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574202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部表面解剖-文档资料(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Page 1,第四章 腹部表面解剖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聂政 QQ:576261169, Page 2,主诉:右上腹反复阵发性疼痛1年加重2小时。 现病史: 患者约1年前始饱食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出放射,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自行口服消炎药后症状可缓解(具体用药不详),反复发作多次,未做进一步治疗,2小时前始饱食后出现右上腹疼痛,为阵发性绞痛,无向他出放射,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到我院门诊就诊 考虑为神马疾病?依据?, Page 3,一、腹部的境界,上界为剑突、两侧肋弓下缘、经11、12肋游离缘至12胸椎棘突 下界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的

2、耻骨棘、耻骨结节、腹股沟襞、髂前上棘、至第5腰椎棘突, Page 4,二、腹部的分区,腹部以两侧腋后线延长线为界,分为前方的腹前外侧壁和后方的腹后壁。, Page 5,2分法 横结肠上区 横结肠下区 横结肠体表投影在从右侧第十肋软骨前端画一条向左侧第9肋的前端的弧线, Page 6,4分法 左上腹 左下腹 右上腹 右下腹, Page 7,9分法 腹上区 左、右季肋区 脐区 左、右腹外侧区 耻区 左、右腹股沟区, Page 8,三、腹部的骨性标志,耻骨联合 左右髋骨在前方的连结处,由纤维软骨构成。 立正姿势,骨盆倾斜度正常者,左右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三点所成的平面,与人体额状面平行, Page 9

3、,1、在分娩过程中,耻骨联合的软骨变松软,耻骨联合可出现轻度的分离,使骨盆发生短暂的分离,使骨盆发生短暂性的扩大。 2、耻骨联合上缘是骨盆入口的界标之一,空虚膀胱在该缘以下,充盈膀胱在此缘上, Page 10,髂前上棘,髂嵴,髂嵴: 髂骨翼的上缘, 全长可触及,髂嵴 的前端为髂前上棘, 髂嵴骨质肥厚可做 骨髓穿刺,两侧髂嵴 最高点连线平对第4 腰椎,是腰椎穿刺的 重要标志。 在腹侧壁,它距离第十肋 最低点仅3-4cm, Page 11,耻骨 结节,耻骨结节 位于耻骨联合外侧约2-3cm处,腹股沟韧带附着点,其外上方1-2cm 处即为腹股沟管皮下环的位置, Page 12,髂结节,距离髂前上棘后

4、上方5-7cm处可摸到髂结节,通过左右髂结节的平面称结节平面,该平面与第五腰椎棘突处于同一平面,回盲瓣约位于这一平面。,髂结节, Page 13,髂后上棘 相当于第二骶椎平面,两侧髂后上棘连线在后正中线上正对第二骶椎棘突,这个平面相当于蛛网膜下腔的终末处。,髂后上棘, Page 14,四、腹部的软组织标志,脐 为一纽扣大小的圆凹陷明显而位置不恒定,成年人平躺时肚脐位于第3、4腰椎椎间盘水平。, Page 15,脐平面的皮肤由第十胸神经前置的皮支支配。 脐至耻骨联合和脐至剑突下端的距离相等。 脐与左右髂前上棘的距离,左右侧相等 位于腹部的中心, Page 16,脐疝 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

5、腹外疝。, Page 17,1919年Grey-Turne报道的一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了脐周及双侧腰部皮肤的改变,目前Grey-Turner征的定义仅限于任一侧腰部的皮肤颜色的改变。Grey-Turner征以发生在左侧者居多,最初为青紫色渐变为青色再浅至暗灰蓝色。它多出现于急性胰腺炎症状出现后的3天到一周内。, Page 18,腹上窝 俗称心窝、心口 系腹部前正中线最高处的小凹陷,仰卧时更易见到。腹上窝位于剑胸结合的直接下方,其两侧是肋弓。左、右侧肋弓的夹角名胸骨下角或称肋下角或 腹上角,正常人为直角。此角可随腹部膨隆和腹内压增高而增大,角内有剑突。一侧肋弓与剑突侧缘之间,为剑肋角。经左剑肋角

6、向左后上方刺入,可进至心包腔,行心包腔穿刺术。, Page 19,腹白线 当躯干屈曲腹肌紧张时可以看到腹白线表面的正中沟,在脐以上宽而明显,脐以下几乎呈线状, Page 20,半月线 沿腹直肌外侧缘的画线 下方起于耻骨结节。上方到达肋缘,在第9肋软骨尖与肋缘相交,距离前正中线三至四横指,向下逐渐靠近正中线,经肚脐与髂前上棘的连线中点,下达耻骨结节。 由平躺姿势转站立姿势腹肌紧张时可见到一条弯弯的浅沟。, Page 21,左右半月线与左右肋弓的夹角,名为前肾点,是肾盂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而右侧前肾点又是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半月线平脐处为上输尿管点,平髂前上棘处为中输尿管点。, Page 22,腹

7、直肌 腹前壁正中,内侧是白线,外侧是半月线 从耻骨联合延伸到剑突和第5肋软骨的水平线上,在该肌上可见到3-4条腱划,分别位于脐平面,剑突平面以及脐与剑突之间的平面。, Page 23, Page 24,弓状线 旧称半环线,位于腹直肌鞘后壁,在脐平面以下4-5cm,或脐与耻骨联合的中、上l3交点处,左、右完全转至腋直肌前面与其前壁结合、而中断的腱纤维形成一个突向上的弧形线。临床上,可以用脐-髂前上棘线与半月线的交点,或髂前上棘间线,标示弓状线的所在平面。, Page 25,幽门平面 Addison平面 通过胸骨柄上缘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所做的平面 ,在剑胸结合下一横掌在幽门平面处,此平面后对第1

8、腰椎体下缘,两侧与第九肋缘相交。, Page 26,1、幽门在此平面距腹前正中线右侧4cm 2、这一平面向后通过第一腰椎下缘或第一、二腰椎之间的椎间盘 3、通过该平面的结构有:幽门和胆囊底、肾门(前正中线6cm)、十二指肠空肠曲、结肠左曲和脊髓下端等。, Page 27,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向上反折形成。它是腹部和股前内侧区的表面分界线,区分股疝和腹股沟疝的一个标志, Page 28,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它是肌肉筋膜形成的裂隙,并非真正的管道,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Page 29,腹股沟斜疝, Page 30,腹股沟三角

9、又称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壁下动脉围成 判断直疝和斜疝, Page 31,直疝, Page 32,腹前外侧壁穿刺点 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上1/3段穿刺 2、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 3、肝穿刺在右腋中线第七第八或第九肋上缘 4、经皮脾穿刺,在左腋中线第八或第九肋间隙肋骨上缘, Page 33,五、腹部血管神经投影,腹主动脉 第4腰椎水平分叉,分叉点在脐左下1.5cm,仰卧时在中线上用力向后压向脊柱可以摸到它的搏动, Page 34,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 从脐左下方1.5cm斜向外下方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此线的上1/3段代表髂总动脉的投影,下2/3段代表

10、髂外动脉的投影, Page 35,肾动脉 在幽门平面的下方,自腹主动脉两侧向外划一条长约4cm的直线, Page 36,肠系膜上动脉 自幽门平面的稍上方开始,以突向左侧弯弓,向右下方倾斜,直至髂嵴平面与右外侧面的交点处,即为肠系膜上动脉体表投影, Page 37,肠系膜下动脉 自脐上2.5cm与中线左侧1CM的交点处开始,向下至脐部以下4cm处偏左侧,为肠系膜下动脉体表投影, Page 38,腹壁浅静脉 腹前壁浅静脉较为丰富,彼此吻合成网,尤其在肚脐周围更丰富,成为脐周静脉网。 常见门静脉高压出现脐周静脉曲张, Page 39,六、腹腔内脏器的投影,肝脏 上界和膈肌一致 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交点

11、 下界右侧与肋弓一致,检查时不能触及,正中-在腹上区低于尖突3cm 3岁以下小孩: 右侧肋弓下1.52cm;7岁不能触及, Page 40,胆囊底的体表投影点: 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Murphy 征阳性, Page 41,胰腺 位于腹后壁,横过第一至第二腰椎,右端被十二指肠环抱,体表投影:下缘平脐上5cm,上缘平肚脐上10cm 胰腺疼痛位于上腹部,典型者位于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附近形成以条束状区域, Page 42,脾脏 位于左季肋区深处,第九、十、十一肋的深面,长轴与第十肋一致,正常时脾脏后上级相当于第九肋高度,距离正中线左侧约4-5cm,前下极在左腋前线第十一肋处,不超出腋前线,下缘不路出肋弓。, Page 43,脾肿大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 (2)中等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3)极度脾大 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 Page 44,McBurney点 脐与右髂前上棘 连线的中外1/3交点, 是阑尾根部在体表 的投影 临床意义与应用 阑尾出现炎症,此处有压痛,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Page 45,根据人不同体形可分为钩型、角型、袜型等。, Page 46,空回肠在腹腔的分部, Page 47,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