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检测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3527191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检测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检测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检测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复习练习:第二部分“建设美丽中国”专题检测Word版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2018 海南高考 )历史上 , 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 我国重点开展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 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 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 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 AB CD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 还可以放水冲沙, 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 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2、)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 1.A2.D3.C第 1 题, 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而植被具有保 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 正确 , 故 A 正确。第2 题, 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 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 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 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 故排除 A、C 选项。 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 较小 , 侵蚀搬运能力弱, 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 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但 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 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

3、 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 效果 , 故 D 正确 , B 错误。第 3 题,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了各地理要素 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故 C 正确。 河北省迁安市西邻滦河, 流经市区的三里河受滦河的地下水补 给。因滦河洪水多发, 故历史上修建了高耸的堤坝, 使该市有水而不 得见。 20 世纪 70 年代后 , 三里河逐渐干涸, 并成为排污沟。2010 年 完成的三里河绿道项目, 拆除了河道水泥岸坡、基底, 恢复了自然河 道, 并利用管道引滦河水补给三里河, 从而建成了“苇荷连接 , 风光 秀丽 ”的城市生态廊道。读图文资料完成46

4、题。 4绿道项目实施前, 三里河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滦河水位下降B三里河下渗量增大 C修筑滦河大堤D三里河河床的水泥硬化 5三里河绿道项目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增大降水量缓解地面沉降净化水质提高三里河自然生产力 AB CD 6三里河绿道项目实施后, 对滦河的影响是() A径流量增大B泄洪能力增强 C含沙量增大D流速增大 解析: 4.A5.D6.B第 4 题, 由材料可知 , 三里河主要是受滦河的地下水补给, 随着 城市化的发展, 工业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 导致用水量增加, 滦河水位下降, 从而导致补 给三里河的水源减少, 三里河逐渐干涸, 故答案选A。第 5 题, 由材料分析可知, 三里

5、河绿 道项目拆除了河道水泥岸坡、基底, 能够增加水体的下渗, 增加地下水位, 缓解地面沉降, 同时 , 通过恢复自然河道, 引滦河水补给三里河, 能够增加水循环的速度, 改善沿河的生态 环境 , 改善水质 , 提高三里河自然生产力, 因此 正确 , 但是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 错误。故答案选D 项。第 6 题, 由材料分析可知, 滦河是三里河的主要补给水源, 因此在洪 水期 , 滦河水位上升, 滦河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三里河, 从而增强滦河的泄洪能力, 减少 洪涝灾害多发, 故答案选B 项。 如图为贵州省石山区威宁县石坎梯高标准基本农田图。当地政 府扶持贫困农民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6、将山区坡耕地 建设为石坎梯高标准农田(石坎梯田就是用石头砌田埂进行农田改 造), 成为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读图文材料, 回答 78 题。 7建设石坎梯田的区域背景, 叙述正确的是() 土层薄 , 石漠化严重岩溶地貌为主, 多大理岩石料 地表崎岖 , 降水丰富 , 易出现山洪河流水位变化大, 有春、夏两个汛期常绿 硬叶林植被稀疏, 涵养水源差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 AB CD 8关于建设石坎梯田的意义, 叙述错误的是() A有效拦截雨水, 增加地下径流, 缓解旱情 B石坎梯田就地取材, 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 C石坎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 提高了人口容量 D有效滞缓径流, 减弱流水侵蚀, 减

7、轻水土流失 解析: 7.A8.C第 7 题, 贵州以岩溶地貌为主, 多石灰岩;地表崎岖, 降水丰富 , 易 出现山洪; 土层薄 , 石漠化严重; 河流水位变化大, 主要是夏汛; 以常绿阔叶林植被为主, 但 植被覆盖率低, 涵养水源差;地形崎岖, 交通等基础设施较落后。故选A。第 8 题, 石坎梯 田有效拦截雨水, 增加地下径流, 对缓解旱情有一定意义, A 正确;石坎梯田就地取材, 综合 治理 “山、水、林、田、路” 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B 正确; 石坎梯田并没有扩大耕地面积, 而 是减轻了水土流失, 提高了土地质量, 提高了人口容量, C 错; 有效滞缓径流, 减弱流水侵蚀, 减轻水土流失,

8、 D 正确。故选C。 (2018 全国卷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 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 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所示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 据此完成911题。 9与县城相比, 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10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 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

9、种田规模 11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B CD 解析: 9.D10.C11.B第 9 题, 县城为区域的中心, 其基础设施更完善, A 错。在山 区的县城一般是一个县中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加工出来的 产品 , 应该在县城的销售量会更大, B 错。县城是区域经济中心, 资金比中心集镇更充裕, C 错。加工企业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由图可知 , 中心集镇周围乡村较多, 结合材料可知, 该 县农民以务农为主, 为兼顾农活

10、, 农民一般选择在距离较近的工厂打工, 因此中心集镇更易 招募周边劳动力, D 对。第 10 题, 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一般会定居在商业活动较频繁的中心 集镇或县城 , 而不在农村居住, A 错。 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 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 B 错。 兼顾务工务农的农民, 农忙时节在农村忙碌, 农闲时节可能到中心集镇打工, 因此 “村 中 心集镇双栖 ”居住模式对他们而言最适合, C 对。扩大种田规模的农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更适宜在农村定居, D 错。第 11题, 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会带动农村的发展;大别山区 为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且发展多种经营既有利于创收, 又有

11、利于生态环 境建设 , 对。山区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与乡村经济 发展关系不大, 错。故选B。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 水田纵横 , 冬季多雪;其独特的合掌建筑(用厚厚稻草芦 苇铺设的两个建材合并成一个叉手状正三角形屋顶, 如图所示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合掌 建筑的稻草屋顶, 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更换一次, 平日里每家都有囤积稻草的习惯。 合掌村规定建筑、土地、耕田、山林、树木“不许贩卖、不许出租、不许毁坏”的三 大原则 , 并把农业生产、乡村生产生活和本地农产品都变成为旅游活动的一部分, 使它在获 得巨大发展的

12、同时, 依然保持了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在特色小镇和美丽 乡村建设也探索出一些有益经验, 但也出现个别地方原住居民搬离的村落(小镇 )“ 空心 化” 和“过度商业化 ”开发的倾向。如图示意合掌村在日本的位置。 (1)分析白川乡冬季多雪的原因。 (2)结合合掌村的地理环境特点, 简析合掌建筑的优点。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说明合掌村的发展模式对我国美丽乡村(特色小镇 )建设的启示。 问题:分析我国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出现村落(小镇 )“空心化”和 “过度商业化”开发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 第(1)题, 主要从冬季风来自海洋, 受

13、地形抬升, 易形成降雪的角度分析。第(2) 题, 从屋顶的坡度、厚度以及用材来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 回答问题 时, 应主要从景观 特色、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分析;回答问题时, 可从破坏当地特色 景观 , 不利于传统文化保护, 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 答案: (1)冬季风经过海洋上空, 携带大量水汽;白川乡位于山地迎风坡, 受地形抬升作 用产生大量的降雪。 (2)屋顶斜面角度大, 可以减少冬季的积雪厚度;屋顶的厚度大可以起到冬季保暖, 夏季 隔热的作用;当地水田多, 稻草来源充足, 使用稻草铺设屋顶, 材料供应充足、廉价, 还利 于改善周边环境卫生。 (3)问

14、题: 因地制宜 , 发挥当地的特色优势;在保护当地特色前提下, 进行适度的商业 和旅游开发;保护生态和传承地域文化, 实现传统与现代, 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问题:破坏当地的特色;影响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减少了游客旅游体验; 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澧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是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 干流全长388 km, 流域面 积 18 496 km 2, 跨越湘鄂两省边境。武陵源风景区位于流域内。 材料二澧水流域示意图及武陵源气候统计图。 材料三侵蚀模数是指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水力、 风力、 重力等 )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 用下 , 单

15、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下表为洞庭湖四大水系泥沙 特征比较表。 流域测站 流域面积 /km 2 多年平均值 含沙量 /(kg/m 3) 输沙量 /104 t 侵蚀模数 /(t/km 2 a) 澧水三江口18 496 0.497 715.7 469.5 湘江湘潭 81 638 0.185 1 205.9 147.7 资江桃江26 704 0.145 329.2 123.2 沅江桃源85 233 0.214 1 399.6 164.2 (1)据表分析澧水流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列表说明澧水上游地区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开发条件及带来的影响。 开发利用

16、方向开发条件影响 _资源开发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 效益和 _ _资源开发 (3)澧水下游的洞庭湖平原洪涝灾害频发, 简述防灾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1)题 , 首先阅读表格分析澧水流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其形成原因可以从地 形、降水、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回答。第(2)题 , 澧水上游地区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开 发条件及带来的影响, 需要结合图示和所学的知识, 进行综合分析。第(3)题, 澧水下游的洞 庭湖平原洪涝灾害频发, 防灾的主要措施可以从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下游加固堤坝、 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工程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水土流失严重。流域内地形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2) 开发利用方向开发条件影响 水能 上游地区地形落差大, 降水丰富 , 河川 径流丰富 , 水能资源丰富环境效益 (或生态效益 ) 旅游 上游地区有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 旅 游资源十分丰富 (3)上游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下游加固堤坝、退耕还湖、修建分洪工程、加强洪水监 测预报、提高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