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55818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基层反映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隐患-基层反映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受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现象日趋明显,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隐患。 一、基本情况*市*行政区域面积*公顷。其中,*市下达*2016-2020年耕地保有量任务为*公顷。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成果,20XX年末*耕地保有量为*公顷,比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任务少*公顷。2016年以来*因建设占用、乱搭乱建、农业结构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1*公顷(*亩)。另外,20XX年以来*耕地 “非粮化”面积达*亩,其中,稻田改种甘蔗*亩,玉米地改种甘蔗*亩,玉米地改种玫

2、瑰*亩,休耕*亩。二、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对粮食安全造成的隐患(一)粮食总产量逐年下滑,自给率不高。*粮食功能区划定面积为*万亩,仅占*永久性基本农田*万亩的*%。受耕地面积减少和非粮化直接影响,*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20XX年为*万吨,20XX年为*万吨,20XX年为*万吨。按20XX常住人口*万人口计算,人均有粮*公斤,仅为联合国人均粮食400公斤标准的*%,为我国20XX年人均粮食470公斤的*%,不到粮食自给率应达到95%标准的一半。从*2014年以来储备粮轮换收购情况来看,总任务自给完成率为*%,剩余部分需要从区外收购。作为人口大国,粮食自给率不高甚至下降,进口依赖增加,势必危及粮食

3、安全。(二)耕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质量安全。非粮化的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一般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催熟剂等。用于养殖的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等固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会通过水循环、空气等间接传播给周围的农田,使土地肥力下降,粮食质量受到影响。从近几年收购的储备粮抽样检验表明,有部分样品检测指标不合格,如20XX年抽检合格率为*%,这应引起高度重视。(三)非粮化持续增长,粮食生产地位下降。以*为例,由于种植粮食收益确实较低,当农民们目睹土地流转种植经济作物的高收益后,更多的农民开始转产经济作物或者直接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务工。如发展蔗糖产业作为*农业第一支柱产业,政府能获得稳定的财税收入,而蔗农也能获

4、得稳定的经济收入。20XX年以来*耕地改种甘蔗面积达*亩。另外,*土地流转规模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XX年*共流转耕地近*万亩,20XX年共流转耕地近*万亩,20XX年共流转耕地近*万亩。截至目前,*流转土地基本往“非农化”“非粮化”方向发展,基本用于种植经济作物。这还仅是*一个县的情况,倘若对广西所有市县进行汇总统计,可能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我国粮食安全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三、相关建议(一)积极推进土地合理流转。建议严格监控耕地用途,尤其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流转后也应该用于粮食生产,不能转作其他方式。尤其是粮食功能区划定面积不适用土地流转。建议由村集体收回粮食功能区划定面积的耕地,由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进行集中经营管理,以便真正发挥粮食功能区作用,确保粮食功能区只种粮食,种好粮食。(二)加大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水稻、玉米种植农户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热情。重点支持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充分发挥他们在粮食稳增长、促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三)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稳定粮价,防止粮食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损失。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