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561620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蟋 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1.蟋蟀的住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19 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 观察笔记。在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 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 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学情分析: 蟋蟀,是同学们很喜欢的一种昆虫,容易调动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加上本文的作者又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 尔,他善于观察研究,勤于探索和实践,在表达上比较讲究 方法,倾注了对蟋蟀的无限赞美的深情。基于教材的特点和 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选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的教 与学,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得到最大的发挥与锻炼

2、,他们 获得的收益将是无穷的。 教学建议: 首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读全文,读懂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概括出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充分 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 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最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完成 小练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 的一些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本课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 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

3、点: 重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 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难点 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布置学生收集蟋蟀的相关资料;做一张蟋蟀纸板 图(用于贴图 )。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初步了解蟋蟀的习 性。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 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蟋蟀吗?有谁斗过蟋蟀?说起这个小 东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不仅是个好斗

4、分子,是个有名 的歌唱家,它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出色建筑家。法国著名的 昆虫学家法布尔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今天我们要 学的课文蟋蟀的住宅。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 跟随作者去了解蟋蟀们高超的建筑本领吧。 二、作者简介 法布尔 (1823 1915)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从小喜爱昆 虫。他的主要著作是10 卷昆虫记,第一卷于1878 年问 世,最后一卷在他87 岁(1910 年)时出版。这部杰作把科学 知识与文艺很好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调,向人们展 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1)出示词语, 用多种方式认读,弄清重点字

5、词的读音和 解释。 (2)师强调难写字,并适当范写,加深记忆。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 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一般来说,我们人类住的地方叫住宅,动物住的地 方叫窝、巢、穴等。而蟋蟀是一种昆虫,为什么蟋蟀住的地 方也叫住宅呢? 明确: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蟋蟀的 喜爱。这也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 XeaNG com) 四、认知贯通,整体感知 1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明确: “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 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 蟋蟀的住宅,并讨论课文按内

6、容不同可以分为几部分,怎样 分? 学生思考讨论,明确: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蟋蟀的住宅, 全文围绕这个主题部分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 因之一。 第二部分 (第 26 自然段 ):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部分 (第 79 自然段 ):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3归纳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 教师指导,明确:本文通过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 宅是怎样建成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 遇而安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找出文中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板书设计: 蟋蟀的住宅 因住宅而出名 住宅的特点 住宅的建造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

7、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 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 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的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这节课我 们将深入学习,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过程。 二、精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二部分。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 6 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每个方面写了蟋

8、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一部分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 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 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2)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 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 满足。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 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 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 (3)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 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明确: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

9、 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 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 它,请同学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蟋蟀的住宅内外的情况怎 样? (4)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 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明确: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 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 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 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 2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朗读第79 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从几个方 面介绍了蟋蟀建造住宅

10、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明确:这一部分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 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2)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 声读第 8、9 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子动作的句子,并画 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子的艰难与辛苦。 (3)蟋蟀的住宅建造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 做了什么? (整修 ) 提问启发: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长时间加深加阔) (4)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 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

11、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 问题读课文。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 把文章写得这样细致入微。 三、品读感悟,句段解读 1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明确: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的隐 蔽所藏身就满足了, 而蟋蟀却不同, 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 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 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 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明确: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 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

12、“平台”,让读者感到, 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 备了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 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 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四、小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介绍 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明确:这都是长时间仔细观察的结果。作者对蟋蟀亲自 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 头。 2如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明确:拟人,就是将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特征。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将蟋蟀当作人, 把它称作“专家”“ 主人” ;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

13、“住宅” ,里面有“大 厅”“ 卧室” ;把蟋蟀的叫声说成是“弹琴”。语言风趣幽默,吸引 读者的兴趣。 运用拟人时要注意: (1)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必须是出于 自己的真情实感。 (2)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特点有一定 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3)使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的目的要明确。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 出事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从而突出文 章的中心思想。 五、疑难探究 作者不仅把蟋蟀挖掘的洞穴说成是“住宅” , 而且还说是个 “伟大的工程”,你觉不觉得有点太夸张了?为什么? 明确:我们从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深度和宽度、隐 蔽的门口、平坦的平台、光滑

14、的墙壁、清洁干燥的屋子内部 等,可以感受到蟋蟀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和才智,知道住宅 要向阳,能排水,大小要适宜,住所要简朴、卫生。然而, 它们用来建筑这座住宅的工具却是如此柔弱的一对前足和 一双后腿。从这种巨大的反差中我们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 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决不 夸张。充分体会到这一点之后,我们不禁也要发出感叹:“这 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六、拓展延伸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住宅的特点。 2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十九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法布尔撰写的昆虫记 。 七、课堂小结 作者把蟋蟀建房的特点、过程写得如此具体生动,这与 作者的仔细观察分不开,让我们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态度 与精神,去留心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它们的绚丽多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课文导入时我让学生相互讨论蟋蟀的特点,然后引出 课题。接着让学生快速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是从哪几个 方面来谈蟋蟀的“住宅”的,理清文章的思路。在课堂中我注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 在动手实践这一环节,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的积极性 非常高,在画与说中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还锻炼了同学们 的动手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整堂课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