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541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15)力学实验(2)(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考点 15力学实验(二)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2015浙江理综,21)甲同学准备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乙同学准备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图 1(1)图 1 中 A、 B、 C、 D、 E 表示部分实验器材,甲同学需在图中选用的器材_;乙同学需在图中选用的器材_。(用字母表示)图 2(2)某同学在实验室选齐所需器材后,经正确操作获得如图 2 所示的两条纸带和。纸带_的加速度大(填“”或“”),其加速度大小为_。2(2015江苏单科,11)图 1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1 所

2、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 50 交流电。(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_。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该同学按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记为“实验”),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 O 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两计时点到 O 点的距离,记录在纸带上,如图2 所示。图 2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 v,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

3、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位置 1 2 3 4 5 6 7 8v(cm/s) _ )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是为了说明什么?对比实验和的结果可得到什么结论?_32014广东理综,34(2)某同学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实验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的关系。(1)如图(a),将轻质弹簧下端固定于铁架台,在上端的托盘中依次增加砝码,测量相应的弹簧长度,部分数据如下

4、表。由数据算得劲度系数 k_N/m( g 取 m/砝码质量(g) 50 100 150弹簧长度()取下弹簧,将其一端固定于气垫导轨左侧,如图(b)所示;调整导轨,使滑块自由滑动时,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3)用滑块压缩弹簧,记录弹簧的压缩量 x;释放滑块,记录滑块脱离弹簧后的速度v。释放滑块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_。(4)重复(3)中的操作,得到 v 与 x 的关系如图(c)。由图可知, v 与 x 成_关系。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对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的_成正比。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

5、库考点 15力学实验(二)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2015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校际联考)在做“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前,某探究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W v, W W , 。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 来测量物体每次通过 Q 点的速度)。在刚开始实验时,有位同学提出,不需要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测出物体从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和读出速度传感器的示数就行了,大家经过讨论采纳了该同学的建议。(1)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物体的质量,理由是什么?_。(2)让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无初速度释放,测出物体从初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读出物体每次通过速度传感器 Q

6、的速度 ,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 L v 图象。根据绘制出的 L v 图象,若为了更直观地看出 L 和 v 的变化关系,他们下一步应该作出_。A L 图象 B L 图象1v 1L 图象 D L )本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的大小会不会影响探究出的结果?_。2(2015湖南省株州市高三检测)在实验验证自由落体的重物机械能守恒时,打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 O 是打出的第一个点迹, A、 B、 C、 D、 E、 F是依次打出的点迹,量出 的距离为 的距离为 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是 T。(1)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T 满足关系式_,即验证了重物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2)已知 Ts。如果

7、打出的纸带中有一条 离大约是 5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如果操作正确,但打出的纸带中有一条 离大约是 1 _(填“能”或“不能”)利用这条纸带来进行验证。3.(2015湖南益阳高三月考)某同学利用自己设计的弹簧弹射器测量弹簧的弹性势能。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弹射器将质量为 m 的静止小球弹射出去。测出小球通过两个竖直放置的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 t,甲、乙光电门间距为 L,忽略一切阻力。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小球被弹射出的速度大小 v_,求得静止释放小球时弹簧弹性势能_;(用题目中的字母符号表示)(2)由于重力作用,小球被弹射出去后运动轨迹会向下有

8、所偏转,这对实验结果_影响(选填“有”或“无”)。4(2015河南信阳一调)如图为验证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的装置图,图中 O 点为释放小球的初始位置, A、 B、 C、 D 各点为固定速度传感器的位置, A、 B、 C、 D、 O 各点在同一竖直线上。(1)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要完成实验,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A小球的质量 球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的速度 速度传感器与 O 点之间的竖直距离 球自初始位置至下落到每一个速度传感器时所用的时间 t(2)作出 h 图象,由图象算出其斜率 k,当 k_时,可以认为小球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3)写出对减小本实验误差有益的一条建

9、议:_。参考答案考点 15力学实验(二)两年高考真题演练1解析(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般采用重锤自由落体运动,使用纸带法测速度,所以要用到重锤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即 A、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一般以小车为研究对象,需改变小车质量,要用到纸带法测加速度,所以需要电火花计时器、小车、钩码,即 B、D、E。(2)纸带相邻相等时间位移之差 .1 纸带的 a可知纸带加速度大,且可算得 a m/.5 m/s 2。 0 1)2)(m/s 22解析(1)在实验时,应用手捏住纸带上端,保持静止,再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然后迅速释放纸带,故做法不对的是 C、D,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 C、

10、D。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2)由 v 可求 m/s39.0 cm/s。 10 22)由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知,磁铁下落的速度逐渐增大,最后匀速下落,所受阻力逐渐增大到大小等于重力。(4)实验结果表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而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到的阻尼作用主要是电磁阻尼作用。答案(1)2)3)逐渐增大到 39.8 cm/s 且增加的越来越慢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4)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磁铁在铜管中受到的阻尼作用主要是电磁阻尼作用3解析(1)由 k N/m50 N/m; F| x| 10 2(2)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使滑块自由滑动时,

11、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相等;(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释放滑块后,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滑块的动能;(4)由题图可知, x 与v 成正比,即 v 此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压缩量的平12 12方成正比。答案(1)50(2)相等(3)滑块的动能(4)正比压缩量的平方一年模拟试题精练1解析(1)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mg( )L 式两边都有12m,所以探究 W 与 v 的关系时可以不测量质量 m。(2)由动能定理得出结论: g( )L 了更直观地看出 L 和 v 的关系,应作出 项正确。12(3)从(2)中表达式可以看出,摩擦力大小不会影响 案(1)因为 W W mg( )L, 式两边都有 m,12所以探

12、究 W 与 v 的关系时可以不测量质量 m(2)D(3)不会2解析(1) ,若 机械能守恒,则 v 2 。(2)若2 2E 2 离大约是 5 明先松12开纸带后接通电源。如果操作正确,但打出的纸带中有一条 离大约是 1 以不用第一个点,在纸带上另找两个点,根据 v v 2 能达到实验目的。2 21答案(1) (2)先松开纸带后接通电源能3解析(1)小球被弹出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被弹出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的速度为 v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2)因小球被弹出2 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无关,故小球运动轨迹向下偏转,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答案(1) (2)无Lt 析(1)为验证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根据 要测12量的物理量是速度 v 和高度 h,选项 B、C 正确。(2)由 g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