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551537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脏腑辨证-文档资料(1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中医诊断教研室,2,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 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典型病例的 方法。,3,概 念 运用脏腑学说理论,对四诊所收集到的临床资料进行辨别、分析,从而确定疾病所在脏腑,病因、病性以及邪正盛衰等的一种辨证方法。 适用范围 内伤杂病 分 类 脏病辨证 腑病辨证 脏腑兼病辨证,4,一、心与小肠病辨证,5,心 - 血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 神明:失眠多梦,健忘,心烦,狂躁,昏谵 汗液:汗出异常 面:面色异常 舌:口舌生疮 小肠 -泌别清浊:尿短赤涩痛,尿血,生

2、理病理,6,心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虚证 思虑劳神太过 先天不足,脏气虚弱 久病伤心 实证 痰阻、火扰 寒凝、气郁 瘀血,心火亢盛、心脉痹阻 痰蒙心神、痰火扰神 瘀阻脑络,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 心阳暴脱证,7,一、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心脏阳气虚衰,气虚运血无力,阳虚温煦 功能减退以及阳气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中:心悸、心痛范围;西:心脏病、神经衰弱或周围循环衰竭),机 制,概 念,先天禀赋 年高体弱 久病或暴病,8,主症: 心悸,怔忡心气虚,鼓动无力 胸闷气短心气不足,宗气不振,表现分析,心气虚兼见:+气虚见症,辨证要点 心悸 + 气虚症状,9,表现分析,心阳

3、虚兼见: +心痛阳虚,温运血行无力,心脉痹阻不通 阳虚见症,辨证要点 心痛 + 阳虚症状,心气虚证 + 虚寒证,10,表现分析,心阳暴脱兼见: +心胸剧痛,口唇青紫阳虚寒凝 亡阳见症,辨证要点 心痛 + 亡阳症状,心阳虚证 + 亡阳证,11,治疗,心气虚证:补益心气养心汤 (人参、黄芪、肉桂、炙甘草) 心阳虚证:温补心阳桂附保元汤 心阳暴脱证:回阳固脱人参四逆汤,12,说明: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是心病虚证疾病由轻转重的三个阶段。 心阳虚可兼见心气虚,但心气虚不见心阳虚。 心气虚较轻,病势较缓;心阳虚较重,病势较急;心阳暴脱,更急。 心气虚以少气无力的气虚症状为主,寒象不明显;心阳虚以畏寒肢

4、冷的虚寒证为主,寒象比较突出;心阳暴脱以虚脱亡阳,大汗肢厥为主。,13,二、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 表现的证候。(中:心悸范围;西:心动过速 心律不齐),机 制,概 念,脾胃 肾,失血 久病 忧思,化源,耗血,心血,14,心血亏,忧 思,外感热病后期,心阴虚证,机 制,15,主症: 心悸怔忡阴血不足,心失所养 失眠多梦血不养神,神不守舍 心血虚兼见:头晕健忘+血虚见症,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 + 血虚见症,表现分析,16,心阴虚兼见:心烦+阴虚见症,辨证要点 心悸,心烦,失眠多梦 + 阴虚见症,表现分析,17,治疗,心血虚养血安神四物汤加安神药 (

5、夜交藤、合欢、远志、茯神) 心阴虚滋阴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18,附:心血虚与心阴虚二证鉴别 心阴虚可由心血虚发展而来,亦可一开始即为心阴虚证。 相同点:二证均属心之阴血不足,可见到神志病变和心动失常,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不同点: 心血虚以血虚失濡养为特征,无热象。即面、唇、爪甲、齿龈、舌呈淡白色。 心阴虚以阴虚内热为特征,虚热象明显。唇、舌、面均呈红色。,19,三、心脉痹阻证 心脏脉络阻痹不通之证 (中:胸痹;西:心绞痛、冠心病),机 制,概 念,情志不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久病体弱,20,以心动失常,血行不畅为主,具体如下: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 兼证:

6、 瘀阻心脉刺痛,舌紫暗,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 寒凝心脉突发冷痛,痛势剧烈,遇寒加重,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气滞心脉胀痛,发作与情志有关,兼胁胀,善太息, 舌淡红或暗红,脉弦,表现分析,21,辨证要点 心悸怔忡,心胸闷痛,痛引肩背时作,治疗,瘀血: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 痰浊:宽胸化痰栝楼薤白半夏汤 阴寒:通阳散寒栝楼薤白白酒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气滞:理气开郁柴胡疏肝散(五磨饮子),22,四、小肠实热证 小肠热盛,泌别清浊失常之证 (中:淋证;西:泌尿系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机 制,概 念,心火下移小肠,23,心

7、烦,口渴 口舌生疮 - 心火上炎,灼伤舌体 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 心火下移,灼伤肠络 舌红苔黄,脉数,辨证要点 小便赤涩灼痛 + 心火内盛见症,表现分析,治疗,清热利尿八正散,24,二、肺与大肠病辨证,25,生 理 肺 -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鼻;主音 大肠 - 吸收水分,传导糟粕 病 理 肺 - 咳嗽、气喘、胸痛、咯血等 大肠 - 便秘,泄泻,里急后重等,26,肺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虚证 久病咳喘 肺气虚证 它脏病变所累 肺阴虚证 实证 外邪侵袭风寒燥热 痰饮停聚于肺,风寒犯肺、风热犯肺 燥邪犯肺、肺热炽盛 痰热壅肺、寒痰阻肺 饮停胸胁、风水相搏,27,一、肺气虚证 概念 肺气不

8、足,功能减退之证 (中:内伤咳嗽范围;西: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久咳伤肺 或 脾胃虚弱,机制,28,表现分析 咳喘无力,少气声低,动则尤甚 痰液稀白 - 肺气虚津液不布,聚而为痰 或自汗,畏风,易感冒 - 肺气虚卫外不固 +气虚见症,辨证要点 咳喘无力、痰白清稀 + 气虚见症,治疗 补益肺气补肺汤,29,二、肺阴虚证 概念 肺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证 (中:内伤咳嗽、肺痨、咳血、肺痿等;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机理,伤 肺(肺阴不足),久 咳,温病后期,情志化火,痨虫蚀肺,30,表现分析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难咯出,甚则痰中带血 声音嘶哑 +阴虚见症,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 阴虚见症,治

9、疗 滋阴润肺百合固金汤或沙参麦冬汤,31,三、风寒犯肺证 概念 风寒束肺证风寒犯肺,宣降不利之证 (中:外感咳嗽;西: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 机制 外感风寒,肺,失宣降,32,表现分析 本症:,咳嗽,气喘,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表寒证:症、舌、脉,辨证要点 咳嗽 + 表寒见症,治疗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或杏苏散,33,附:风寒犯肺证与风寒表证的鉴别 风寒犯肺证以咳嗽为主症,兼见风寒表证,且表证一般较轻; 风寒表证以恶寒发热为主症,咳嗽为或有症,即使出现亦很轻微,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前者为表里同病,后者是单一的表证。,34,四、风热犯肺证 概念 是风热袭肺,清肃不利之证 (中

10、:外感咳嗽;西:上呼吸道感染) 机制,肺,失于清肃,风热,35,表现分析 本症:,咳嗽,气喘,痰少黄稠,鼻塞流浊涕,表热证: 症、舌、脉,辨证要点 咳嗽 + 表热见症,治疗 辛凉宣肺,化痰止咳桑菊饮,咳嗽痰黄稠:加前胡、瓜蒌、川贝 咽喉肿痛甚:加牛蒡子、山豆根、射干,36,附:风热犯肺证与风热表证的鉴别: 二者的临床表现相近似,但辨证要点不同。 风热犯肺证以咳嗽为主症兼见风热表证,为表里同病。 风热表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咳嗽为或有症状,为单一表证。,37,五、 燥邪犯肺证(肺燥证) 概念 燥邪犯肺,失于清润之证 (中:燥咳;西:秋季感冒) 机制,肺,津伤失润,外感燥邪,38,表现分析 干咳无痰

11、,或痰少而粘,难咯出 甚则胸痛,痰中带血 燥证:症、舌、脉(燥胜则干),口、鼻、唇、咽、皮肤干燥(肺窍失于滋润) 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 或微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39,辨证要点 干咳或痰少而粘、口鼻咽干 + 表证见症,治疗 有表证,伤津不重者润燥宣肺止咳 桑杏汤(温燥)、杏苏散(凉燥) 燥邪伤津较重者清燥润肺清燥救肺汤,40,六、肺热炽盛证(肺热证、肺火证) 概念 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之肺经实热证。 (中:内伤咳嗽;西:肺炎),外 感 热 邪,风寒入里化热,机制,41,表现分析 咳嗽息粗,痰黄稠,甚则鼻煽气灼 咽喉肿痛热结咽喉,气血壅滞 或胸痛 肺热壅盛,灼

12、伤胸络 实热证:症、舌、脉,辨证要点 咳喘气粗,鼻翼煽动+实热见症,治疗 清肺泻热,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或泻白散,42,七、痰热壅肺证 概念 痰热互结,壅阻于肺,肺失宣降之证。 (中:肺痈;西:肺化脓症),热邪犯肺,灼伤肺津,炼液成痰,内有素痰,蕴久化热,痰与热结,机制,43,表现分析 咳嗽,咯痰黄稠量多 胸闷气喘,痰鸣,甚则鼻煽 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肺痈 实热证:症、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44,辨证要点 发热、咳喘、痰多黄稠,治疗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金化痰汤或桑白皮汤 咳吐脓血腥臭痰苇茎汤,45,八、寒痰阻肺证(寒饮停肺证、痰浊阻肺证) 概念 寒邪与痰浊互结,壅阻于肺,肺失宣降之证

13、。,寒湿犯肺,聚而为痰,素痰内停,复感寒邪,机制,脾阳不足,寒生痰聚,上犯于肺,46,表现分析 咳喘,痰白清稀量多,易咯出,胸闷 或喉间有哮鸣音 实寒证:症、舌、脉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紧或滑),47,辨证要点 咳痰喘+实寒见症,治疗 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或射干麻黄汤,48,九、大肠湿热证(肠道湿热证) 概念 湿热蕴结大肠,传导不利之证。 (中:痢疾、暑泻;西: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 机制,外感暑湿,饮食不洁,湿热,大肠,传导失常,49,表现分析 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 - 湿热蕴结大肠,气滞 血瘀,肉腐成脓 或暴注下泻,色黄臭秽如糜,肛门灼热 - 湿热下迫 身热口渴,小

14、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痢疾,暑泻,50,辨证要点 下痢脓血或暴泻+湿热见症,治疗 清热利湿解毒白头翁汤(痢疾) 葛根芩连汤或藿香正气散,51,三、脾与胃病辨证,52,生 理 脾 运化、升清、统血;主升;喜燥恶湿 胃 受纳、腐熟;主降;喜润恶燥 病 理 脾 纳少、腹胀(痛)、便溏,内脏下垂,出血 胃 脘胀(痛),呕恶,呃逆嗳气,53,脾病常见病因与临床证型关系: 虚证 饮食劳倦,思虑过度 病后失调 实证 外感湿热或寒湿内侵 饮食不节 失治误治,湿热蕴脾证 寒湿困脾证,脾病基本病机脾失健运 脾病常见症状纳少、腹胀、便溏,脾气虚证、脾阳虚证 脾气下陷、脾不统血,54,一、脾气虚证(脾失健运证) 概 念 脾气不足,运化失职之证 (中:泄泻、虚劳;西:慢性结肠炎) 机 制,禀赋不足 饮食不节 忧思劳倦 年老体弱,55,表现分析 纳少腹胀(食后胀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