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551686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历史七下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word教案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多媒体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3.在学生对三位科学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制表格,从多方面归纳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

2、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讨论法相结合 探究性学习方法。板书设计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建筑1 北京紫禁城2 明长城二、科技巨著1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嘉峪关同学们,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遥相对应,雄居于明长城的东西两端,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修建于明朝初年,屹立于两山之间,地势极为险要。关城略呈梯形,城墙高约十米。城上四面阁楼高耸

3、,飞檐凌空,雄伟壮观。清代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在诗中写到:“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据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上。那么,明朝是怎样修建长城的?除了长城,还修建了什么伟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多媒体演示:明朝北京城教师设问:明朝北京城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 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明朝的北京城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宫城、皇城和京城。其格局特色是:宫城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京城;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共同构成了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整体格局。北京作为数代

4、都城的所在地,其格局也是都城营建的最终结果。古代中国的都城建设所特定的原则造就了古代的北京城,那就让我们来游览一下北京城,看看标志性的建筑故宫的宏伟气势。多媒体演示:故宫 承天门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

5、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是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那么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谁居住的地方?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多媒体演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教师讲解: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格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多媒体演示:乾清宫内景教师讲解:这幅图大家熟

6、悉吗?这是乾清宫内景:正中为宝座,其上方悬“正大光明”横匾。清代自康熙皇帝以后,在位皇帝生前不宣布皇位继承人,而是将内定的继承人名字写好封于密匣,放置匾后;一旦皇帝驾崩,即当众开匣,宣布皇帝继承人。乾清宫宝座 这是整体贴金并镶嵌若干红、绿宝石的金椅,其扶手和靠背均由金龙缠绕面而成;座后为金漆屏风,屏风正中钤镌刻着“惟天、惟圣、惟臣、惟民”八个金字,为皇帝的律已格言。教师强调: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的瑰宝,引导学生从明清加强皇权这一点来思考这些建筑体现了一种什么时代特征?教师过渡:人们常说到了北京不登长城就等于没有去北京,那就让我们再去长城体会一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感受。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

7、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时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的地步。谁能为大家说一说我国古代为什么修长城?教师引导:为抵御北方蒙古族南下,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中期,花了近200年的时间修建长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反映了明朝社会什么时代特点?提示:从明清加强君主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闭关自守等来考虑。多媒体演示:秦长城和明长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请大家注意秦明长城的不同。教师过渡:谁到过长城?到长城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学习的是明清的建筑,除了建筑方面的成就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三位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他们分别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下面请同学们自制

8、表格,从作者、朝代、巨著名称、内容、共同特点等几方面归纳比较。教师概括:明朝前期的统治者励精图治,使当时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商品经济繁荣,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师引导:大家还记得前不久热播过的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吗?长今精湛的医术是她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取得的,大家回忆一下,长今在学医的过程中更多的借鉴了哪个国家的医术?教师:对, 我国明朝时期在医学方面还出现了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他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医学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13页小字,思考: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引导:许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往往都具备相同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再了解一下另外两位科学巨匠

9、。让学生了解宋应星完成天工开物的写作情况。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14页摘自这部书里的一句话,完成“动脑筋”。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15页第一幅图,这是描绘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图中有一根空心竹竿,从地面上插进矿井深处,这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先进技术。想想看,这根竹竿起什么作用?和宋应星同时的科学家徐光启,也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面请同学们理一理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探究活动:寻找家乡的古建筑。仔细阅读教材

10、第111页,得出结论。明成祖时修建的北京城,城市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学生展示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介绍故宫的概况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回忆明清时期皇权加强的措施,不难想到这些建筑体现了当时皇权至上、唯皇帝至尊的时代特征。学生对秦始皇修万里长城的知识记忆忧新,认真看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修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但是用修长城的办法来抵抗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如果用这些钱物来发展科技、改进军事技术以增强国力,效果会更好。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闭关自守学生制作表格,寻找相关信息填入表格,不清楚之处,与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在学生中间解决

11、疑惑。填完表格后,请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对照自己的答案并做进一步补充,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后形成自己的答案。如:刻苦钻研、勇于冒险、献身科学的精神。认真阅读教材 天工开物史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对照注释了解其意义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教师引导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经过讨论,容易得出结论:排气管积极准备,根据本组特长进行小结。预期效果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图片,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许多感兴趣的问题要问,教师不要限制问题的范围,而应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惊叹于古代的能工巧匠能够设计并建造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教师要把握时机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

12、极性,及时引导对本课重点内容进一步了解的同时,老师要明确故宫是北京城最中间的一部分,以防止学生误认为故宫就是北京城。学生争先恐后的要展示准备的资料或就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向大家交流,教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互相补充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感兴趣又较熟悉的知识做简单介绍,活跃气氛,培养兴趣。关键是老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回答,培养学生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从修建时间、起址、长度、跨越地等方面比较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教学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有关明清文化方面的知识,主要就是建筑和科技著作,从中体现的明清文化的特点,以古典科技为主,缺乏近代科技发展,以人文为主,缺乏自然科学!教学反思: 课堂要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