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498066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S教材课程(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学习目标: 1.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 2.理解通货膨胀的分类与成因 3.理解通货膨胀的效应与治理,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一、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普遍而明显上涨的货币现象。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流通领域中货币量增加。 关键点: 1.只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2.是商品和服务的绝对价格,非相对价格; 3.是价格的总水平; 4.是价格明显持续的上涨。,(二)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可划分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 1.爬行式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在2%-4%之间,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

2、膨胀的预期。 2.温和式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要高,约在4%-9%之间。 3.奔腾式通货膨胀的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在两位数以上,约为10%-50%,而且发展速度很快。 4.恶性通货膨胀的价格总水平上涨在50%以上,呈加速趋势。 (三)按是否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可划分为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四)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1.公开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市场机制充分运行和政府对价格不加以管制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完全通过价格表现出来,又称为价格型通货膨胀。 2.隐蔽性通货膨胀指政府通过计划控制和行政管制手段来抑制物价上涨,使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货膨

3、胀不以明显的价格水平上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和商品短缺等形式表现,故又称为短缺型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1、消费物价指数(CPI) 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收集,公布次数频繁,能够迅速且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2、批发物价指数(WPI) 能比较灵敏地反映了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能够凭其判断最终进入流通的商品零售价格可能的变动。 3、国内生产总值平(冲)减指数 能综合反映价格水平的变动,覆盖面广,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一、需求拉上 需求拉上论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

4、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拉上 凯恩斯认为货币数量的增加是否具有通货膨胀性,要视经济体系是否达到充分就业而定。 其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以前,在经济体中,存在闲置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供给有弹性,增加有效需求一方面可刺激就业量和产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物价也会逐渐上涨。对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为“半通货膨胀”。,其二,当达到充分就业后,由于各种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供给无弹性,需求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增加产量,只能使成本单位随有效需求同比例上涨,此时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 (二)货币主义的需求拉上 假设经济总量处于充分就业水平,货币数量的增加必然引起一般物

5、价水平作同比例的上升或下降。如果货币数量增长率超过产量的增长率,势必造成通货膨胀。而一旦人们对这种物价上涨产生预期之后,整个经济就会陷入工资上调物价上涨的循环上升过程中,致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二、成本推进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由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的物价上涨。这种理论认为,在价格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厂商的产品定价一般采取成本加成的办法,即商品的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上一个既定的利润率。因此当成本上升时,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在经济生活中,工会力量对提高工资的要求和垄断利润的存在都会迫使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左图表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为Y*,在此之前,总供给曲线具有价格弹性。当总需求不变时,由于成

6、本上升,总供给曲线上移,导致产量下降,同时价格水平上升。而一旦出现了通货膨胀,工人为维持先前的实际工资水平而要求工资同步上涨,从而出现工资物价的螺旋上涨。,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面对失业增加,产量下降的现象,政府为了避免失业和萧条恶化,必然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相应地扩大总需求,促使失业和产出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通货膨胀却进一步加剧。,S3 S2 S1,D3 D2 D1,e d c b a,O,价格水平P,Y1 Y*,产出量Y,由于成本推动,总供给曲线由S1上移到S2,如果总需求不变,物价会由a上涨到b,产出由Y*减少到Y1。政策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后,会将总需求曲线由D1推移到D2,

7、尽管产出暂时恢复到Y*,但物价水平却进一步上升到c。此时,为了抵消通货膨胀造成的实际购买力的降低,工人会进一步要求增加工资,迫使厂商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导致总供给曲线上移到S3。理论上这个循环会持续下去,导致物价水平由a点,经过b、c、d,达到e点,形成“混合性通货膨胀”。,三、结构性通货膨胀 (一)需求移动论 1959年,舒尔兹提出了“需求移动论”,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一些部门日渐兴盛,而另一些部门则日趋衰弱,一部分需求将由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部门,资源却缺乏流动性。需求增加的部门,其工资物价自然会上升,但需求减少的部门,其工资、物价却未必下降。从而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引发结构性的通货

8、膨胀。,(二)不平衡增长模型 1967年,鲍莫尔提出了一个以不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为核心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模型。在模型中,经济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先进部门,一是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的保守部门。当前者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货币工资时,由于攀比,后者的货币工资也以同样的比例提高。在成本加成定价的通常做法下,整个经济必然产生一种由工资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三)劳动供给理论 1974年,希克斯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扩展部门”和“非扩展部门”。在扩展部门,经济繁荣时期,工资上升,但在衰退时货币工资却降不下来。当扩展部门工资水平上升时,非扩展部门的劳动者认为如果他们的工资不上升,就显

9、得“不公平”,也会要求增加工资。因此繁荣时期由扩展部门开始的工资上升必然蔓延到其他部门,而使整个经济的工资水平普遍上升。一旦这一过程开始以后,则“提高工资的主要力量不再是劳工缺乏,衰退时期工资上升的程度将与繁荣时期工资上升的程度相等或接近于相等。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特别是滞胀的主要原因。,(四)北欧模型 北欧模型又称为“斯堪的纳维亚模型”,主要适用于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问题。 小国开放经济分为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也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

10、也必然会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随之提高,导致“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五)全球通货膨胀模型 林德白克认为全球性通货膨胀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是各种经济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途径主要有五条:价格传递、部门传递、需求传递、货币传递和预期传递。 林德白克指出,在固定汇率制下,上述五个途径是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主要途径。在浮动汇率制下,这五个途径的传递功能大大下降,但并没有完全堵塞。,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一、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西方经济学界有三种观点:一是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

11、损害经济增长;三是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一)促进论 认为西方国家中普遍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要想刺激经济增长,就要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膨胀性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1.通货膨胀实质上是政府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隐蔽性强制征税,称为“通货膨胀税”。如果居民的消费能够不变或消费的下降幅度小于投资的增加幅度,通过乘数效应,产出将会呈倍数增加。,2.通货膨胀具有一种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再分配效应,高收入阶层的边际储蓄倾向比低收入阶层高,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社会总的储蓄总额增加,这部分储蓄转化为投资,导致实体经济的增长。 3.在通货

12、膨胀初期,全社会存在着货币幻觉,将名义工资的增加看成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将名义价格的上涨看成是实际价格的上涨,所以劳动者更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厂商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投资增加,导致就业增加和产出增加。 4.通货膨胀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经济单位更愿意持有实物资产,从而推动产出和投资的增加。,(二)促退论 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阻碍经济增长。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贬值,存贷款的风险增大,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会导致金融活动的瘫痪。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控制名义利率,导致对借贷资金的过度需求,出现对借贷资金实行配给的局面,从而使资金的使用得不到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快经济成长步伐的作用。另外,通货膨胀会打乱正常

13、的生产秩序,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价格信号确切性降低,增大生产性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打击投资信心,生产萎缩。,(三)中性论 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无关,即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从长期看,公众会对通货膨胀形成预期,所以会事先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从而抵消通货膨胀的相关影响。但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往往并不相符,而且每个人或每个企业的预期也并不相同,因此这种调整行为很难相互抵消。,二、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其二是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 其三是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

14、有者受损。,三、通货膨胀与失业,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8611958年英国的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在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升率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稳定的替代关系,即在失业率较低的时期,货币工资上升得较快,在失业率较高的时期,货币工资的上升较慢,甚至有可能由上升变为下降。,1960年加拿大经济学家利普赛对劳动力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菲利普斯的研究结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变化的关系。 在1968年以前,西方国家政府利用这种关系进行相机抉择,制定和执行适当的经济政策,以使通货膨胀和失业都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之内。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现实

15、与菲利普斯曲线相背离,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现象,菲利普斯曲线无法进行解释。菲利普斯曲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证研究上都受到了批评。,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一、需求政策 由总需求过度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减少总需求。 问题是在缩减总需求、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增加。并且,开始紧缩的力度越大,衰退就越严重,但持续时间较短,通货膨胀也能较快地降下来;反之,如果采取比较温和的措施,开始时的衰退并不严重,但对通货膨胀进行治理产生效果的时间会拖长。因此,政策面临选择。,二、收入政策 针对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政府可以采用

16、收入政策 。 收入政策又称为工资物价管制政策,是指政府制定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由价格决定者共同遵守。其目的在于限制物价和工资的上涨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又不造成大规模的失业。,工资管制的收入政策可以采取的形式有: 1、指导性为主的限制:对特定的工资或物价可以施加政府压力,迫使工会或雇主协会让步;对一般性的工资或物价,政府只制定一个增长标准,要求他们自觉遵守即可。 2、以税收为手段的限制:政府可以把税收作为奖惩的手段来限制工资物价的增长。如果增长率保持在政府规定的幅度之内,政府就以减少税收作为奖励;反之,以增加税收作为惩罚。 3、强制性限制: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实行暂时冻结。,4.利润管制是指政府经强制手段对可获得暴利的企业利润率或利润额实行限制措施,限制大企业或垄断性企业任意抬高产品价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其措施主要有: 管制利润率:即政府对以成本加成方法定价的产品规定一个适当的利润率,或对商业企业规定其经营商品的进销差价。 对超额利润征收较高的所得税,三、供给政策 供应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与供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通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