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555793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专业课精品绝密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政法大学考研书店 网址:www.cupl-民法学单选:10*1多选10*2简答4*2分析12*1共50分第一章,民法的调整对象(选择)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功能第三章,民事权利的分类(选择)重点第七类P84第四章1,民事权利能力P100:取得P101 2,宣告失踪宣告死亡3,我国民法对法人的分类,4,法人的设立(登记)和“成立”第七章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事件和行为,注意:准法律行为P177(选择)法律行为和侵权行为。第八章1,民事法律行为相关概念的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和准法律行为(选择)2,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的区别的意义,诺成性和实践性行为,有因和无因行为(票据行为,物权行为,创作行为)3,

2、意思表示,4,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条件)5,民事行为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消与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区别:效力待定的情形(选择)。第九章1,取行时效的适用范围(物的范围)2,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完成。第十章1,代理的概念,针对代理的适用范围2,代理的种类3,狭义的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第十四章隐私权:概念、客体、内容、关系第十六章1,物权的效力(物上请求权)2,物权变动的共示与公信原则3,所有权的积极权能: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案例占有),占有,孳息物的问题处分问题4,不动产的相邻关系5,货币所有权(重点)第十八章承包经营权(性质)第十九章担保物权1,

3、抵押:效力和范围P423,2,质押的标的物,3,留置权与抵押权放在一起理解第二十章1,占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2,占有的分类;3,占有的效力第二十一章1,债的分类;2,债权债务的效力(了解)3,债的发生原因(四种)4,债务不履行的情况,5,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分析)第二十三章1,债的担保与保全:保证方式,一般保证、连带保证2, 定金;要物的行为,法律行为的分类,实践性行为的交付标准3, 债的保全:代位权人能否优先受偿(可以)第二十四章抵消,法定抵消,提存(效力)第二十五章合同的定立,成立,生效(案例)第二十六章1,要约(案例)2,悬赏广告(是要约还是邀请)第二十七章1,看合同法53条的内容(限制

4、)2,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第二十九章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与民事权利的类型联系第三十一章,1,赠与合同(特征)2,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居间合同与委托,行纪合同的区别第三十二章无因管理第三十四章1,规则、原则(过错和无过错原则,高空抛物)2,一般的要件,3,高度危险作业的侵权行为,4,建筑物或其他物件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法理学引论:一,法学:研究法和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法学的性质:从表象的和内在的结合思考。P3(看5个方面的大标题)二,法学思维1,概念,2,5个特点三,法学方法1,广义,狭义概念 注意法律方法(选择)2,主要任务P103,研究的主要问题P11四,法理学1, 定义(选择题)2,研究对象

5、或问题:法理学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研究的学问。第一编,法学的基本概念第一章:法本章是重中之重,占30%左右,要着重准备,着重思考一,关于法的概念的争论问题重点;法的概念注意四对争论问题1, 客观法与主观法客观法指具体的法律规则并且是现行有效的法律,规则,规范。主观法:是涉及法律的权利的法。2, 应然法与实然法3, 自然法与实在法(能引发出许多考点,注意自然法的分类及代表人物与实在法的分类,代表人物分开,易出选择)4, “国法”及基外延(2,3,4看课本P25-28)法的概念在马,恩的共产党宣言中有归纳,分解开来就是以下五方面:(1),主体: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2),基础:经济基础决

6、定(3),意志,主要是反映掌握政权阶级的意志(4),内容:以权利、义务为内容(5),目的:建立有利于掌权阶级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二,法的特征,六方面(1),规范性: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三种模式:1,不为 禁止2,可以 授权性行为,3,应为(2),国家意志性: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国家意志的(3),国家强制性:法是国家以暴力做后盾的(4),法的效力普遍性:法的主体,对象是普遍的:法可以反复、重复使用(5),程序性:法是由严格规定的规范,作为法的内容是特定的,是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6),可诉性:必须是可争诉的,可裁判的从概念争执、特征得出了结论:P37中间一段三,法的作用:

7、1, 概念P372, 法的规范作用:5个方面(了解)3, 法的社会作用:5个方面(了解)4, 法的作用的局限性:P43四个理由(选择,分析)5, 第二章法的内容和形式(有两个重点)一, 法的内容:1,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P482, 两者的相互关系P54二, 两大法系(选择)注意两大法系的区别,用来区别判断性的选择题。第三章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一、法律渊源的概念二,法律位阶理论P76-78时(材料分析)1, 我国的位阶理论:(1) 上上位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宪法(2) 上位阶: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3) 下位阶:(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法

8、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矛盾(2)民族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些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只要不违反国家安全、国家统一, 可以与基本法相矛盾;(3)各省府所在市从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法规;(4)港澳享有独立的立法权2, 我国特殊的位阶情况三, 法的渊源1, 正式渊源:法律等级,顺序2, 非正式渊源分析题: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依习惯,无政策,习惯依法理答(1)法理学可作为审理案件依据的理由:从非正式渊源的运用原因方面分析:A, 法理是具有科学性、灵活性的理论;B,法理学是坚持将公平、正义、理性、道义联系在一起;C法理学既有正当性,是以人类的法律文化遗产作为基础

9、的,是对人类法律文化遗产进行概括。因此在无政策、无习惯时依法理是成立的。(2)公共政策P81(3)执政党的政策:A,许多法律是共产党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规范化的产物;B,在适用法律的时候也必须以共产党的政策为依据;C共产党可以提出立法建议,立法机关也大多无条件接受了;D,我们各级司法就感的党组织在执行法律的时候起到了保障的作用,因此无法时依政策是成立的。(4) 有关国家政策:国务院及其各机关制定的国家政策是一种准法律(5) 习惯P83例如民法中就规定了“公序良俗”的原则因此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依习惯,无政策、习惯依法理是成立的3, 法的分类P85第四章;法的效力一,法的溯及力P95选择、材

10、料题,特别要注意材料题材中的时间二,法的对人的效力:P98注意四个原则法对人的效力(多选,材料中将几个混在一起)1, 属人主义:以国籍为标准2, 属地主义:不管是哪里人,只以属地性管辖3, 保护主义:维护国家利益4, 折中主义:以属地为主,以属人、保护为辅第五章:法律规范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P102包括假定、行为模式、法律后果三个要素二,法律规则的分类:P107七个分类三,掌握原则与规则的区别:P112(材料性的选择题)第六章:法律体系P125注意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包括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第七章:法律行为与法律意识(要重视,特别是法律行为)一,法律行为的概念二,法律行为的特点三法律行为的结

11、构(多选)四, 法律行为的分类(多选)P140-142五, 法律意识的概念六, 了解法律意识的功能P145(易出简答题)第八章: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P148三大要素:主体、客体、内容二,法律关系的种类P149(多选)三,法律关系的主体P152主要考自然人,P154公民的行为能力四,法律关系富体的P156五,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P157-P158(1) 物:看的见,摸得着,有价值,能支配的(2) 精神财富:与人身关系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3) 行为:社会主义制度下,把拐卖妇儿童的行为作为客体,属于特殊客体(4) 人身:人身毛发、皮肤、角膜,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充当客体(活着的人不能充当客体)六,

12、 法律关系的内容P154,看权利和义务:A合法性B具有合法的资格七, 法律事实的概念种类P159第九章:法律责任考点:法律责任的归结和免除P1681, 法律责任的归结原则P1702, 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P1723, 法律制裁的概念P172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必然后果第十一章:法的实施司法1,司法的特征P1992,司法的原则P200第十一章:法律推理只讲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1, 演绎推理(大前理,小前提,结论)大前提:是有完整的法律规范,才构成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具体案件的法律事实结论:根据法律规范与法律事实得出的结论2, 类比推理:是判例法所推崇的方法类比推理的概念

13、P219,第一步认识P221,第二步区别P221第十三章,法律解释1, 法律解释的方法236页2, 当代中国法律解释的体例238页,正式解释琚非正式解释第十四章:法的实现与法律秩序1、法的实现与法的实施的区别248页第三编:社会中的法第十五章:法的产生与演进一, 法产生的一般规律266-267页四个方面二, 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274页1, 法的继承的概念2, 掌握法的继承的理由:274-276页3, 法的移植的概念276页4, 法的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于:277-2785, 法和移植主要有两类情况第十六章: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一, 法与经济(重点)1, 法与生产关系:280页经济基础对法具有决定

14、作用;法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 法与生产力281-282页第十七章: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一, 法与习惯301页,法与政策302页,要联系前面题目“有法依法,无法依政策、依习惯,无政策、习惯依法理”详细看第十八章:法制与法治一, 两个概念及两者的区别P310二,法治国家的构成要素311-316页宪法学宪法学的论述题:1, 人民主权、民主专政方面:(2005年已考)2,人权;3,法治;4,权力制衡答题思路都是:(1)是什么?(2)是怎样产生的?(3)各国是怎么规定的(4)我国是怎么规定的(5)答上一点意义2004年修宪的内容都很重要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上)第一节,宪法的概念一,宪法的语称:掌握

15、(1)近代中国根本法意义的“宪法”一词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先引入。宪法一词最早使用在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2)在西方,宪法概念的出现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亚里士多德,但近代是从英国,法国,德国开始的。二宪法的界定三宪法的形式特征:(1)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异于普通法律A宪法的制定的修改机关不同于一般法律:一般情况第一次制宪会议是制宪机关,制宪机关一般为一个专门机构。B, 宪法的通过和修改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三种情况:1,由立法机关以绝对多数通过,2,全民公决,3,在制定或修宪机关通过后,在由公民表决方能最后通过。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宪的通过由全体代表的2/3以上多数通过(2)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 1,立法层次,宪法的效力高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