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524269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管理平台-文档资料(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深圳市天维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政府应急指挥系统,2,目 录,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分析 三、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3,一、项目背景,4,国家应急体系模型,5,国家应急体系总体组织结构,应急体系中各单位职责分析,应急体系中各单位职责分析(续),8,地市级城市应急指挥体系结构,9,二、项目分析,10,上海、广州案例授权模式,特点 以公安为牵头 多级接警,多级处警 接警人员为辅警,处警人员为警察 设简单接处警区、综合接处警区、紧急状态指挥区 指挥平台覆盖几乎所有的指挥体系 主要警种集中办公 评论 系统容建设,运作管理简单 有利于利用现有资源 公安的垂直管理的特点限制了其角色的发挥,11,授

2、权模式的风险,授权要充分而又具体,授权不充分,关键时候指挥中心指挥不灵,就达不到应急联动目的;同样授权不具体,指挥中心权力边界不明确,联动时容易出现不同理解,贻误战机。 由于系统建设依赖了公安等部门的基础,因而除非另建网络,否则就会面临着公安专门与政府内网或外网互连的问题。目前政策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与上一个问题相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信息联动? 也存在有些部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对专业强的事件处理,专业部门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还需要考虑。,12,北京案例代理模式,特点 政府牵头 统一接听 各自指挥 反馈与监督 评论 与欧盟模式相近 适于特定情形 建设难度小,13,代理模式的风险,接警风险:不准确

3、的接警必然导致不准确的处警。因此,接警务求准确,因此,相应的接警系统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沉淀。 跨部门事件处理时,形成统一的指挥核心需要时间。,14,南宁案例集权模式,特点 政府牵头 一级接警,一级处警 辅警负责接警,各警种负责处警 联动事件由指挥长协调各警种联动 设接警区、处警区、市长长热线区、紧急状态指挥区 重大事件由市政府指挥 统一配置无线资源 集中办公,归市政领导 评论 指挥层次少,效率比较高 单一指挥层次也存在问题,不利于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体制上难度大 适应于中小城市,15,集权模式的风险,但与现有行政体制冲突比较大,政府需要调整好体制调整,理顺指挥关系,在新的模式下要定义好责、权、利

4、的关系,否则协作容易出问题。 应急联动中心与政府其部门间耦合程度高,特别是资源共享紧密,同样需要协调好关系。 在现阶段,单一指挥层次也存在问题,不利于发挥职能部门能动性,特别是传统应急反应部门。 在接警量大的情况下,一级处警没有多层次协作指挥,容易造成指挥中心负荷过重。因此,指挥中心的编制和系统能力要有充分的考虑。 系统建设要全面考虑,指挥网络要覆盖指挥中心内外,特别是指挥中心与基础信息部门网络连接与信息交换,否则指挥中心极可能沦为指挥孤岛。,16,扬州案例协同模式,特点 政府建设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以预案为核心的突出公共事件处置 公安、卫生、水利建设自己的职能指挥中心,负责应急响服务 政府配置

5、指挥车,保障领导现场指挥 政府指挥中心、公安、卫生、水利指挥中心互通、互通 一般事件由各部门处置,重大事件由市政府指挥,部门联动 基础数据统一建设,如GIS、人口基础数据等 政府指挥中心战时侧重于重大事件的协调、决策和监督,平时侧重于应急事件的管理、预防和监测。 评论 行政关系未作任何改变 没有提供统一接警服务,17,协同模式的指挥关系,预案支持 知识支持 指挥支持 现场支持,18,指挥模式,19,应用拓扑结构图,20,应用模式(指挥中心),21,应用模式,22,应急指挥分类(一),管理决策型指挥系统 以领导决策指挥为应用重点 支持预案指挥、会商决策、实时态势、风险评估等指挥行为。 组织、协调

6、、评估、控制、决策等行为支持是本系统的功能重点。 生成指挥任务,分配给值班系统和反应型系统。 以I、II级事故为主要的处理对象 值班调度型指挥系统 以应急值班与应急态势管理为重点, 战时以IIII、IV事件处理的组织、协调、调度、报告、监督和控制为工作重点,平时负责安全信息采集、分析和预警预报。 与管理决策型系统组合使用。 快速反应型指挥系统 着重于个案的紧急处理,强调快速响应,实现“第一时间处置” 以快速接警、力量调度、快速出动、现场反馈与控制等应用支持重点。 以III、IV级事件为处置对象,协同处理I、II级事件。,23,应急指挥分类(二),协作执行型指挥系统 网上接收响应系统的指令,组织

7、任务的实施 实时过程信息的反馈 维护本部门应急资源的信息,以保证其可用性 监控型指挥系统 对风险源和事故现场进行连续监控、不断调控,以达到防止灾难事件出现或减轻灾难事件的损害。 各种监控设备和传感器信息汇集平台 实时判读,实时预警,自动计划响应 现场型指挥系统 提供局部大容量通信保障和多制式系统互通 提供战术行动和态势处理预案 无线自主网络,提供现场动态视频、实时数据服务 与指挥中心互连互通,24,应急支持分类(一),预案库及预案指挥系统 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行动预案联动配合,任务逐级细化,支持以预案为核心的多部门快速协同 快速风险评审技术,快速确定救援工作框架 自动救援任务单生成、网上自动发

8、布 包念各种报告的模板,并结合事件过程快速生成报告 知识库系统支援 信息交换平与协作系统 提供构建应急指挥体系的整体架构,能够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信息资源整合,构建全省应急救援综合信息环境,实现多部门、多系统联机协作。 支持从省、地市、县企等多层的应急指挥、值班、安全监管、信息统报等多层次的综合业务。,25,应急支持分类(二),快速统报系统 打破传统的固定格式的数据统计模式,针对具体事件随时定制格式和采集项,实现渐进式交互统计,大大提高信息的精度和深度,有利于实现精确指挥。 支持从省到县不同的处理要求,满足多角度、多粒度的数据处理要求,为各级指挥中心提供针对性强的快速应急数据采集与分析手段

9、。 实时监控与预警预测系统 自动或人工接收、处理、存储相关联动部门和全省各地市的与突发事件相关的各种情报资料和技术监测数据。 根据预先制定的条件进行汇总、比对和预测,达到早预警,早通报的要求。 综合查询平台 综合查询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事件处理的要求,将来分散在多个系统中的信息,按人.案,物,机构,地点五要素从不同的业务数据中提取所有的数据,组织成为统一的文档,提供给指挥人员。,26,应急支持分类(三),重大风险源管理与监控系统 提供风险源的档案管理功能 实时接收人工或自动采集的监控指标,及时比对分析。 定期生成重大风险源状态评估表 应急综合数据库 气象数据库、洪水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危险化学品

10、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事故案例数据库、设备器材数据库 防护和保卫目标数据库、应急救援数据库、事故记录数据库、危险源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道路空间数据库、危险源空间数据库、重点防护和保卫目标数据库、应急救援力量空间数据库、辖区数据库、事故地理数据库 多媒体知识管理系统 国内法律法规 国内外应急救援分类知识 专业知识 案例知识,27,国内外应用模式,集权指挥中心模式国外常见 多中心协同模式国内常见,28,国内外系统建设的经验教训,主要经验 紧紧依靠城市重点应急资源来构建城市应急联动体系 统一接警服务是基本要求 分级、分类处警流程 建立统一的指挥平台,各部门派人联合办公 建立了指挥长负责

11、的联动指挥机制 数据共享是联动的关键 主要教训 体制不顺是运作主要困难 信息共享不畅对指挥效率影响重大 信息和数据积累不足造成指挥系统作用下降 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偏重城市应急服务,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安全管理支持不足,29,分析总结,不同于其它政府信息化工程 政府流程 组织结构 指挥关系 行政特色 难点 不在技术体系 而在对业务体系的理解和应对上,如果不能根据自身行政特色而盲目搭建一个指挥系统,就算技术体系再完善,也只能是一个“演示工程”。,30,三、应急指挥建设的关键问题,31,应急指挥系统是关键任务系统,指挥系统在国外被定义为VC(非常复杂的)系统 技术复杂业务复杂操作敏感 多任

12、务类型多部门联动多系统连接 复杂系统的设计核心是整体设计 总体设计的关键是系统思维(技术、体制、管理) 通过先进技术理念和业务思想整合,32,应急指挥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应急指挥是现代城市的数字神经中枢 应急指挥本质是快速反应机制 应急指挥的价值原理协作增效 应急指挥的核心是系统思维,要提升的六个关键能力,信息汇集与预警预测能力 评估决策能力 实时协同与联动能力 指挥调度能力 现场指挥控制能力 公众沟通能力,34,系统建设风险和问题,理顺指挥体制是首要问题。 预案、流程、职责等业务数据不充分,造成指挥系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部门信息不能共享,资源不能有效地整合 运行经费保障的问题,3

13、5,理顺指挥体制是首要问题,指挥关系与权责的问题 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维护的问题 管理问题 认识问题 没有好的体制和流程,技术平台建设也困难,36,构建多层次的指挥体系,形成统一协同平台,核心决策系统 中心指挥系统 分中心指挥系统 基层指挥系统,多层次、立体的应急指挥体系,37,综合业务支持能力是战略问题,主流的应急指挥系统都是平台化系统 系统设计都是面向通用的指挥流程支持,而不是面向特定事件的。,38,快速录入技术,现代城市应急联动后,座席的信息录入成为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瓶颈。,39,态势处理是核心系统,态势处理系统是专业化指挥的核心系统,没有态势处理,指挥员就无法进行复杂空间思维。能够做:态势跟踪、态势标绘、态势同步。,40,系统的扩展和协同,规范化接口 支持负载均衡与热备 基于XML同步或异步的协作指令与消息,41,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