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3537907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选修课生活中的经济学结业报告书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任课老师: 20 年 月第一部分(30分):从以下4题中任选2题作答。1. 读研的成本并不仅限于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还包括求学期间放弃工作收入的机会成本。你赞成读研还是先工作?为什么?如何用机会成本的概念阐释?2. 以生活中的价格战、污染等现象为例,谈谈你对“纳什均衡”的认识。3. 一农户在杀鸡前的晚上喂鸡,不经意地说:快吃吧,这是你最后一顿!第二日,见鸡已躺倒并留遗书:爷已吃老鼠药,你们别想吃爷了,爷也不是好惹的。请用相关经济学原理进行评述。4. 许多东西都可以用金钱买到,但有些东西不行,比如:胃口、睡眠以及和

2、亲人在一起的时间。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比如富人花100元就比不上穷人花100元那么开心。谈谈你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认识。答:我选第1和第4小题;1:首先我赞成先读研后找工作。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因为有些人认为读研的成本很大,同时又是没有收益的。读研期间不只是学杂费、住宿费、伙食费、书籍费等。而如果把读研换成工作,读研期间所花费的三年时间收入起码上十万。如果根据普通的金钱进行对比,读研相对于从事工作所得到的收入而言,则产生了较大的机会成本。举个例子来说,读研总费用7万,收益为-7万。如果工作的话,三年收益15万,则机会成本则为22万。 但是我认为这只是表面

3、的显成本计算,还有很多隐成本没有算进去。假设我们选择放弃读研而去工作,其实机会成本会变得更大,工作期间我们失去了读研,失去与更优秀的同学结识机会,失去学习知识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内在休养的机会,失去提高自己能力和魅力的机会,失去很大机会,这些加起来的机会成本更大。而上读研三年的时间里,虽然我们损失了7万的费用,但是如果我们能力提高了,技术提高了,三年后自己的工资就可以一年比一年高,并且成倍的增长。这样长久一算,读研获得的收益更高。综上所述,所以我赞同先读研后就业。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个概念表明,人们在增

4、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程度会越来越小。胃口、睡眠以及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是金钱买不到的,因此它们有着强烈的需求感。另外,100元对于富人而言,100元可以任意买东西,并且对他们来说想要拥有100元也不是什么问题,所以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是迫切需要的满足程度却越来越小,所以边际效用是不断在递减的。而100元对于穷人而言,他们手里的100元不可以随便挥霍,并且对他们来说想要得到100元非常的困难,他们很少有机会花100元去买东西,消费的次数和消费的商品数量也会比富人少很多。由于这些因素,他们的消费需求通常来说都是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换句话说,100

5、元能给他们带来的的消费欲望还是很强的。同样100元,给富人带来的满足感远远低于给穷人带来的满足感,从而导致了富人花100元就比不上穷人花100元那么开心。第二部分(50分):选择你感兴趣的某种生活现象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评述,不少于1000字。 生活就像是一本百科全书,只要我们稍微留意并加以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其实是隐藏着很多经济学道理的。比如说,当我们去逛超市、商场时,通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广告标语:“购物返购物券,购满XX元返XX元”,甚至是:“购满XX元返XXX元”。这样真的就便宜了吗?对于“购满200元返200元”消费者心理可能会这样计算:我买两百元的东西,商店又送我200元,我不是

6、相当于没花钱吗?聪明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种计算方法其实不正确,因为返券不是返钱,而且用点券购物的时候不会再次返券,举例来讲,你买了一件价值200元的大衣,然后用返券购买一块200元的手表,这样你实际消费是200元。算下来,相当于所有商品都打了5折。通过如此分析,现在就有人说了,原来是这样啊!那超市、商场为什么不直接打五折,直接打五折不是一样的吗?这里面就有另一个问题了,商场之所以不直接给消费者打折扣而选择给消费者返券,是有他的暗藏原因的。首先,从消费心理上来讲,一般人如果用100元/件的价钱,购买到了两件各自都标价20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的潜意识中就难免会产生一个怀疑:我购买的东西是不是真

7、的价值200元,商场会不会是虚报价格,然后用真实价格(或者更高的价格)卖给我?但是如果消费者用200元,购买到了一件标价200元的商品,然后又白白得到了一件标价100元的商品(当然,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只是商家想营造出这样一种现象罢了),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感是前一种营销策略所不能比拟的,商家会利用消费者这样的心理从而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因此很多消费者就买回了很多他们本身其实并不是十分需要的商品。其次,从消费总量上来讲:如果所有商品都打折,那么消费者肯定会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商品购买,例如用100元购买一件标价200元的大衣,这样消费者就不会想再次深入消费,从而减少了购买一块消费者自己并不是很需要

8、的手表。可是运用返券这种做法,消费者从购买200元大衣获得消费券之后,消费者就会不得不再次深入消费去购买自己不怎么需要的手表,因为这个时候消费者手里还有200元的购物券,如果不使用掉就会白白地便宜了商家。通过这种做法,商家在消费总量上,促使消费者多消费了100元。最后,每次消费者使用购物券的时候,几乎都不可能恰好用掉购物券里的金额,假如消费者手里有200元的购物券,可是在卖场里却只能选择一件标价180元的商品(其他商品标价要么高于200元要么与200元的差价更大),那么商家最后还是赚到了20元购物券里的额外收入。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如果消费者去购买一件标价是250元的商品,那么消费者就要额外消费

9、50元,而这50元是不返券的,商家就在本应该打五折的商品上,赚到了不打折的50元。这样的营销策略,商家何乐而不为呢?通过分析商家的这种“购物返券”,我们不难发现商家除了让消费者在消费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外,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第三部分(20分):谈谈课内所看短片学徒带给你的启示或谈谈你对本课程学习的体会及建议。答:我选的是对本课程学习的体会建议;1.体会:本学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经济学,我更是加深理解了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里的有些原理如何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济学原理是如何更加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和如何更加公平地分配国民财富,以满足社会或个人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另外,通过本学期的学

10、习,它还使我更加善于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道理。它还让我更好地管理我的生活规律,并培养我理性的一面,对理性思维的拓展有很大作用。以便透过平时的生活现象,我能更明锐地发现什么是边际效用、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是纳什均衡。并让我在生活中能更清晰看懂当前的经济走势,然后分析经济走势,从中更好地发现机遇,把握自己人生的发展机遇。在处里问题的时候也能让我变得更加有主见。总而言之这门课给我带来的好处不胜权举。2.建议:首先非常感谢廖老师每节课都给我们带来贴近生活、生动精彩的授课,您还合理的安排课程进度和适当地让我们分组讨论和自由发言,以及给我们看相关视频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理解,课间还给我们放放音乐,给我创造了更好的放松气氛。在此我想说,希望老师以后能继续保持这些很好的授课方式,从而可以让学生远离那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另外,我也希望廖老师您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穿插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笑话,这样既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趣味,又能加深我们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