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53556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word教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2.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西汉汉武帝前和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教学重难点】重点: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方法】讲述法、史料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插图昭君墓(或者让学生看昭君墓图片)。我们知道历史上有昭君出塞的故事。这个

2、昭君墓的主人和昭君出塞里的主人是一个人。昭君墓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墓上草色青青,四季不变,所以又叫“青冢”。墓前树立着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碑,诗的内容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词客名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前两句高度赞扬了王昭君促进汉族和匈奴族友好相处的历史贡献。这里的胡,指匈奴。匈奴是怎样兴起的?兴起后与汉关系怎样?昭君出塞是怎么回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匈奴的兴起、统一及其经济状况。2. 汉初为什么要实行和亲政策?什么是和亲政策?其效果如何?3. 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其大致经过。4.

3、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5. 说出昭君出塞的时间、概括及历史意义。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1)匈奴的兴起: 生活的地点:蒙古草原。 生活方式:游牧生活。 骚扰内地:秦末,进扰内地。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长城。(2)冒顿统一草原: 时间:秦汉之际。 人物:冒顿单于。 (3)匈奴的经济: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冶铸业也有很大的进步,从汉族那里学会了农耕,匈奴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2. 汉初的和亲政策: (1)实行原因:西汉初年,经过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谷物奇缺,物价昂贵,再加上诸侯王割地称雄,没有力量抵御匈

4、奴的进攻。 (2)含义:汉朝时,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并每年送给匈奴大量宝物和纺织品,以求得暂时的和平的政策。 (3)效果:西汉所采取的这种和亲政策是建立在国力薄弱的基础上,匈奴视此为汉朝较软弱的表现,仍然年年挥师南下进行抢掠,经常威胁到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甚至一度深入到长安附近。所以和亲政策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3. 西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条件:西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后,出现了“文景之和汉武帝大一统的局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战争的物质条件。(2)概况:汉武帝时,由于国力强盛,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

5、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分别出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4.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1) 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2) 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3) 军事上:大规模武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家的统一。(4)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5. 昭君出塞:(1)时间:汉元帝时。(2)概况: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3)意义:此后,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昭君出塞50余年间,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相处,边境安宁,百姓免遭战争之苦,促进

6、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 动脑筋: “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 2. 冒顿单于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 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4. 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说明原因。5. 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 汉匈两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尽管匈奴贵族和西

7、汉中央政府之间经常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是汉匈两族人民之间却保持着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秦末汉初,匈奴族居住在阴山以南到黄河之间一带,同汉族人民杂居,双方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互通关市。匈奴的马匹、牲畜大量运进内地,先进的养马技术也传到中原;汉族穿井、筑城、和统计人口、牲畜的方法也传到匈奴。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仅丰富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内地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匈奴族文化经济的发展,部分匈奴地区已出现了农耕和定居生活。2. 对汉代和亲政策的理解:和亲是不同民族间的政治联姻,双方通过嫁娶公主来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历史上的和亲有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针对敌对的民族,如西汉初年与匈奴的和亲(

8、汉初,天下初定,士卒疲于征战,刘邦采用娄敬建议,以汉朝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岁送一定量的絮、缯、酒、食等给匈奴;双方约为兄弟;开放“关市”,两族人民互通贸易。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及汉武帝初年都采取了这种和亲政策);一种用于友好的民族,如西汉中期与乌孙的和亲;再一种用于已经内属的少数民族,如西汉末年与南匈奴的和亲(“昭君出塞”)。不同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和亲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不同,但一般来说,其结果都是有利于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3. 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

9、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冒顿单于对匈奴的兴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励精图治,严格治军,依靠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统一了蒙古草原,促进了畜牧业、冶铸业、农业的迅速发展;汉朝对匈奴的民族关系主要有“战”与“和”,“和”既包括汉初国力衰弱时的被动“和亲”,也包括匈奴分裂时的主动“和亲”,即昭君出塞,不管哪种形式的“和亲”都能促进双方的友好相处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战”也就是汉武帝实现大一统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派精骑夺取了河套、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胜而归。【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板书设计】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1匈奴的兴起2统一蒙古草原3匈奴势力的壮大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汉高祖到汉景帝时的“和亲”政策2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2昭君出塞【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