民党兵士的贪婪和方志敏的无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交流时能够找出有关句子, 抓住句子中 的关键词说出自己的朗读感受。 不足之处 在提问学生时 , 比较保守 , 不能放开地把教案扭转过来。没有相信学生的潜能, 挖掘学生的情感 因素 , 并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没有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 启发想象。 学生在交流感受时, 没能深入地分析, 只停留在表面上。 12.* 清 贫 【教学内容】 教科书

8、P6364 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崇高的共产 主义信仰。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语言、 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性格品 质。 【教学难点】 学习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体会清贫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显示如下材料: 王守业,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副司令员。2006 年 63 岁的他因贪污一亿 六千万元人民币, 被中央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缓期执行,他是解放军目前为止公布 贪

9、污赃款数额最高且职务最高的军官。在他作案的五年里有四年被评为 “优秀党 员”“优秀干部”,还立过两次三等功。 文强,四川省巴县人,前一级警监,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以受贿罪(受贿 1211 万余元)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犯包庇、 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10 年;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 有期徒刑8 年。2010 年 7 月 7 日,文强成为中国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正局 级公安局局长。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罪犯都是国家高级官员,都是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 在金钱、权力、女色的诱惑下没能经受住考验,最终锒铛入狱甚至是走上死亡之 路。而在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旧

10、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干部更需要金钱 的给养, 但他在金钱面前却保持着领导者的一身正气,在威逼利诱面前临危不惧。 他就是共产党的楷模方志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清贫人生,感受他的 高尚品德。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 1922 年 8 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 三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赣东北省、 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红 10 军、 红 11 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 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 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 毛主席称之为“方 志敏式”根据地。 三、读一读 1. 解题“清贫”。(清贫,即贫穷清廉

11、,贫穷而守节。) 2. 听录音范读并指定学生朗读。注意疑难字的读音、标段序、识记字词。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方志敏身为我军领导人却 一生清贫,被捕时身无分文的故事。) 四、演一演 请三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方志敏被捕搜身的经过。(注意抓住人 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通过表演体会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 的重要作用。 重点句子研讨: 1. 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 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 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2.“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

12、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 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五、辩一辩 论题:新时期我国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并且逐渐向小康生活 迈进,那么清贫精神是否应该大力提倡呢?(小型辩论会) 正方观点:清贫精神永不丢弃。 反方观点:物质生活水平发达的今天要拒绝清贫。 六、总结 清贫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任何时期都不能摒弃, 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水 平高度发达, 人民生活普遍达到小康水平的今天,清贫精神越来越突出它的重要 作用。那些贪官正因为没有清贫精神,没能经受金钱、 权势的诱惑而走向犯罪的 深渊,他们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深思,给予我们警示。 七、作业 以“清贫的价值

13、”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50 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清 贫 方志敏 方志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 正义凛然坚贞不屈 国方兵士:贪婪野蛮 凶狠 思考:清贫坚持?拒绝? 【教学反思】 清贫一文是传统篇目, 清贫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些为革命 浴血奋战的革命志士,清贫精神在他们身上永放光彩。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 10 后, 家家的物质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又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过着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生活, 对他们而言根本体会不到清贫精神的价值。所以我在教学过程 中组织了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学生根据课本情景分角色表演,10 后的孩子特别 善于表现自己, 当我提出要表演的时候他们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充分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活动的轻松氛围中体验语言、动作、神态对于塑造人 物形象的作用;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了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在论辩中感悟清贫的精髓,体会清贫精神的巨大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