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352355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婚俗歌探桂西壮族婚俗以平果嘹歌为重点李 萍(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摘 要民歌是民俗资料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俗的一种重要工具。平果嘹歌中记载有大量的婚俗歌,这些婚俗歌全方位、原汁原味地反映了桂西壮族婚俗的主要内容,如订婚习俗、结婚习俗、婚后习俗等。这些风俗,成为壮族悠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壮族民族特征的基本要素。关键词 平果嘹歌;婚俗歌;桂西壮族;婚俗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歌通常依附民俗而产生,而民俗活动总是伴随着民歌的演唱来助兴和发展的。地处桂西的百色市包括田阳、平果、隆林等 12个县( 区 ),各地壮族婚俗相当丰富。 “嘹歌”是指用“嘹嘹”衬词来唱的

2、“嘹歌类”山歌。桂西壮族地区嘹歌流传甚广,以平果县为中心,上到右江上游田东、田阳、百色等县市,下到武鸣县,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巴马也有传唱。本文引用的嘹歌都是流行于平果县境内以其特有文化现象而自成体系的嘹歌。平果嘹歌作为壮族优秀的文化财富,全方位、原汁原味地反映桂西壮族婚俗的内容非常多。这些风俗,是壮族悠久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壮族民族特征的基本要素。本文拟通过对平果嘹歌有关婚俗歌的整理与分析,努力挖掘反映桂西壮族传统婚俗的内容。(一)定情信物习俗定情信物的主要作用是让恋爱双方见物思人。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壮族少男少女们经过反复对歌考验后,进入定

3、情阶段,到这时,女方会向男方赠送定情物(即信物),以表示确定关系、缔结姻缘。在桂西壮族传统社会里,自然经济的核心是男耕女织。妇女常常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穿戴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多是自己亲手织就。女孩子从十一二岁起,就在母亲的教导下学纺纱织布,并开始学纳鞋刺绣,为自己未来的爱情生活和家庭生活做一些物质上的准备。正因为如此,在给意中人赠送信物时,女方大多选择送自制的花巾、布鞋。1.以花巾定情。女方赠送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正因为如此,男方会想方设法得到女方的信物。花巾是壮族姑娘精心织绣佩戴并作为赠“同年”的信物,男方得到花巾,就标志着获得了姑娘的芳心,正因如此,热恋中的

4、男子无不想办法得到它。如田阳山歌问巾歌中,当男方要求女方赠送花巾时,女方故意说“风吹花巾吹上天”;而男方通过“射日取巾”的奇妙幻想,圆了“彩云两边分,开出通天路,花巾落凡尘,喜鹊衔巾送给哥,天随人意好姻缘”的愿望。1(p201-202)平果嘹歌中男方为了向女方索要花巾也采用了各种方法,如“听讲妹娘勤纺纱,妹的花巾有几沓,大家都想下信礼,阿哥也想捡油渣”2(p55)。想通过赞美女方母亲的勤劳来打动姑娘的芳心;而“别人问巾妹给巾 ,阿哥问妹妹装聋,同是男人求妹仔,为何结果不相同?”2(p72)通过诘问的方式向女方索要花巾。对此,女方很巧妙地回答:“如今哥要问头巾,地头棉花未种成 ,几时棉花种成了,

5、纯棉土布暖哥心。 ”2(p119)语中暗含花巾作为定情物不是想要就能给的,而是要等到情浓时才能送上,这与田阳问巾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男方一旦收到了花巾,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因此对花巾宠爱有加:“妹的花巾给哥拿 ,出汗不敢拿来抹,灰尘不敢拿来打,恐怕弄脏这枝花。 ”2(p72)“当初妹织这张巾,腰酸背痛脖子疼,得巾好比得珠宝,日日夜夜挂中庭。 ”3(p117)2.以鞋定情。居住在靖西的壮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的方法很独特,一般是男女双方经过若干次约会或山歌对唱、有了一定感情之后,男方便选择适当的时机,要求女方做一双布鞋作为定情信物。这个要求,女方一般会接受,不过做给的鞋是否作为定情信物,还要看女方通

6、过布鞋的结线或钉扣子的不同来暗示。如果一双新布鞋每只鞋子留下线头用死结连在一起,就意味着“生死相连,永不分离”,暗示同意了对方的恋爱要求。如果线头打活结,则表明女方已经有了对象或对男方某些方面不中意,暗示不能接受对方的要求。那坡县黑衣壮的山歌“请哥来,妹我做双鞋相送。鞋底用好麻,针脚纳得密又紧,针针纳进妹的意,丝丝连妹情,情密密,意紧紧,莫忘妹的心来妹的情”4(p111), 体现了当地以鞋为定情物的普遍性。平果嘹歌中反映以鞋为定情物的山歌俯拾即是。男方为了得到女方的鞋,真是费尽了口舌:“心想坳口把秧栽,又怕风大花不开 ,心想同妹结情友,又怕阿妹不送鞋。 ”2(p52)“一双鞋底几多布 ,一双鞋

7、面几多棉 ,求妹做双给哥用,妹的情义刻心间。 ”“妹你若是真心爱,就给阿哥送双鞋,给哥送杯清茶水,才算妹有真心怀。 ”2(p49)而对于此,女方答得很巧妙 :“布鞋阿妹刚学做,手艺半生又半熟,针线有长又有短,难送给哥当信物”,“布鞋好像老青蛙”,“花纹好比蚂蟥斑”,5(p12)言外之意是“不是我不想送你鞋,而是我手艺太差拿不出手” 。而男方为了得到鞋,说尽赞美之词:“说妹做鞋手艺巧,构图设计水平高 ”,“牡丹芍药两边开”,“绸来镶边锦锻面” 。 “妹的鞋子做得精,颗颗枫籽纳九针,朵朵莲花纳九线,样样给哥见真心。 ”2(p73)“妹的鞋子做得乖 ,珍珠红豆两边排,夜晚摆在廊檐下,星星也想聚拢来。

8、 ”2(p73)而一旦得到了鞋 ,就倍加珍惜:“妹鞋哥放蚊帐下,几时要穿几时拿,几时念妹几时看,解得闷来解得愁。 ”3(p118)“哥得妹鞋心不安,想用不舍拿来穿,收藏又怕老鼠咬,穿来又怕泥尘沾。 ”2(p73)女方给男方送花巾、送鞋作为定情物,而作为回赠,男方给女方的定情物则多种多样。如夏天送扇:“去年阿哥送把扇,妹拿手中爱不完 ,自古礼轻情义重,哥的情义重如山。 ”3(p117)冬天送镯 :“热天到来我送扇,冷天到来我送镯,赠送情物因爱妹,见物好比哥见妹。 ”3(p119)雨天送斗笠:“哥的斗笠挂墙角,见到斗笠就念哥,要是风吹掉下地,心头好像被针凿。 ”3(p118)(二)订婚习俗在中国古

9、代,订婚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重要礼仪。桂西壮族男方给女方订婚时的聘礼品种很多,五色糯米饭定亲就是其中的一种。光绪归顺直隶州志记载:用槟榔、五色饭、鸡、酒、猪、牛为聘。 6(p99)笔者所在的靖西县南坡乡汤峒村,只要是八字相合或自由恋爱同意订婚者,女方母亲会通过媒婆告知男方。男方的母亲会挑一个黄道吉日,蒸一笼五色糯米饭,将五色糯米饭捆绑成圆形或正方形,重量大小视女方亲戚户数的多少而定,但不能少于5 斤,然后派同族的一位婶婶或伯母拿着五色糯米饭、2 斤水果糖及 1 壶(约 2 斤)酒到女方家。女方收到男方送来的五色糯米饭后,如不同意订婚,则在第二天将糯米饭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

10、同意订婚,则把糯米饭供于神龛 ,烧香敬祖,第二天把糯米饭及水果糖按拟送亲戚户数(主要包括本宗族、外婆家及姑母家)分成若干份,然后分发到各户。亲戚收到这份礼物,便知其家姑娘从今以后已许配他人,并从此互相传开,久而久之,村民便知道这个姑娘已“名花有主”,不会再派人去提亲,未婚男子也不会轻易去跟这个姑娘谈恋爱了。送了五色糯米饭,男方在每年的春节(10 斤糯米、10 斤猪肉和 1 只大公鸡)、三月三(10 斤大米、10 斤猪肉)、七月十四(10 斤大米、10 斤猪肉和 1 只鸭)开始“送担”(男方每次送礼都将这些东西用担子挑去,当地人叫“送担”),等送完 9 担(“9”跟“久”谐音,送完 9 担结婚,

11、蕴含祝福男女双方婚后幸福长久之意),双方就可以进入谈论嫁娶的日期了。平果嘹歌中也有体现壮族这种以五色糯米饭订婚的习俗,如男方试探女方是否已有婚约在身,便唱:“二月二七摘枫叶,大家要过三月节 ,哥拿糯米给妹染,不知阿妹接不接。 ”而女方也不甘示弱,既然你敢试探我的口风,你是否已有婚约我也不懂,于是回敬道:“二月二七摘枫叶,大家要过三月节 ,哥家糯米嫂子染,妹我有心也难接。 ”2(p14)言外之意是如果你已有婚约在身,哪怕我有情来我有意,你送来的五色糯米饭我也不敢接,以免落下棒打鸳鸯的骂名。特别是“人生在世望什么,就望那片糯稻花,客人就望主家酒,我望同妹结亲家”2(p38),更是直白地表明男方希望

12、糯稻快点成熟,好让他尽早将五色糯米饭送到女方家以便订婚结亲的强烈愿望。其实,历史上,壮族稻作传统的品种是糯稻,壮族各地所培育和使用的糯稻名称非常多,如明世宗嘉靖年间钦州知州林希之修钦州志卷二中记有的糯稻品名就有赤阳糯、羊眼糯、虾须糯、贝糯、马蚬糯、晚秧糯、白壳糯、红须糯、斑鸠糯、花壳糯、台糯、老鸦糯、母狗糯、马鬃糯、广糯 15 种。7(p26)糯米成为当时每天的主食。因为身份普通,所以并不成为送礼的佳品。种糯稻的缺点是产量低且一年一熟。所以壮族在宋代占城稻传入以后,开始了再熟稻或三熟稻的栽培,他们除了种植糯、粳两种稻外,能种籼稻的地方种了籼稻,糯稻种植逐渐减少。正因为稀少,糯米变为一种专为节庆

13、日、红白喜事、祭祀、迎客的特别象征。糯米被作为桂西男女定亲的聘礼,正是村民潜意识中糯米地位重要性的外在表现。以上所论订婚时男方给女方送包扎成方形或圆形的五色糯米饭,就蕴藏着美好的愿望:希望男女双方定亲后感情能像蒸熟的糯米一样如胶似漆 ;双方做人都要堂堂正正,不要在暗中另觅新欢。(三)哭嫁习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可出嫁的姑娘却在出嫁前夕或出嫁当天悲切哀哭,似乎不可理喻。其实,它道出了封建时代壮族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及命运。在封建社会,男女之间的婚约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结婚既不能自觉,也没有自由。女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将要离开家人,失去家人的宠爱,意味着到陌生

14、的环境去受苦,意味着当姑娘时一切美好的生活憧憬将随之幻灭。所以一想到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我国许多民族有哭嫁的习俗。壮族哭嫁的婚俗起源甚早。 岭表纪蛮引武缘图经记武缘(今武鸣)哭嫁习俗:“僮女出嫁前数夕,即号哭骂詈。其哭之段落则分为三:其始,怨自身不为男子,俾承宗祀;次则述其父母劬劳抚养,难报亲恩;终则数其兄弟之鬻己于人,希图谋占家产。 ”6(p99)民国来宾县志载: “女将嫁,先期旬日,或半月,除舍居女,择少女数人为女伴,逐日有亲眷来探问。每客至,女捧巾掩面啼,自数父母抚养劬劳状。客劝慰乃已。客中善歌者,相与曼声作歌,彼此唱和,述父母爱子女,婚嫁苦心,或赞颂婿家门第人才

15、,藉示敦勉。因共笑乐,夜分乃罢。客来既久,女啼且惫,女伴或代之为啼。沿袭如常,莫之或怪也。届婚期,女啼益急。 ”6(p100)贵县志 引府志:“女嫁前三日,必哭詈媒妁,谓嫁期为死期。以为愈哭詈而愈鼎盛。 ”6(p100)从中可知,壮族哭嫁习俗曾遍布于广西的武鸣、来宾、贵县等壮族地区。桂西壮族也有哭嫁习俗,哭嫁的内容大体有哭祖先、哭爹娘、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等。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歌调哀伤幽咽,如泣如诉,动人心弦。哭诉当媳妇之苦如田阳县的哭嫁歌所唱:“爹呀爹/妈呀妈,女儿在家女撒娇/吃甜吃酸妈都给/ 做人媳妇真难熬/穿得补丁人看小/穿得鲜艳叫儿妖/做人家狗有草窝/做人媳妇如坐

16、牢。 ”8有骂媒人的哭嫁歌,如田阳县的哭嫁歌骂媒:“ 天下媒人心狠毒,嘴上抹油走四方,为得猪头和光洋,哄了妹妹骗爹娘”8在乐业县,结婚当天,男方请的唢呐队一进门,新娘就开始哭,哭“许配不自由”,哭“丈夫不般配”,哭“嫁出当水泼”,等等,9(p32)以哭的形式诉说了婚配不自由的痛苦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平果嘹歌中也体现了壮族哭嫁的遗风,如哭嫁歌:“鸡啼一更妹叹气,鸡啼二更妹赖哭。伤心好比父母死,难别双老与亲族。鸡啼一更叹长气,鸡啼二更哭出声。离别伤心不吃饭,龙肉打汤也难吞。 ”10(p220)婚礼上,所有的嫁妆都已备齐,迎亲队伍、送亲队伍也整装待发,可新娘却还在客房里哭嫁:“叫我情友来厅堂,花巾盖头当新娘;叫她同我喝新酒,她却赖哭在客房。 ”2(p140)如今有些壮乡还存在哭嫁习俗,但内容已有了相应的变化,其内容已转化为娱乐或祝婚后生活美好和幸福了。即使是真的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