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57589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相色谱法―理论课件(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理论基础,塔板理论 速率理论,一、塔板理论,塔板理论认为,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段,在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很快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色谱柱塔板高度用H表示,K小的先出柱,K有微小差异组分仍可获较好分离。,(一)塔板理论四个基本假设 (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假想:,(一)塔板理论的四个基本假设,1在柱内一小段高度内组分分配瞬间达平衡 (H理论塔板高度) 2载气非连续而是间歇式(脉动式)进入色谱柱, 每次进气一个塔板体积 3样品和载气均加在第0号塔板上,且忽略样品 沿柱方向的纵向扩散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二)理论板数和理论塔板高度的计算,理论塔板高度

2、H为使组分在柱内两相间达到 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 理论塔板数n组分流过色谱柱时,在两相间 进行平衡分配的总次数,续前,续前,小结,1塔板理论的贡献:从热力学角度 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点的位置 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 提出了评价柱效高低的n和H的计算式,在比较相似柱的柱效时有用 须在给定条件,指定组分测定时才有意义,2,练习,例1: 在柱长为2m的5%的色谱柱、柱温为1000C,测定苯的保留时间为1.5min,半峰宽为0.10min,求理论塔板数和塔板高度。,解:,例2:设有一对物质,其r2,1 =1.15,要求在Heff=0.1cm的某填充柱上得到完全分离,试计算至少需要多长

3、的色谱柱? 解:要实现完全分离,R1.5,故所需有效理论塔板数为:,使用普通色谱柱,有效塔板高度为0.1cm, 故所需柱长应为:,二、速率理论,(一)塔板理论优缺点 (二)Van Deemteer 方程式,(一)塔板理论优缺点,成功处: 解释了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和浓度极大值对应的tR 阐明了保留值与K的关系 评价柱效(n,),存在问题: 1)做出了四个与实际不相符的假设 忽略了组分在两相中传质和扩散的动力学过程 2)只定性给出塔板高度的概念,却无法解释板高的 影响因素 3)排除了一个重要参数流动相的线速度u, 因而无法解释柱效与流速关系 更无法提出降低板高的途径,速率理论认为,单个组分粒子在色

4、谱柱内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要发生千万次转移,加上分子扩散和运动途径等因素,它在柱内的运动是高度不规则的,是随机的,在柱中随流动相前进的速度是不均一的。,二、速率理论,(二)Van Deemter 方程式,吸收了塔板理论的有效成果H, 并从动力学角度较好地解释了影响柱效的因素,流速与柱效的关系,1. 涡流扩散项A (链接),产生原因:载气携样品进柱,遇到来自固定相颗粒 的阻力路径不同涡流扩散,影响因素:固体颗粒越小,填充越实,A项越小,讨论:,注:填充柱60100目 空心毛细管柱(0.10.5mm),A=0,n理较高,图示,2. 纵向扩散项(分子扩散项):B/u,产生原因: 组分在固定相中被流动相推

5、动向前、展开 两边浓度差,影响因素:,讨论:,续前,注:为降低纵向扩散,宜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 控制较高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选择载气原则:兼顾分析时间和减小纵向扩散 u 较小时,选M较大的N2气(粘度大) u 较大时,选M较小的H2气,He气(粘度小),3. 传质阻力项:Cu,产生原因:样品在气液两相分配,样品未及溶解就 被带走,从而造成峰扩张,影响因素:,续前,讨论:,注:固定液应完全覆盖载体表面,不可以太薄, 否则柱子寿命短,k太小; T不可以超过固定液最佳使用温度,小结:范氏方程说明了在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中,填充 均匀程度、填充物的粒度、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 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和

6、峰展宽的影响,例3: 在一根2 m长的色谱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到以下数据:苯、甲苯及乙苯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20”, 22”及31”;半峰宽为6.33”, 8.73”, 12.3”,求色谱柱对每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例4.,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tR2=17min, Y2=1min, 所以; n = 16(tR2/Y2)2 =16172 = 4624 (2) tR1= tR1- tM =14-1=13min t”R2=tR2 tM = 17-1 = 16min,相对保留值 a = tR2/tR1=16/13=1.231 根据公式:L=16R2(1.231/(1.231-1)2 Heff 通常对于填充柱,有效塔板高度约为0.1cm, 代入上式, 得: L=102.2cm 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