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53992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文档资料(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诊治,一 环枢椎的解剖特点,枢椎 (C2),齿状突,椎体,横突,下关节面,上关节面,前面,后面,侧块,棘突,齿状突 寰椎的旋转中心 横突 横突孔 椎动脉 神经根沟 侧块,较大 关节面 棘突 (分叉),枢椎 (C2),Anterior View,Posterior View,下颈椎,C3 to C7 一般前凸 20 to 40 每个患者单独评估 所以节段都有间盘,下颈椎 C3 - C7,横突,椎体,脊神经沟,侧块,椎板,椎弓根,上关节面,椎孔,分叉的棘突,横突孔,横断位,脊神经沟,钩椎关节,关节(过渡)C5-6-7 高运动性 损伤风险增加,下颈椎 C3 - C7,前位,椎骨突

2、起 (C7),大而长的棘突 解剖标志,棘突,横断位,(一)环枢关节的组成 1 环齿前关节:由环椎的齿状突关节面与枢椎的齿状突前关节面组成,关节面薄而松。成人此关节间隙 3mm,儿童 5 mm。,2 环齿后关节: 由环椎横韧带与枢椎齿状突后关节面组成。3 环枢外侧关节(2个): 两侧环椎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其关节面较平,并有向外下倾斜。伤后易向前脱位。,(二)环枢椎稳定的解剖因素 1 齿状突的完整性。 2 环枢椎关节周围韧带的完整性。,A 环椎横韧带 B 环椎十字交叉韧带 C 翼状韧带 D 齿突尖韧带以及环枢前膜、环枢后膜等。,正常情况下,由于齿状突及环椎横韧带完整,当头屈曲或过伸时,环

3、枢椎之间均将受到齿状突及环椎横韧带的限制,环椎不会出现过度的前移或后移,从而维持环枢椎之间的稳定。其它韧带对维持环枢关节的稳定也起一定的作用。,二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定义1. 环枢椎不稳定: 由于齿状的完整性缺失(如骨折、缺如、发育不良等),或环枢椎之间的连接松弛或断裂(如环椎横韧带断裂、前、后纵韧带、环枢膜、环枢侧块关节囊松弛),当患者屈颈时环椎便前移,伸颈时环椎复位或继续后移,脊髓在环枢椎间反复受到刺激出现脊髓病症状。,2.环枢椎脱位: 当环椎向前或向后移位后,环枢椎之间的连接组织在移位后的位置上仍保持相当的强度,使环椎在移位后的位置上稳定,病人颈椎的伸屈动作不能改变环枢椎的相对位置。脱位

4、后脊髓往往受到枢椎椎体后上缘的静态压迫。,三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原因,(一)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环枢椎不稳主要是齿状突的发育异常,有时合并环椎枕骨化或Klippel-Feil短颈畸形。 1 齿状突发育不良。 2 齿状突缺如。 3 齿状突分离(齿突骨)。易与齿状突骨折不连相混淆。区别在于齿突骨发育较小,断端光滑。而骨折病人发育正常。,齿状突缺如或齿状突发育不良时,环枢椎之间便丧失了环椎横韧带与齿状突之间的相互锁扣关系,致使环椎向前脱位,从而引起脊髓压迫症状。,当齿状突分离(齿突骨)时,游离的齿状突可随环椎移动,可造成横韧带松弛,同时其它韧带如翼状韧带及齿状尖韧带也会出现松弛,最终导致环枢关节不稳

5、或脱位并出现脊髓压迫症状。,(二)创伤, 创伤引起的环枢椎不稳及脱位较常见,其主要类型有: 1 . 环椎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当X线正位显示环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mm时,说明横韧带己完全断裂。,2 环椎横韧带断裂。X线侧位片上环椎向前脱位(ADI间隙5mm),而齿状突完整,则可诊断。,3 齿状突骨折。分类方法较多,用得最多的是Anderson分类。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类: 1) 齿尖骨折:为齿尖韧带及一侧翼状韧带附着的斜行骨折,占4%。,2) 齿状突基底部骨折:为齿状突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最常见,占65%。其稳定性差,晚期易发生骨不连。 3) 为枢椎体部骨折:

6、骨折下端有一大的松质骨基底,骨折线常涉及一侧或两侧关节面。,(三)炎症,非特异性及特异性炎症 1 颈部感染。如扁桃腺炎、中耳炎、咽炎、颈淋巴结炎等均可致咽后壁淋巴结炎,从而使邻近的环枢关节产生反应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积液、横韧带松弛致环枢椎脱位。,2 类风湿性颈椎炎 类风湿主要浸袭滑膜组织,颈椎有较多的滑膜关节,滑膜炎可侵袭小关节、滑囊、和韧带、软骨,从而导致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不稳或脱位。,类风湿性颈椎炎受累最多的关节是:环枕关节、环枢关节、及Luschka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 1) 环枢椎半脱位 2) 下颈椎半脱位 3) 颅骨下沉(环枕关节及环枢关节面破坏所致),或称齿突向上移位,临

7、床上脊髓压迫呈进行性加重。,四 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由于造成环枢椎不稳的原因、类型及具体情况不同,其临床表现与X线改变也不一样。除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外,绝大多数患者具有以下的症状及体征。,(一)颈部局部症状 1 颈部活动受限,呈僵硬状,尤以颈部旋转受限明显。 2 枕颈部疼痛,压之明显,有的患者可出现电击样感觉。,(二)神经系统症状,多表现为四肢锥体束征。 1 运动,四肢软弱无力,上肢主表现为手部精细动作障碍;下肢行走不稳。 2 感觉,四肢感觉障碍有麻木、疼痛及过敏,胸腹部束带感。 3 病理征,Hoffmann,Babinski等,膝踝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等。,(三)椎基底动脉缺血

8、征 相当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些表现, 眩晕,视觉模糊,猝倒等表现。,(四)影像学表现 1 X线表现:侧位X线可见环齿间隙(ADI)成人大于3mm,儿童大于5mm,则说明环椎向前脱位或半脱位。头屈曲位时脱位加重,过伸位时恢复,则说明环枢椎不稳定。屈曲及过伸X线其位置不发生改变,则说明脱位巳较固定。,由外伤引起的脱位:如X线未发现齿状突骨折,则横韧带有断裂,相反,如齿状突有骨折,则一般不会伴有横韧断裂。,2 MRI 有神经症状的环枢椎脱位患者可见脊髓受压或脊髓的信号改变情况。脊髓的压迫往往来自腹侧。,五、环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 病因及脱位的病情不同,其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除了治疗原发病外,对不稳及

9、脱位的治疗原则如下: 1. 不稳的治疗 主要是在正常的位置稳定,从而消除对脊髓的动态压迫。 2 . 脱位的治疗 主要是减压,消除对脊髓的静态压迫,尽可能地恢复环枢椎的解剖关系并稳定脊柱。,(一)非手术治疗 对症状较轻及非急性期患者可采用。 1 卧床 可消除颈椎 的负重状态。 2 颈椎牵引:小孩自发性脱位经牵引多能达到治愈目的。 3 固定 : 石膏固定、支具、头盆环,(二)手术治疗,1 环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环枢椎融合术 1)Gallie法 将钢丝穿过后弓结节两侧并与枢椎棘突绕扎,然后在环椎后弓与枢椎棘突之间植入自体髂骨达到融合。 此法牢固性相对较差,术后需辅以牢固的外固定。,2 ) Broo

10、ks法 将钢丝穿过环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下面,然后将植骨块植入环椎后弓与枢椎棘突之间,收紧并结扎钢丝。 Brooks法 固定较牢固,但需在环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下面穿钢丝,钢丝在椎管内的行程较长,增加了损伤脊髓的可能性。此外,此法操作较困难,不易推广。,3)椎板夹(Halifax clamp) 椎板夹有两枚片状的钩子,一端挂在环椎后弓,另一端挂在枢椎椎板,用螺杆相连。此法在椎管外操作,相对安全,但有时上螺帽较困难。 枢法模公司的Apofix内固定器械,使上述操作简单化。,4)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法 术前环枢椎复位,然后用头环背心(Halo-vest)外固定。术中用磨钻将环椎后弓及枢椎椎板磨粗糙,取自体

11、髂骨,咬成颗粒状,植入环枢椎之间。此法操作十分简单,安全。,5)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固定术 对于齿状突Anderson二型骨折,此法术后能保持环枢椎之的活动。但需高分辨、双平面成像X线设备。,2 环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脱位一般是环椎前移,后移位极少见。MRI显示脊髓所受的压迫主要来自腹侧的齿状突或枢椎体或环椎后弓。,1)牵引复位后路环枢椎融合术 有的患者脱位不是很固定,经牵引后环枢椎能复位,且脊髓的压迫症状也得到缓解,则行后路环枢椎 融合术。,2)前路松解复位术 有的患者时间较长,脱位较固定,虽牵引能复位,但 去除牵引后很易再脱位,则最好先经口腔松解环枢关节前方的软组织,边松解边牵引复位,然后再做后路融合术。否则容易失败。,3)前路减压术 A 经口腔入路行齿状突切除。此法风险大,如有粘连,减压时硬膜易破,不易修补,造成脊髓感染,生命危险。 B 侧方入路齿状突切除术(宋跃明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