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98276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9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大汇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一 名词解释1、韵图音韵学术语。又叫“等韵图、等韵表、等韵图表”,指的是一种把声、韵、调排列在一起的拼音图表。历史上著名的韵图有韵镜、四声等子、七音略等。2、浊音轻化音韵学术语。指从中古到近代、现代,除了次浊声母m、n、l和一部分 外,所有的浊声母都变成了清声母,和原来的清声母合流。规律是:1)如果浊声母是塞音、塞擦音,平声字变为送气的清声母;2)如果浊声母是单纯的摩擦音,一般变成相应的清声母;3)如果浊声母是鼻音、半元音、鼻音加擦音,一般变成零声母。3、郭店简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

2、个汉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两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4、平水韵金代官韵书,供科举考试之用。因刻书地点在平水而得名。一种如金代王文郁平水韵略;另一种如宋末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平水韵共106韵。5、读为用来破字的训诂术语。指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政读为征。”政:假借字;征:本字6、隶变汉字从篆书演变为隶书。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隶变后,圆转匀称的线条变得平直方折;彻底符号化;字体有所减省;改变、混同了很多部首偏旁。7、古白话指现代汉语之前的白话,也就是东汉后期开始

3、兴起、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到五四运动前后,与文言系统并存的汉语书面语系统。特点包括:1)大量吸收口语成分;2)词性复杂,俗字较多;3)不少作品带有方言色彩;4)比较普遍的一词多义现象。8、同源词实际上就是同源词。指凡是音义皆通、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字。如:斷与段、繫与系、弘与宏二、简答1、尔雅朝代、性质训诂学著作。我国第一部解释词义的训诂著作,最早的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作者、成书年代说法不一。“尔雅”即以雅正之言解释方言词语、古词语,使之近于规范。全书按意义分类,共19篇,前3篇解释一般词语,后16篇解释各种名物。首创按意义分类编排的体例和释词方法。缺点:分类

4、不够科学,所收词语及义项不够完备,释义过于简略,意义不够明确。晋郭璞尔雅注、宋邢昺尔雅疏、清邵晋涵尔雅正义、清郝懿行尔雅义疏2、一切经音义朝代、作者、性质唐贞观间释玄应所撰,二十五卷。唐贞元、元和间释慧琳所撰,一百卷。将佛经应释之字录出,注音训於下,并广引字书传说以证之。3、说文解字朝代、作者、性质文字学著作。作者:东汉许慎。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全书15卷,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结构分为540部,排列次序“始一终亥”,又按“据形系联”将形体相近的排在一起。每部中“以类相从”,根据意义排列。释字体例:先义后形。说解文字原则:根据字形结构解释字义。首创按部首排列的体例

5、。缺点:对某些字形误解;拘泥字形解释字义。4、古书音均表朝代、作者、性质清段玉裁著。共五篇,全面阐述了段玉裁在上古音研究方面的观点。贡献:1)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和侯部独立;2)古韵十七部的有机排列;3)同谐声者必同部说;4)古无去声说。不足:1)未能照顾语音的系统性;2)机械的线性排列;3)不承认上古有方音。5、读书杂志朝代、作者、性质读书札记性质的训诂著作。正编82卷,王念孙著;余编2卷,王引之著。父子二人将校勘、训诂联系起来,“因声求义”。体例:每条都摘取被释词语为题,先引原文,再引他人校释,然后王念孙、王引之的辨析说明。6、宾语前置的类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臣实

6、不才,又谁敢怨?(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三)宾语在代词复指的条件下前置如:秉国之钧,四方是维。7、清代对于上古单音声母的研究进行列举。1).古无轻唇音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提出。指中古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声母“非敷奉微”,在上古分别归入重唇声母“帮滂並明”中。2).古无舌上音钱大昕“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声母在上古时代尚未出现。3).娘、日二纽归泥章太炎提出。指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读作泥母。4).喻三归匣曾运乾提出。指中古的“喻母三等”在上古读作匣母。5).喻四归定曾运乾提出。指中古的“喻母四等”在

7、上古应读作定母。6).照二归精黄侃提出。指中古的“庄初崇山”四母在上古读作齿头音“精清从心”。7).照三归端黄侃提出。指照三归端组在上古读作舌头音“端透定”。即钱大昕所说的“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齿音”。8、什么是“四体二用”,你怎么看?戴震、段玉裁、王筠主张。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用字法:转注、假借三、词汇解释1.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废除2.操之于君,(喻)之于民 使明白3.(岁) 4.友(诚) 5.以手(抚)膺坐长叹 拍6.(放)平原君于诸侯 流放7.收(责) 通“债”,债务8.(党)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倾倒10.(须)11.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轻视四、标点及翻译标

8、点: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妒而好内,竖刁自獖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 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 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则易牙何如

9、?”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公守之室,身死三月不收,虫出于户。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弑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翻译: 管仲老了,不

10、能理事,在家闲居养病。桓公到他家去问候说:“仲父在家养病,假如不幸您一病不起,政事该移交给谁呢?”管仲说:“我老了,政事不可以问我了,虽然如此,我听说过,了解臣子没有谁比得上君主,了解儿子没有谁比得上父亲。你还是试着按你的想法来决定吧。”齐桓公说:“鲍叔牙这个人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鲍叔牙的为人,强硬固执而且凶悍。刚硬就会粗暴的侵犯民众,固执就会不得民心,凶悍就会使下级不听他指挥。他的心里什么都不害怕,不是辅佐霸王的人。”齐桓公说:“那么竖刁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所谓的人情就是人没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您爱忌妒而且喜好女色,竖刁就阉割自己来为您治理内宫。自己身体都不爱惜,又怎么能(真

11、心)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公子开方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齐国与卫国之间不过十天的路程,开方为了侍奉您,想要迎合您的缘故,十五年不回家看他的父母,这不是人之常情。他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忠爱,又怎么能忠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易牙怎么样?”管仲说:“不可以。易牙为您管理伙食,您说您所没有品尝过的唯有人肉了,易牙把自己儿子的头蒸熟了进献给您品尝,这您是知道的。人之常情是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如今他蒸了自己的儿子作为菜肴献给您,自己的儿子他都不爱,又怎么能爱您呢?”齐桓公说:“那么谁可以呢?”管仲说:“隰朋可以。他的为人,内心坚强行为廉洁,淡泊寡欲而很守信用。内心坚强,就足以用作群臣的表率,行为

12、廉洁,就可以担任大的职务;淡泊寡欲就能治理民众;很守信用就能亲近邻国。这种人就是霸王的辅佐,您还是任用他吧。”齐桓公说:“好的。”过了一年,管仲死了,齐桓公就不任用隰朋而任用了竖刁。竖刁执政事三年,齐桓公到南方的堂阜去游玩,竖刁便率领易牙、公子开方以及权贵大臣们造反。齐桓公又渴又饿而死在南门的卧室公族所守的房子,桓公死了三个月也没有收葬,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所以齐桓公的军队横行天下,他成了五霸之首,但最后被臣子杀死,而崇高的名声也丧失了,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不听管仲的过错啊。2014年古代汉语考研真题一 名词解释1.七音在三十六字母中,按照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

13、、喉音、半舌音、半齿音,称为七音2.入派三声全浊入声变阳平;次浊入声变去声;清入声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3.破读又叫“读破”,用改变字的读音的办法来表示词义或词性的转变。其产生有两种情况:1)表示词义的转变;2)表示词性的转变,与词类活用有关。如:“王”本来是名词,读平声;作动词用时,读去声。4.三体石经建于三国魏,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三体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5.同声者必同部段玉裁提出,指声符相同的字必然属于同一韵部。这一发现证明了诗经归部的正确性,更扩大了韵部的归字。二

14、简答1.广雅魏张缉撰。共解释名物2343条,收集的都是不见于尔雅的古词古义。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打破文字形体束缚,以声音通训诂。2.说文解字文字学著作。作者:东汉许慎。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音读的字典。全书15卷,收字9353个。按文字形体结构分为540部,排列次序“始一终亥”,又按“据形系联”将形体相近的排在一起。每部中“以类相从”,根据意义排列。释字体例:先义后形。说解文字原则:根据字形结构解释字义。首创按部首排列的体例。缺点:对某些字形误解;拘泥字形解释字义。3.马氏文通训诂学著作。1898年,清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

15、理论研究中国语法的著作,在我国语言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方言训诂学著作。全称鞧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西汉扬雄我国最早的一部记载全国性实际方言情况的方言词典。按内容编排,共15卷,现存13卷。释词方式:列举不同方言中的同义词,用一个通名来解释,说明某词属于某地方言。将活的语言作为对象来调查研究。缺点:词分类上缺乏严格界限;编排体例不够科学,难于检索。晋郭璞方言注、清戴震方言疏证、清钱绎方言笺疏5.中原音韵作者:元周德清。该书是为指导元曲制作而编写的一部韵书,全书共二卷,前卷为韵书,后卷为附论,列正语作词起例及作词诸法。体例:1)全书收字5866个,分19韵。 2)分部不论声调。、 3)各部中的同音字之间用O隔开。6.急就篇西汉史游著。以63字为一章,共32章。是一本速成教学童识字的字书。第一部分列举了132个姓;第二部分“言物”;第三部分写的是职官方面的字。全书最后用四字句歌颂汉代的盛世。主要特点是:1)生字的密度大;2)整齐押韵,便于记忆;3)知识比较丰富。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