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504855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白叶枯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水稻白叶枯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水稻白叶枯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水稻白叶枯病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水稻白叶枯病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白叶枯病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白叶枯病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组成员:邹智源、包文青、赵极瀚、林东江 内容:1、水稻白叶枯病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分工:资料搜集(全体成员) PPT制作:林东江(水稻白叶枯病) 赵极瀚(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主讲:邹智源、包文青,水稻白叶枯病 Rice bacterial leaf blight,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细菌病害。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发现。目前世界各稻区都有发生,而以日本、印度、我国发生较重。目前已经成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水稻种植业的重大威胁。,在我国,该病害1950年首先在南京郊区发现,随后随种子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发生,以华南、华中和华东稻区发生普遍而

2、严重。 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秕谷增加,米质下降,一般减产1030%,严重可达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颗粒无收。,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一、症状(Symptom),水稻白叶枯病田间症状,症状类型 (1)普通型(叶枯型) 叶枯型是最常见的水稻白叶枯病典型症状,病斑多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后扩展为短条斑,再延伸扩展为长条斑,有的可直达叶基部或叶鞘,病健部分界明晰,呈波纹状,条斑从黄褐色最终转呈灰白色(籼稻)或黄白色。湿度大时,病部常见蜜黄色珠状菌脓,1.病株 2.病叶前期 3.病叶(粳稻) 4.病叶(籼稻) 5.病部菌胶 6.病原细菌,水稻白叶枯病,感病叶片,不同感病程度的病叶,白叶

3、枯病菌脓,(2)急性型 主要在环境条件适宜或品种感病情况下发生。叶片产生暗绿色病斑,如沸水烫状,叶片向内卷曲呈青枯状,以上部叶片为多见,病部常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3)凋萎型(枯心型) 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随后凋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用手挤压病株的茎基部,则可见到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凋萎型白叶枯,(4)黄叶型 黄叶型症状仅在我国广东省发现。病株新叶均匀褪绿或呈现黄绿色宽条斑,较老叶片颜色正常,以后病株生长受抑制。在显性此症状的病叶上没有病原细菌,而在病株基部以及紧接病叶下面的节间有大量病原细菌。,二、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物,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物为稻黄单细胞菌稻致病变种,为变形菌门黄单

4、细胞菌属成员。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菌体短杆状, 两端钝圆,极生单鞭毛,不形成芽孢 或荚膜,在菌体外有粘质层。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为好气性,代谢 呼吸型,能利用多种糖、醇等糖类化 合物并产酸,生长温度在540。 水稻白叶枯病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有明显差异。自然条件下,水稻白枯病病菌主要侵染水稻,也可侵染陆稻、野生稻、茭白等生物。,三、病害循环,(一)越冬与初侵染源 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水稻白叶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老病区以病稻草为主,带病种子的远距离调运是病区逐步扩大的原因。 1.病稻草和稻桩 2.带菌谷物 3.杂草及其他植物 4.再生稻及自生稻株 (二)传染和侵染 1.越冬的水稻白叶枯病病菌随流水传播

5、到秧苗。 2.新伤口较老伤口更有利于病菌侵入。,1.水稻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间抗性:糯稻粳稻籼稻。 同一品种:分蘖前期较抗病,孕穗期和抽穗期最感病 。 抗病机理 形态抗病性 :叶片窄挺,水孔数目少品种较抗病 生理生化抗性 :游离氨基酸含量少,还原糖含量高,即C/N比高的品种较抗病;乙烯酸含酚基与醛基的木质素氧化物,如反式乙烯酚和丁醛含量高的品种较抗病;3-羟甲基氧化吲哚与外消旋苯丙氨酸可增强抗病性。,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抗性遗传 截至2005年6月,已鉴定了31个类型丰富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新基因的命名序号已排至29个,Xa29(t). Xa21(水稻中分离的第一

6、个抗病基因 ) Xa23 (抗谱广,全生育期抗病,完全显性遗传传递力强 ),2.气候因素 发病最适温度2530,RH80%时,有利于此病的发展;适温多雨和日照不足有利于发病,特别是暴风雨与洪涝常引起严重发病。 3.耕作与栽培措施 漫灌、串灌、深水灌溉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入,降低水稻抗性,易发病。过量或过迟施用氮肥,或绿肥埋青过多,发病重。 4.菌源基数 凡种子带菌率高,病稻草随意堆放,分散的菌源可随雨水、流水传播到秧田和本田,从而导致初侵染频繁,往往会加重病害发生。,五、防治措施(Control methods),策略 以选用抗病良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肥水管理为中心,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防策

7、略。 (一)加强植物检疫 搞好种子消毒,严格做好检疫工作,杜绝种子传病。 (二)选育和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三)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 健全排灌系统,实行排灌分家,不准串灌、漫灌和严防涝害;按叶色变化科学用肥,配方施肥,使禾苗稳生稳长,壮而不过旺、绿而不贪青。 培育无病状秧 培育无病壮秧选择无病种子;秧田远离“三地”;清理病稻草,消除初侵染源。 (四)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 可用85%三氯异氰尿酸3005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浸种2448h。,喷药防治 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及已经出现发病中心的感病品种高产田块应及时进行全面防治。病害常发生区

8、在暴风雨之后应立即喷药。可选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链酶素可溶性粉剂180036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8501250倍液喷施。施药间隔期7d左右,视病情发展决定施药次数。 (五)生物防治 用水稻白叶枯病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变体Du728菌液喷雾,对病害具有一定防治效果。,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害症状 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大小约110mm,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白叶枯病斑上菌溢不多

9、不常见到,而细菌性条斑上则常布满小珠状细菌液。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病情严重时叶片卷曲,田间呈现一片黄白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特征:水稻条斑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界,黄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的稻黄单胞菌。菌体单生,短杆状,大小120.30.5(m),极生鞭毛一根,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荚膜,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周边整齐,中部稍隆起,蜜黄色。生理生化反应与白叶枯菌相似,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生长适温2830。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性和表现性状虽有很大不同,但其遗传性状及生理生化性状又有很大相

10、似性,故该菌应作为稻白叶枯病菌种内的一个变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传播途径 病田收获的种子、病残株都带病菌,可成为下季初侵染的主要来源。病粒播种后,病菌侵害幼苗的芽鞘和叶梢,插秧时又将病秧带入本田,病菌主要通过气孔侵染。在夜间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溢出菌脓。干燥后成小的黄色珠状物,可借风、雨、露水、泌水叶片接触和昆虫等蔓延传播,也可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到其他田块。远距离传播通过种子调运。粳稻通常较抗病,而籼稻品种大多感病,受害严重。一般籼型杂交稻(如南优2号,汕优63号)比常规稻感病,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感病。对白叶枯病抗性好的品种大多也抗条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

11、。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 病菌主要在病稻种、稻草和自生稻上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主要从气孔或伤口侵入,借风、雨、露等传播。在无病区主要通过带菌种子传入。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晚稻比早稻易感染,后期水稻易发病蔓延;台风暴雨造成伤口,病害容易流行;偏施氮肥,灌水过深加重发病;晚稻在孕穗、抽穗阶段发病严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列入检疫对象,防止调运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实施产地检疫对制种田在孕穗期做一次认真的田间检查,可确保种子是否带菌。严格禁止从疫情发生区调种、换种。 (2)选用抗(耐)病杂交稻,种子消毒处理对可疑稻种采用温汤浸种的办法,稻种在50温水中预热3min,然后放入55温水中浸泡lOmin,期间,至少翻动或搅拌3次。处理后立即取出放入冷水中降温,可有效地杀死种子上的病菌。,(3)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配合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忌灌串水和深水。 (4)药剂防治:苗期或大田稻叶上看到有条斑出现时,应该立即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农药有噻森铜、叶青双、消菌灵等。86.2%铜大师(氧化亚铜)、20%硅唑咪鲜胺,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