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574413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文档资料(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骨伤科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经验浅谈,湘潭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2,中医骨伤科治疗骨伤疾病原则: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顾(局部与整体兼顾) 病证合治(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配合)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得到病人合作) 治疗方法:手法 手术 固定 练功 内外用药等,3,损伤三期辨证用药第一、内治法,是通过内服药物达到全身治疗的方法,也叫药物内服法。 整体观点出发,四诊八纲为依据,对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运行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分析,根据疾病的虚实、新旧、轻重、缓急以及患者的内在因素,用不同的治法实施正确的治疗。,4,初期 中期 后期,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

2、伤情况辨证施治,调和疏通气血 生新续损 强筋壮骨,5,一、初期治法(伤后12周) 气滞血瘀-“下”、“消” 邪毒入侵-“清” 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开”,1. 攻下逐瘀法 2. 行气消瘀法 3. 清热解毒法 4. 开窍固脱法 5. 补气摄血法,“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瘀去新骨生” 活血化瘀疗法-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6,1、攻下逐瘀法: 筋骨损伤早期气滞血瘀证,胸腹胀满,大便不通,肢体瘀肿疼痛,胸肋腹伤的蓄瘀证。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大成汤。 桃核承气汤:桃仁 大黄(后下) 桂枝 甘草 芒硝(冲服) 以小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为证治要点。 对瘀血留滞,疼痛不能转侧者,可加赤芍、当归尾、红花、苏

3、木以活血祛瘀止痛;头痛头胀,目赤面红者,可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以清热凉血。 大成汤:大黄 芒硝(冲服) 当归 木通 枳壳 厚朴 苏木 川红花 陈皮 甘草 兼气虚者,宜加人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津液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以滋阴润燥。 注意事项:药性相当峻猛,临床不可滥用,对年老体弱失血过多,妇女妊娠,产后及月经期间应当禁用或慎用。,7,2、行气消瘀法: 损伤早期,伤后气滞血瘀肿痛或瘀血内停,但无严重的实热闭结之症,不必攻下者。较常用的一种。 代表方:祛伤灵一号方(本院协定处方)、桃红四物汤 祛伤灵一号方:生地 炮甲 当归 川芎 桃仁 玄胡 赤芍 三七等 伤气为主行气为主治疗 代表方:柴胡

4、疏肝散、金铃子散 柴胡疏肝散:柴胡 赤芍 枳壳 川芎 香附 陈皮 甘草 胀痛较甚者,酌加青皮、川楝子以理气止痛;心烦、口苦、苔黄、脉数者,酌加丹皮、栀子、黄芩,清肝泻火;口干、目涩、舌红少津,脉弦细者,酌加沙参、石斛、栀子、丹皮等清热养阴。,8,伤血为主活血为主治疗 代表方: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 复元活血汤:柴胡 天花粉 归尾 红花 穿山甲 制大黄 桃仁 甘草 气滞较甚者,酌加木香、香附、青皮、枳壳以助行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可加三七末,或酌加乳香、没药以增强化瘀止痛之效。,9,胸肋伤血府逐瘀汤 腹部伤膈下逐瘀汤 腰及少腹少腹逐瘀汤 四肢伤桃红四物汤 头面伤通窍活血汤 提示:此法临床使用普遍,

5、此类方剂一般不峻猛,但过用会耗伤气血,凡损伤气血虚弱,妇女月经,产后期间必须慎用,长久使用留邪损正,贻害不小。,10,3、清热解毒法: 适用骨伤瘀血化热,创伤感染,骨与关节感染等病证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 野菊花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天葵子 主证: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仙方活命饮: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药 当归尾 甘草节 皂角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红肿痛甚,热毒重者,可加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便秘者,加大黄以泻热通便;血热盛者加丹皮以凉血;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11,4、开窍固脱法 抢救损伤昏厥两种急救的

6、方法,损伤后神志不清、昏迷不醒。 开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固脱独参汤、生脉散 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 本方是治疗气阴两虚证常用方,以体倦,气短,咽干,舌红脉虚为证治要点;人参性味甘温,若属气阴不足,阴虚有热者,可用西洋参代替。,12,二、中期治法(伤后36周) 瘀阻未尽,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以“和”、“续”两法为基础。,和营止痛法 2. 接骨续筋法 3. 舒筋活络法,13,1、和营止痛法 适用损伤中期瘀滞肿痛尚未尽除,继用攻下法又恐伤正气。 代表方:和营止痛汤 和营止痛汤:赤芍 当归尾 川芎 苏木 陈皮 桃仁 续断 乌药 乳香 没药 木通 甘草,14,2、接骨续筋法 适用损

7、伤中期筋已理顺,骨位已正,筋骨连接未坚,尚有瘀血未去。 代表方:续骨活血汤 续骨活血汤:归尾 赤芍 白芍 生地 红花 地鳖虫 骨碎补 煅自然铜 续断 落得打 乳香 没药 疼痛严重者,加三七粉冲服;吐血者,加藕节、茜草。,15,3、调气和血法 适用于筋骨损伤中期,肿痛虽减轻,瘀肿未消尽气血仍失调的病证。 功效:调和气血,祛瘀生新 代表方:祛伤灵二号方(本院协定处方)、和营止痛汤 祛伤灵二号方:炮甲 当归 续断 骨碎补 生地 牛膝 川芎 赤芍,16,4、舒筋活络法 适用损伤中期仍有瘀血凝滞,筋膜粘连,筋络发生挛缩,关节屈伸不利。 代表方:舒筋活血汤 舒筋活血汤:羌活 防风 荆芥 独活 当归 续断

8、青皮 牛膝 五加皮 杜仲 红花 枳壳,17,三、后期治法(伤后6周以后) 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健脾胃、益肝肾为主 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予以舒筋活络。用“补”、“舒”两法,1. 补气养血法 2. 补益脾胃法 3. 补益肝肾法 4. 温经通络法,18,补虚扶正法 适用损伤后期,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筋骨的虚弱。 功效:补益气血、补益肝肾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养血壮骨汤 补中益气汤:黄芪 人参(党参)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生姜 大枣 血不足,加当归;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腹胀,加白芍、甘草;咽痛,加桔梗;有寒,加肉桂;湿胜,加苍术;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大便秘,加酒煨大黄;咳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19,1、补气益血法 适用长期卧床,气血亏损,筋骨萎软。 代表方:八珍汤、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人参 白术 甘草 茯苓 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本方为治疗气血两虚常用方,以气短乏力,心悸失眠,头面眩晕,舌淡,脉细无力为证治要点。,20,2、补养脾胃法 适用损伤后期脾胃虚弱。 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为

10、脾胃虚弱之象。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党参 白术 茯苓 白扁豆 陈皮 山药 炙甘草 莲子肉 薏苡仁 桔梗 砂仁 大枣 兼有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祛寒止痛;兼内夹湿热者,加黄连、厚朴、地锦草清热除湿。,21,3、补益肝肾法 适用损伤后期年老体弱,筋骨萎弱骨折愈合缓慢,骨质疏松。 代表方:补肾壮筋汤、养血壮筋汤 补肾壮筋汤:熟地 当归 牛膝 山萸肉 茯苓 续断 杜仲 白芍 青皮 五加皮,4、温经通络法 适用损伤后期,日久失治或气血运行不畅,或阳气不足,或寒凝筋脉,或陈伤经久不愈,关节痹痛,天气变化加重。 代表方:麻桂温经汤、大活络丸 麻桂温经汤:麻黄 桂枝 红花 白芷 细辛 桃

11、仁 赤芍 甘草,22,我院院内中成药制剂 复方伤痛宁胶囊 【成 份】 土鳖虫、三七、延胡索等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消肿散瘀,促进骨折愈合。 生骨胶囊 【成 份】 血竭、西洋参、木香、丹参、穿山甲等。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补养气血。用于骨折伤筋中、后期瘀未散尽,气血不足,筋骨瘘软者。,23,引经药的运用 根据不同损伤的部位加入引经药,使药力作用于损伤部位,可加强治疗效果。常用引经药如下: 上肢:桑枝 桂枝 羌活 防风 头部:蒿本 细辛 白芷 羌活 肩部:姜黄 胸部:柴胡 郁金 制香附 苏子 两胁:青皮 陈皮 延胡索 腰部:杜仲 补骨脂 川断 狗脊 枸杞

12、桑寄生 山茱萸 腹部:炒枳壳 槟榔 川朴 木香 下肢:牛膝 木瓜 独活 千年健 防己 泽泻,24,第二 、外治法,外用药物: 骨伤科外用药物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临床应用剂型主要有敷贴药、搽擦药、熏洗药、热熨药等。局部用药,药物直达病所,疗效确切。,25,本院外用药:,一、膏药 1、伤科1号膏药 (三黄散) 功效:凉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早期疼痛肿胀等,2、伤科2号膏药 (伤科外敷散) 组成:活血藤 桃仁 红花 续断 骨碎补等 功效:祛瘀生新,接骨续筋 主治:损伤中后期各种创伤及骨折。,26,3、生肌膏 组成:当归 紫草 血竭 甘草 丹皮 象皮等 功效:祛腐,解毒,生肌 主治

13、:损伤创面溃疡,肌肉溃烂,新肌难生。,4、万应膏 组成:羌活 防风 独活 秦艽 当归 等 功效: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生肌收口 主治:无名肿毒,损伤后期,筋骨疼痛 外伤后期加入丁桂散,即伤科4号膏药。,27,二 、搽擦药 活血散瘀酊 组成:桂枝 苏木 玄胡 红花 酒精等 功效:活血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损伤疼痛,筋脉挛缩疼痛,三、熏洗药 肿痛消洗剂 组成:羌活 防风 海桐皮 桂枝 红花等 功效:舒利关节经络,疏导腠理,流通气血,活血止痛。 主治:四肢关节活动不利,酸痛麻木,或损伤日久夹风寒湿者。,28,中医药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中医药治疗 我院骨科大手术后采用完全中医药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事件。 方法:中药、成药辨证内服活血化瘀等,中成药静滴活血化瘀通络治疗 功能锻炼、按摩 配合物理方法:气动加压靴、CPM机,29,中医药在骨科大手术后气血亏虚的治疗,骨科大手术后,患者多气血不足,术后予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补益气血,使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体力和精神,一定程度上减少输血数量。,30,骨伤科中医药治疗的思考,中医药在骨伤科治疗的经验积累和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药在骨伤科规范化的治疗。 中医药在骨伤科用药疗效标准化研究。,31,Thank You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