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53297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史导论(夏蓉)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课件(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近代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在中国传统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男婚女嫁总的婚配原则。,一、清末民初婚姻家庭观的变化,(一)西方近代婚姻家庭观的传播,西方传教士在上海万国公报上,刊登了一些有关西方婚姻家庭方面的文章和消息。例如,介绍西方“一人不得娶二妻。”“既娶妻不准纳妾,此例固人所共遵而不敢犯,且为人所乐从。”“夫妇离异之律,以公道处之。”,郭嵩焘(首届驻英国使馆大使) 刘锡鸿(首届驻英国使馆副使) 张德彝(首届驻英国使馆翻译官),伦敦与巴黎日记 郭嵩焘著 英轺私记 刘锡鸿著 航海述奇 张德彝著 欧美环游记 张德彝著 随使英俄记 张德彝著 随使法国记 张德彝著 使英杂记 张德彝著,走

2、向世界丛书(From East To West,Chinese Travellers Before 1911),是20世纪80年代最有影响的一套湘版书,先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岳麓书社出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20册,出版年限为1980年至1983年;岳麓书社出版了10册,出版年限为1985年至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目包括欧洲十一国游记(康有为著)、航海述奇(张德彝著)、新大陆游记(梁启超著)、出使四国日记(薛福成著、西学东渐记(容闳著)、漫游随录扶桑游记(王韬著)、李鸿章历聘欧美记(蔡尔康著)等,岳麓书社出版的书目包括伦敦与巴黎日记(郭嵩焘著)、出使英法俄国日记(曾纪泽著)等。,钟

3、叔河,湖南平江人,1931年生。1949年任新湖南报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1970年又因“污蔑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被判刑十年。1979年平反后到湖南人民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着手编走向世界丛书,专收1840至1911年间中国人到欧美日本通商、留学、出使、游历和考察等所留下的日记、笔记和游记。钟叔河在回答媒体访谈时说,他一直在思考“中国怎么样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而这套丛书,则是他期望能以“走向世界”的视野,冲破争取民主、自由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对于这套丛书以及它的主编钟叔河所做的工作,钱钟书先生的评价是:“叔河同志正确地识别了这部分史料的重要,唤起了读者的注意,而且采访发掘,找了极有价

4、值而久被湮没的著作,辑成走向世界丛书,给研究者以便利,这是很大的劳绩。”,“到伦敦两月,细察其政俗,惟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全未之讲,自贵至贱皆然。” “男女婚配皆自择,女有所悦于男,则约男至家相款洽,常避人密语,相将出游,父母之不禁。” “西国女子之嫁也,二十二岁以前,父母可以主之。逾此则不待父母之命,不须媒妁之言。”,(二)戊戌时期维新派的新婚姻家庭观,第一,反对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主张婚姻自主。 第二,批判早婚、纳妾、买卖婚姻和童养媳等婚姻陋习。,康有为(18581927)构思于19世纪80年代的大同书,1885年完成初稿,初名为人类公理,1902年作最后修订,改为大同书。后

5、屡经增补,共分十部。,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构建了一个未来的完美世界,没有阶级,没有国家,没有家庭,没有种族,没有政党军队以及战争,人人平等,一切民主,从生到死,抚养、教育、就业、病患及养老,皆由公共机构负责,这个社会生产极为发达,人人享乐富足,消灭私有财产,一切为公。康概括为“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认为家是“私”的根源,家庭的弊端太多,影响太坏。他得出结论:“欲至太平大同必在去家。”主张男女意气相投即可订立“交好之约”,“男女合约当有期限,不得为终身之约”,“久者不许过一年,短者必满一月”,并且“不得名为夫妇”。契约到期后,“若有新交,听其更订;旧欢重续,亦可寻盟

6、;一切自由,乃顺人性而合天理”。 康有为自信,如此“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族,无有夫妇父子之私矣。其有遗产,无人可传若其农田工厂商货,皆归之公,即可至大同之世矣”。,康有为设计了一套方案:妇女怀孕,即送“人本院”,无论胎教、治疗、接生均有周到的安排;婴儿断奶后,送“养婴院”抚育,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相继送“蒙养院”、“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生活和学习;20岁终止学校教育,各自从事职业;无衣无食者入“恤贫院”;病则入“养病院”;60岁以后无劳动力者入“养老院”;人死则入“考终院”,从而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评论说“全书数十万言其最要关键,在毁灭家族”

7、。“有为虽著此书,然秘不以示人,亦从不以此义教学者,谓今方为据乱之世,只能言小康,不能言大同,言则陷天下于洪水猛兽。其弟子最初得读此书者,惟陈千秋、梁启超,读则大乐,锐意欲宣传其一部分。”,康有为与部分妻妾儿女合影,康有为七十大寿时与家人合影,康有为的弟子陆乃翔、陆敦魁在南海先生传中有一段话广被引用:“先生日美戒杀,而日食肉;亦称一夫一妻之公,而以无子立妾;日言男女平等,而家人未行独立;日言人类平等,而好役婢仆;极好西学西器,而礼俗、器物、语言、仪文,皆坚守中国;极美民主政体,而专行君主;注意世界大同,而专事中国;凡此皆若相反者。”,(三)辛亥时期的婚姻家庭变革思潮,首先,从天赋人权,提倡个性

8、,崇尚自由出发,对传统婚姻家庭的弊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903年觉民杂志发表了陈王的论婚礼之弊一文,批判中国婚礼有“男女不相见之弊”、“父母专婚之弊”、“媒妁之弊”、“聘仪奁赠之弊”、“早聘早婚之弊” 、“繁文缛节之弊”等六大弊端。他决心打破家庭间重重魔障,使全国婚界放一层异彩,为同胞男女辟一片新土”,直至“推倒专制之恶风”而后已。,其二,鼓吹废婚姻、毁家庭和“家庭革命”等主张。,1904年1月,江苏杂志发表丁初我的家庭革命说一文,提出“政治之革命,由国民之不自由而起;家庭之革命,由个人之不自由而发;其事同,其目的同”, “欲革政治之命者,必先革家庭之命,以其家庭之有专制也;而革家庭之命者,

9、尤必先革一身之命,以其一身之无自治也”。“革命,革命,中国今日不可以不革命;中国今日家庭不可以不革命”。,1904年4月,女子世界杂志发表丁初我的女子家庭革命说一文,指出:“二十世纪,为女权革命世界。欲造国,先造家;欲生国民,先生女子。政治之革命以争国民全体之自由,家庭之革命以争国民个人之自由,其目的同。” “女子乎!欲革国命,先革家命;欲革家命,还请先革一身之命。”,1907年7月,天义报发表刘师培的毁家论,指出:“今日欲从事于社会革命,必先自男女革命始”,其拨本塞源之计就是毁灭家庭。 “盖家也者,为万恶之首,自有家而后人各自私,自有家而后女子日受男子羁縻。”文章描绘今后大同世界的情形是:“

10、人人行踪自由”、“人类平等,断无强女子守家之理”;而且“人生逆旅,无往非家,土地属之公有,无此疆彼界之分,是家之一词,实应消毁,可无疑也”。家庭毁灭后,“人类之中,乃皆公民无私民”,无权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其结论为:“欲开社会革命之幕者,必自破家始矣。”,由于婚姻家庭观念的变革,作为婚姻的外在形式即婚礼习俗也随之更新。,1912年9月19日,上海申报刊登了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文,谈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概不用,便利一;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便利二;宣传婚约,互换婚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嫔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便利三。”,旧式婚礼

11、场面:抱新娘上轿,1902年6月26日,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则征婚广告。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再次刊登了这则广告,并加上了一个醒目的标题:世界最文明之征婚广告。,征婚者为“南清志士某君”,内容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联系方式为“邮寄亲笔复函,若在外埠能附寄大著或玉照,更妙”。,林宗素写信给中外日报,指出,这位征婚的男士依旧不脱旧时大男子主义习俗,他

12、未曾自报家门,而对女子要求颇高,是“将女子当作奴隶”。,1905年7月5日,留日学生王建善在上海时报刊登了一则题为通信结婚法 敬告女同志的征婚广告。主张“由男女互通信,先各抒衷曲,质疑问难,徐仪订婚”,并宣告,“创法请自我始,敢告女同志,如欲与余通信,可照下开住址邮寄,信到誓不示他人,并望亦示地址。”,蔡元培(1868-1940),蔡元培提出的择偶条件:1.女子须不缠足者;2.须识字者;3.男子不娶妾;4.男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不相合,可离婚。,1901年11月22日,蔡元培和黄仲玉在杭州举行婚礼。婚礼中西合璧,新旧交错。他们不按浙江风俗挂福禄寿三星画轴,但挂上绣着“孔子”两个大字的红幛,

13、仍笃守尊孔旧习。闹洞房也一改成规,由来宾发表演说。,“就学行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而言,总是平等。” 蔡元培,1912年9月蔡元培携夫人黄仲玉及女儿、儿子在德国,1921年1月9日,他在祭亡妻黄仲玉中表达了他对黄仲玉的无限追思:“呜呼!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二十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使汝善画、善书、为美术工艺之天才,竟不能无限发展,而且积劳成疾,以不得尽汝之天年。呜呼!我之负汝何如耶!”,蔡元培再次提出条件: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而能成为研究助手。,1924年蔡元培与夫人周峻在法国,浙江萧山“

14、婚姻尚媒妁,一切皆父母主之,毫不容子女置喙。设出一言,则戚党族闾,传为怪事。至如自由结婚,自由恋爱,更非梦想所能及”。兰溪也是“婚家全凭媒妁之言,文明结婚实属罕闻”。,二、五四时期的婚姻自由思潮,(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关于女性问题的思想启蒙,1.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陈独秀(1879-1942),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对新一代青年提出更新人格的六点希望,即:(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

15、想象的。,1916年1月15日,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发表了一九一六年,指出:“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臣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者,三纲之说为之也自负为一九一六年之男女青年,其各奋斗以脱离此附属品之地位,以恢复独立自主之人格!”,李达在女子解放论中指出,世界女子过去一大部分的历史,是被男子征服的历史;如今欧美的男子,知道了女子的本领,承认女子有独立的资格,以男女两性为本位;依中国的国情,比欧美更加有

16、解放女子的必要,为女子的应该知道自己是“人”,为男子的则应顺乎时代潮流,帮助女子实现“人”的解放。,李大钊在妇女解放与Democracy一文中指出:“社会上一切阶级都可变动独有男女两性是一个永久的界限,不能改变,所以两性间的Democracy比什么都要紧,我们要是要求两性间的Democracy,这妇女解放运动,也比什么都要紧。”,2.对节烈观与贞操论的批判,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颐提出“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安徽歙县贞节牌坊群,1914年3月,袁世凯政府颁布了一个褒扬条例,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妇女节烈可以风世者”可得褒扬,由大总统给予匾额题字并颁发金质或银质奖章,受褒人及其家族可以立贞节牌坊。,1917年颁布了修正褒扬条例,其中第一条第七款为“节妇烈女”,由“内务部呈请褒扬之”。在它的施行细则中对于贞女节妇的定义、守节年限以及具体褒扬办法都做了具体规定。节妇:其守节年限在30岁以前至50岁以后,如果年未50而身故,以守满10年为限;贞女,凡女子未嫁,夫死自愿守节者;烈妇烈女,“凡遇强暴不从致死或羞愤自尽及夫亡殉节者属之。”,1918年7月,北京中华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