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3510368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4.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精编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 概述7.2 围岩压力量测7.3 位移量测7.4 现场量测计划和测试的有关规定7.5 施工监控及量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7.6 工程实例思考题,第7章 地下工程的监测和监控,第一节 概述,岩体原位测试一般应遵循以下程序进行: 1)试验方案制定和试验大纲编写 2)试验(包括试验准备、试验以及原始资料检查、校核等项工作) 3)试验资料整理与综合分析,第二节 岩体变形试验,岩体变形参数测试方法有: 静力法 动力法,静力法,静力法的基本原理是: 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一定的荷载,并测定其变形,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曲线,计算岩体的变形参数. 静力法可分为: 承压板法 狭缝法 钻孔变形法

2、 水压法,动力法,动力法原理是: 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并测定弹性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通过一定的关系式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动力法可分为: 声波法 地震法,一、承压板法,承压板法又可以分为刚性承压板法和柔性承压板法,我国多采用刚性承压板法. 下面仅介绍刚性承压板法. (一)基本原理 (二)试件制备与描述 (三)仪器设备及其安装调试 (四)试验步骤 (五)成果整理,(一)基本原理,刚性承压板法是通过刚性承压板(其弹性模量大于岩体一个数量级以上)对半无限空间岩体表面施加压力并量测各级压力下岩体的变形;按弹性理论公式计算岩体变形参数的方法.,(二)试件制备与描述,1.试件制备 2.试

3、件地质描述,1.试件制备,具体要求如下: (1)试段开挖时,应尽可能减少对岩体的扰动和破坏 (2)试件受压方向应与建筑物基础的实际受力方向一致 (3)试件的边界条件应满足具体要求(p85) (4)试件范围内受扰动的岩体应清除干净并凿平整 (5)试件面积应略大于承压板 (6)试验反力装置部位应能承受足够的反力,2.试件地质描述,包括内容如下: (1)试硐编号 (2)试件编号 (3)试段开发方法及出现的岩体破坏情况等 (4)岩石类型 (5)地下水情况 (6)岩体结构面类型 (7)地质描述应提交的图件,(三)仪器设备及其安装调试,1.仪器设备 2.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1.仪器设备,(1)加压系统 (

4、2)传力系统 (3)量测系统,2.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见图5-1),(1)传力系统安装 (2)量测系统安装,(四)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 (2)加压(见图5-2,5-3) (3)重复加压 (4)测表调整与调换 (5)记录 (6)试验设备拆卸,(五)成果整理,(1)检查核对试验数据 (2)变形值计算 (3)绘制p-W关系曲线 (4)按公式计算岩体的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二、狭缝法,狭缝法又称刻槽法 (一)基本原理 (二)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 (三)仪器设备及安装调试(见图5-7) (四)试验步骤 (五)成果整理,三、钻孔变形法,钻孔变形法利用钻孔膨胀计或压力计,对孔壁施加径向水压力,测各级压力下的

5、钻孔径向变形。,具体内容,(一)基本原理 (二)试件孔施工及地质描述 (三)仪器设备 (四)试验步骤 (五)成果整理,第三节 岩体强度试验,一、直剪试验 二、三轴试验,一、直剪试验,(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 (三)仪器设备及安装调试(见图5-10) (四)试验步骤 (五)成果整理,(一)基本原理与方法,可分为岩体本身、岩体沿结构面、岩体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三种。 每种试验又可细分为抗剪断试验、摩擦试验及抗切试验,(二)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1)试件制备 (2)地质描述,(三)仪器设备及安装调试(见图5-10),1.仪器设备 2.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四)试验步骤,(1)施加法

6、向荷载 (2)施加切向荷载 (3)拆除设备及描述试件破坏情况 (4)重复试验,(五)成果整理,二、三轴试验,(一)基本原理 (二)试件制备与地质描述 (三)仪器设备及安装调试(见图5-12) (四)试验步骤 (五)成果整理,(一)基本原理,原位岩体三轴试验一般是在平硐中进行的,第四节 岩体应力测试,一、应力解除法 二、应力恢复法 三、水压致裂法,一、应力解除法,(一)基本原理(见图5-13) (二)试点选择及地质描述 (三)仪器设备 (四)试验步骤(见图5-14) (五)成果整理及计算,(一)基本原理(见图5-13),可分为表面应力解除法、孔底应力解除法、孔壁应力解除法三种。,二、应力恢复法,

7、(一)基本原理 (二)试点制备与地质描述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试验步骤(见图5-15,5-16) (五)成果整理及计算,(一)基本原理,应力恢复法适应于坚硬、半坚硬完整岩体,三、水压致裂法,(一)基本原理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方法要点,(一)基本原理,主要优点是: 1)量测深度不受限制、代表性好; 2)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测量结果直观,精度高。 主要缺点是: 主应力方向难以准确确定,第五节 岩体现场简易测试,一、岩体声波测试 二、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三、岩体回弹锤击试验,一、岩体声波测试,(一)基本原理 (二)测线(点)选择与地质描述 (三)仪器设备(见图5-20) (四

8、)试验步骤 (五)成果整理及应用,二、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一)基本原理 (二)仪器设备(见图5-21) (三)试验步骤 (四)成果整理,三、岩体回弹锤击试验,(一)基本原理(见图5-22) (二)仪器设备(见图5-23) (三)试验要点 (四)资料整理,补充:地下洞室,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分布 第三节 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 第四节 地下洞室围岩分类 第五节 地下洞室围岩压力 第六节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 第七节 地下洞室位址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 第八节 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与支衬结构设计 第九节 地下采空区场地评价与勘察 第十节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要点,第一节 概述,人工

9、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内作为各种用途的构筑物统称为地下洞室,也有称为地下建筑或地下工程的。 地下洞室按其用途可分为: 交通隧道、水工隧洞、矿山巷道、地下厂房和仓库、地下铁道、地下军事工程 按其内壁是否有内水压力作用可分为: 无压洞室、有压洞室,按其断面形状可分为: 圆形、矩形、城门洞形、马蹄形等 按洞室轴线与水平面的关系可分为: 水平洞室、竖井、倾斜洞室 按围岩介质类型可分为: 土洞、岩洞 按成洞过程可分为: 人工洞室、天然洞室,地下洞室的主要岩土工程问题: 围岩应力 围岩压力 围岩变形与破坏 围岩抗力,第二节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分布,一般来说,地下洞室围岩应力研究可归纳为: 一、开挖前岩体中的

10、天然应力 二、开挖后围岩内的重分布应力 三、支护衬砌后围岩内应力的改善 本节仅讨论前两个方面,一、岩体中的天然应力,地下开挖前存在于岩体内的应力,称为天然应力或称为初始应力或地应力等。,二、围岩内的重分布应力,地下开挖以后,由于围岩质点应力、应变调整而引起天然应力大小、方向和性质改变的作用,称为应力重分布作用。 经应力重分布作用后形成的新的应力状态,称为重分布应力状态。 重分布应力影响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下面重点讨论圆形水平洞室围岩的重分布应力。 (一)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二)塑性围岩重分布应力,第三节 地下洞室围岩变形与破坏,地下开挖以后,洞壁围岩由于失去了原有岩体的支撑而向洞内松胀变

11、形,如果这种变形超过了围岩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时,围岩就要产生破坏。 下面讨论各类结构岩体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 一、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 二、层状岩体围岩 三、碎裂状岩体围岩 四、松散状岩体围岩,一、整体状和块状岩体围岩,这类岩体本身具有很高的力学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并存在有较稀疏且延伸较长的结构面,含有少量的裂隙水。,二、层状岩体围岩,这类岩体常呈软硬岩层相间的互层形式出现。岩体中的结构面以层理面为主,并有层间错动及泥化夹层等软弱结构面发育。,三、碎裂状岩体围岩,碎裂岩体是指断层、褶曲、岩脉穿插挤压和风化破碎加次生夹泥的岩体。,四、松散状岩体围岩,松散状岩体是指强烈构造破碎和强烈风化的岩体或新近

12、堆积的土体。,第四节 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围岩分类是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也是解决地下洞室设计和施工工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途经。 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洞室围岩质量分级 二、洞室围岩分类 三、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 四、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一、洞室围岩质量分级,见书P270,二、洞室围岩分类,见书P271,三、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分类),见书P273,四、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见书P275,第五节 地下洞室围岩压力,一、基本概念 二、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一、基本概念,地下洞室围岩在重分布应力作用下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或破坏,进而引起施加于支护衬砌上的压力,称为围岩压力。 围

13、岩压力是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它与围岩应力不是同一个概念。,按围岩压力的形成机理可划分为: 形变围岩压力 松动围岩压力 冲击围岩压力,二、围岩压力的确定方法,1、弹塑性力学计算法 2、普氏理论 3、经验类比法 4、块体极限平衡理论,第六节 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一、围岩稳定性的定性评价P280 二、围岩稳定性的定量评价,第七节 地下洞室位址选择的工程地质论证,地下洞室位址选择应满足如下要求P281: (1) (2) (3) (4) (5) (6),第八节 地下洞室的施工方法与支衬结构设计,一、常规施工方法与支衬结构 二、新奥法施工方法与支衬结构设计简介,一、常规施工方法与支衬结构,(一)施

14、工方法P282 (二)支衬结构 1、支撑 2、衬砌,二、新奥法施工方法与支衬结构设计简介,(一)施工方法 1、全断面法 2、台阶式开挖 3、临时仰拱开挖 4、侧壁导坑法 (二)喷锚支护结构设计,第九节 地下采空区场地评价与勘察,一、概述 二、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 三、采空区场地的建筑适宜性评价 四、采空区场地的建筑设计原则 五、地下采空区场地勘察要点,一、概述,人类为采掘地下资源而留下的地下空间称为地下采空区。,二、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一)地表变形的分区与分类 (二)影响地表变形的因素 1、矿层因素 2、岩性因素 3、地质构造因素 4、地下水因素 5、开采因素 (三)地表变形的观测方法,三

15、、采空区场地的建筑适宜性评价,(一)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建筑物的允许变形和破坏等级划分 (三)场地的建筑适宜性评价 1、不宜建筑的场地 2、相对稳定的场地 3、较稳定的场地,四、采空区场地的建筑设计原则,(一)建筑规划 (二)建筑措施 (三)结构措施,五、地下采空区场地勘察要点,具体内容如下:P294 (1) (2) (3) (4) (5) (6) (7) (8) (9),第十节 地下洞室岩土工程勘察要点(P294),一、可行性研究勘察及初步勘察 二、详细勘察 三、施工勘察,一、可行性研究勘察及初步勘察,见书P294,二、详细勘察,见书P295,三、施工勘察,见书P295,1、有时候

16、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8.3120.8.31Monday, August 31,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4:32:3504:32:3504:328/31/2020 4:32:35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8.3104:32:3504:32Aug-2031-Aug-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04:32:3504:32:3504:32Monday, August 31,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8.3120.8.3104:32:3504:32:35August 31,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