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53298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填空1、实用知识、学科知识、文化素养2、制约性、差异性、发展性3、由大到小、由粗到细、4、课内作业、课外作业5、理想课程、文件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6、班级授课7、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8、常规的教学手段、发展性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9、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10、知识准备、认知发展准备11、教师提问、倾听学生回答、教师做出反应12、数学思想的表达、数学思想的接受、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13、尝试教学14、练习模式、个别指导模式、咨询模式、发现学习模式、游戏模式、问题求解模式15、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16、

2、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学生用的教学手段、师生共用的教学手段17、评分或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二、名词解释1、课程内容:是指按照一定要求制定的各门学科中特定事实、观点、原理、方法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2、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3、逻辑块:它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趣味性强的学具。逻辑块是由颜色、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的木块(或塑料块)组成的。每套共32块,分为四种颜色红、绿、黄、蓝,四种形状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两种尺寸大、小。如果自制,可用黑、白、横线和

3、点子代替四种颜色。4、表现性评价:是指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它是一种基于表现性任务的评价,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对学生真实行为的认识,或者说力图提供一些学生能做什么更接近的真实信息,要求学生完成的表现性任务更像是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会遇到的真实任务,或者更能与有助于学生以后的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的数学思维保持一致,因此,它也被称为“真实评价”。5、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6、数学交流:数学交流大体包括数学思想的表达,把自己的信息以某种形式(直观的或非直观的、口头的或书面的、普通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思想的接受,以某种方式(听、读、看等)接受来

4、自他人的思想;数学思想载体的转换。把数学思想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成另一种表达方式。7、随机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实例,所得的结果不确定,在实验之前无法预测实验结果。8、几何钉板:是一种用于学习几何初步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开发学生智力的学具。制作方法是,在一块边长25厘米的正方形木板或胶合板上,等距地钉五排五列共25个小钉,并相应地画出25个正方形。准备若干个彩色橡皮条,以备在钉板上拉出各种图形。9、开放性问题:从狭义上讲,就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所谓解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从更广义的角度,开放性问题意味着一个较为复杂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经历提出假设、对

5、数学情境作出解释,计划解题的方向,创造一个新的相关的问题或进行概括等等,也就是说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到有关学生更多方面的信息,从而说它更具开放性。10、复式教学: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是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有重要意义。11、电化教学手段:指利用声、光、电原理设计的教学设备,主要包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等,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12、成长记录袋:它作为一种物质化的资料可以显示学生在学习各方面持续进步的信息。它不只是

6、收集学生作品的档案夹,而是更有意义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的、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作品样本。13、发现法:它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14、课堂教学:简称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有一定的任务、内容、结构和要求。根据单元教学过程的阶段任务,通常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考查课与实践活动课等基本类型。 15、PCI原则:黛安蒙哥马利基于有效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出了

7、认知教学的PCI原则。它是英语“PositiveCognitiveIntervention”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积极的认知干预”。它要求教师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过程。三、简答1. 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哪些?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2)儿童发展的需要。数学课程目标更多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儿童未来步入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

8、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3)数学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数学科学和数学学科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中小学数学内容绝大部分是十七世纪以前形成完整体系的内容。现代数学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再也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学内容体系来安排中小学数学内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现代化。2、简答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理念。答:新授课的教学不应再是以往以教师系统传授教材内容为主的单向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讲就是让学生:(1)在生动、有趣或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3)

9、鼓励解题策略多样化。(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面对现实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3、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两种变式是什么?答:我国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的变式有两种:一是“复式教学”,一是“现场教学”,它们在我国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占有一定地位。(1)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教室进行的一堂课上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主要适合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条件较差的地区,对于普及农村和山区教育有重要意义。(2)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也是班级授课的

10、一种变式,它对于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扩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具有重要意义。4、近现代的数学教学材料有哪几类?答:随着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学手段也在逐步发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具和学具相继出现,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标志。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结合有关内容设计的教具、学具。如学习认数和四则计算的小棒、插板等,几何形体模型等。二是有结构的、适用性强的教具和学具,如奎逊耐彩棒、逻辑块、几何拼板等。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计算机、录像等。5、简答新授课的基本教学环节。答: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如下:1、提出问题:探究始于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供

11、能够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待探究的问题。2、引导探究:在学生明确了将要学习的概念或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3、巩固内化: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探究情况,引导学生对所学(如概念、法则、公式、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进行精炼的概括总结。然后,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6、儿童发展因素是如何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答: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近些年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就是重视学生的发展,设计为所有人的数学,让所有人都掌握数学。“在

12、大众数学的意义下,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实现人人掌握数学。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展数学,删除与社会需要相脱节、与数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的,并恰恰是导致大批数学差生的内容,如枯燥的四则混合运算,繁难的算术应用题等”。要实现为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就要在所有人受到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为学生设计更好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考虑儿童发展的因素,不只是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促进儿童的发展。如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学生交流能力、数学情感和数学推理

13、能力的培养。7、简述谈话法的特点。答:谈话法的特点是:(1)师生双向交流性强,反馈及时。教师的教学意图可以通过提问或反应传递给学生,学生在回答时又及时反映了他们认知结构的变化状况,便于教师采取进一步措施;(2)操作灵活,可变性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可及时改变提问方向和深度,调整信息流量,便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得出所教概念或法则的结论;(3)容易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师生谈话,学生可较快地找到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联系点,对所学的东西,结合自己的经验、观念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过程,融会贯通,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4)教学过程始终处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之中。教师通

14、俗易懂的语言,精心设置的提问,逻辑严密的叙述,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唤起学生积极的智力活动,使学生保持较大的兴趣;(5)通过师生问答,可以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8、简答现代教学方法呈现的新特点。答:教学方法伴随着教育现象的产生而出现,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由单一的言语讲授模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教学方法体系。哲学、政治、科技、文化作为社会背景影响着教学方法,而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与课程的变革直接作用于教学方法的发展,使得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了新的特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力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5、)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着重研究学生,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让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会学。()开发非智力因素,力求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9、社会发展因素是如何影响数学课程目标的?答:学校教育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数学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社会发展对学生未来数学素养的需求,这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决定的。学校的重要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一定数学素养。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技

16、能等方面的要求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农业社会,多数人从事农业生产,并且生产方式也比较落后,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是最基本的概念和运算。工业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即使是普通劳动者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也需要具有比较高的数学素养。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从开始以算术知识为主,到后来增加一些几何初步知识,又增加代数初步知识。新课程标准还增加了统计与概率初步知识。对于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更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逐步受到重视的。另一方面,课程目标的确定也应当体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要使学生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社会,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课程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