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355568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2《物质的分类》(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找出不同类物质,据统计, 目前人类已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千万种,面对如此众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 ,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对化学物质与化学变化进行分类方法 :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 ,还可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 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一、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面对纷繁复杂的物品,人们喜欢依据不同的标准把他们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比如:图书馆、超市 同样的道理,对于数以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的作用几乎是无法替代的。 同时,分类的方法也

2、是很多种的,比如: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等。,(一)分类方法、作用和意义:,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学习经验和社会知识,再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2.分类的作用和意义: 分类方法的应用可使事物更加的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还可更进一步区分和认识不同事物的异同点 ,从而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使工作学习更富条理性和系统性,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1、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2)交叉分类法.(3)树状分类法.,【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对“自己”进行分类,你是( ),结论: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其中最

3、简单的分类方法是:,(二)、概念与实例:,1.单一分类法: (1)概念:用一种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叫-。 (2)实例:按性别、身高等标准对人分类,案例1:,分类的标准,要对事物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相同.一种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P24),2.交叉分类法: (1)概念:对同一事物用多种(至少2种) 标准进行分类叫-。 (2)特点:同一事物有多种分类结果(横向关系);分类方法至少2种。 (3)实例分析:,硫在氧气里燃烧,红磷在氧气里燃烧,铁丝在氧气里燃烧,铝箔在氧气里燃烧,蜡烛在氧气里燃烧,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化合反应,金属与氧气反

4、应,氧化反应,练习,【讨论】将O2、Cu、H2SO4、Ba(OH)2、KNO3、CO2、空 气 进行分类,物 质,纯净物,混合物,空气,化合物,单质,盐,碱,酸,O2,Cu,H2SO4,Ba(OH)2,KNO3,CO2,3.树状分类法: (1)概念:对同一(类)事物再行分类叫-。 (2)特点:被分类物与分类后的事物为纵向关 系,而分类后的事物间为横向关系。 (3)实例:行政区域划分、家族衍化等等。,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氧化物,盐,酸,碱,树状分类法:对同类物质再分类,单质的分类,金属 非金属,单 质,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不活泼金属:,由单原子构成:,

5、由多原子构成:,稀有气体,H2、Cl2、O2,返回,Na、K,Zn、Fe,Au、Pt,由双原子构成:,O3,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CuO、Fe2O3、Na2O,CO、P2O5、H2O,CO2、P2O5、SO3,K2O、CaO,CO、NO,非金属氧化物,返回,氧化物的分类,不成盐氧化物,AI2O3、ZnO,酸的分类,返回,酸,从酸性强弱分,无氧酸,弱酸,H2SO4、HNO3、H3PO4、H2CO3,HCl,H2SO4、HNO3、HCl,H2CO3 、 H3PO4,将H2SO4、HNO3、H3PO4、H2CO3 、 HCl进行分类,碱的分类,返回,碱,按碱性强弱来分,难溶碱,

6、弱碱,NaOH、KOH,NaOH、KOH,Cu(OH)2、Mg(OH)2、Fe(OH) 3,Cu(OH)2、Mg(OH)2、Fe(OH) 3,将NaOH、KOH 、 Cu(OH)2、Mg(OH)2、Fe(OH)3 进行分类,盐的分类,返回,盐,无氧酸盐,按酸根是否含氧分,难溶盐,NaCl、AgNO3、CuSO4 KNO3、KMnO4、FeSO4,CaCO3、BaSO4,AgNO3、CuSO4 、 CaCO3 BaSO4 、 K NO3、KMnO4、FeSO4,NaCl,将NaCl、AgNO3、CuSO4 、 CaCO3、BaSO4 、 KNO3、KMnO4、FeSO4 进行分类,A NaCl

7、、KCl 、NaClO 、MgCl2 B HClO3 、KClO3 、Cl2 、NaClO3 C H3PO4 、H4SiO4 、HCl 、H2SO4 D 铜 、 金 、 铂、 钙,1、每组物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物质中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训练】,2、指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 1、2Cu + O2 2 CuO 2、H2 + CuO Cu + H2O 3、2KClO3 2KCl + 3O2 4、HCl + NaOH NaCl + H2O,化学反应,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多少,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得氧 失

8、氧,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三)、对化学反应的分类,1.分类:,2、下列物质中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类标准的是 ( ) A.K2SO4 B.Na2SO3 C.AlCl 3 D. Al2(SO4)3,1对若干物质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能有多种标准 B.一定只有一种标准 C可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 D. 可能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B,D,【训练】,3、将盐酸、硝酸、硫酸、碳酸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小结: a.分类的作用与意义: b.分类方法: 1、单一分类法。 2、交叉分类法。 3、树状分类法。,【课后作业】,1、复习所讲内容,预习下节新课。 2、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

9、,为石油 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3、完成边讲边练相关习题。 4、适当选做中华第一考相关习题。,二、分散系与胶体,二、分散系及其分类:,(一)分散系: 1.概念:由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混合物)。 2.组成: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分散质)分散质的物质。,(二)分类: 1.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可以有九种组合方式。,分散质,分散剂,气,液,固,气,液,固,空气,云、雾,烟灰尘,泡沫、盐酸,牛奶、酒精的水溶液,糖水、油漆,泡沫塑料,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有色玻璃、合金,水,小油滴

10、,水,小土粒,水,Na+和Cl-,可见,不同的分散系取决于分散质微粒大小的不同,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溶液:100nm,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可以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区别与联系),分散系(液态分散剂),溶液(1nm),胶体(介于1-100nm),浊液(100nm),(三)、胶体,3.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 分散系叫 胶体,1. 定义:,2.组成:胶体微粒(简称胶粒);分散剂,分散质微粒(胶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可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4.外观特征: 均一、透明、较稳定。,5.分类: 按分散

11、剂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液、固溶胶 。如:云、雾;豆浆、牛奶;有色玻璃等。 (2)按胶粒种类不同可分为:分子胶体、粒子胶体。如:淀粉溶液、鸡蛋白溶液等高分子溶液;Fe(OH)3胶体、AgI胶体、墨水等。,胶体的分类:,Fe(OH)3 AgI胶体,淀粉胶体,雾、云、烟,有色玻璃,Fe(OH)3 AgI胶体,科学探究1,1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5ml 蒸馏水, 并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 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请将制得的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1nm 100nm,10

12、0nm,100nm,1nm,均一、透明、较稳定,不均一、不稳定,不均一、不稳定,均一、透明、稳定,不能,不能,不能,能,能,不能,不能,能,分子集合体 或高分子,很多分子集合体,很多分子集合体,小分子、离子,【不同分散系的比较】,实例,HCI(ag), 碘酒等,泥浆水、 石灰浆,油水等,肥皂水 、豆浆,科学探究2,3.分别用激光笔照射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胶体),(溶液),(四)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 实验:光束分别通过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观察现象。,现象: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胶体里 产生一条光亮的“通

13、路”的现象。,丁达尔现象的原因,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 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可见光的波400700nm 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 能使光波发生散射。而光束通过溶液也发生光散射,但 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主要发生 透射故无此现象。光束通过浊液时产生反射,故也无此 现象.所以,一般地,光束通过胶体时才产生丁达尔效应 其它分散系则没有此现象-应用:,丁达尔现象的应用 用于鉴别溶液、胶体(浊液)。,普遍存在的现象,2、 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A.概念:在超显微镜下观察胶体溶液可以看到胶体粒子不断地、作无规则的运动。

14、,B.原因:胶体中胶粒不时受到分散剂分子的撞击所致。 C.意义: 有力证明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不断运动的哲学规律。 也是胶体较稳定的一个原因。,A.概念: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3、 电泳现象(电学性质):,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带正电荷,B.原因:粒子胶体微粒带同种电荷,当胶粒带 正电荷时向阴极运动,当胶粒带负电荷时向阳极运动,但整个胶体仍显电中性。,C.应用:静电除尘;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 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胶体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注:胶体的胶粒有的带电,有电泳现象;有的不带电,没有电泳

15、现象。,Q:可否用电泳现象净化或检验胶体?,D.重要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同种胶体的胶粒吸附同性离子而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不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这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0,11,4.胶体的聚沉(热力学特性): A.概念:在胶体中加入强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或加热(主要是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B.原因: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电荷是胶体聚沉的主要原因。 C.方法:加热;加少量酸、碱或盐类;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粒的胶体。 D.应用:静电除尘、明矾净水、制豆腐等。,(五)胶体的提纯-渗析:,1.

16、概念: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小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 2.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小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应用: 胶体净化、提纯使胶体和溶液分离,3.方法:把含杂质(如含浊液则先过滤)的胶体 置于半透膜袋中,并悬挂于水中(最好流动水中)一会儿即可除去杂质。(如何检验淀粉胶 体中NaCI是否除尽?如何确定半透膜袋是否 破损?) 4.应用:根据渗析原理,净化、提纯胶体,使之和杂质、溶液分离。,如:把淀粉颗粒分散到水中,常见的胶体有:淀粉胶体、墨汁、碳素墨水、等,1.物理分散法 将悬浊液或乳浊液中的分散质分散,(六)、胶体的制备:,2.化学结合法,溶质分子聚合成胶粒,此法注意的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