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43488683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演唱 叮铃铃》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叮铃铃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引导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能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观赏戏剧和舞蹈,初步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五年

2、级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采用轻声高位的演唱方法进行歌曲学习。根据以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学及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叮铃铃是一首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歌曲,曲调采用了湖南民歌的素材,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草茵茵的山坡上,牧童们赶着羊群法子内心的欢乐歌唱,抒发了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合唱部分是歌曲的扩充,采用了衬词加滑音的唱法和二声部的效果,烘托出一个交织在一起的热闹场面,从中听到了铃声、吆喝声、琴声等,表现了牧童赶着羊群悠闲自

3、得地歌唱着的情景,这首歌曲对力度和速度变化及演唱方法要求较高,特别是前倚音和下滑音的使用,增强了歌曲的乡土气息和口语化特点,升5可视为地方特色音。学情分析: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应注意引导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在对音乐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他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

4、演唱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兴趣,抒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能在听、说、唱等实践活动中,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美,用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3)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演唱顿音、下滑音、前倚音、变化音,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能用亲切、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教学难点:能用清晰、和谐、均衡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教学准备:铝板琴、钢琴、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有哪些有

5、趣的声音?2、教师范唱(放伴奏音乐)3、铝板琴敲奏三种不同叮铃铃,过程中引导学生叮铃铃的音色短促、清脆、明快、有弹性。设计意图:铝板琴辅助演唱三个不同的“叮铃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更精准地把握叮铃铃这首歌曲的音色,即短促、明快、清脆。4、这么清脆、动听的声音来自哪里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出示图片,背景音乐是叮铃铃伴奏,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设问:看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蓝天、白云、羊儿歌曲叮铃铃就是在这种如诗如画的情境中进行创作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叮铃铃。设计意图:图片呈示引导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为歌曲学唱做好铺

6、垫。2、 新授1、 初听,感受情绪。2、 带着这种愉快的心情,一起走进这优美的自然风光。(出示节奏格动态图谱)设计意图:动态节奏格中加入了拍手、跺脚、弹舌等多种体验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培养内心听觉能力,建立持续、稳定的音乐节奏感。师:看到大家精彩的表现,生活在这里的小牧童想要邀请大家四处走一走、看一看。让我们跟随牧童的脚步来划一划旋律线条吧。3、 划旋律线条。1) 唱曲谱,感受旋律的变化。a、 师生分组合作b、 生生合作、交换合作c、 完整唱d、 加入歌词演唱设计意图:旋律线条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旋律的起伏特点,准确把握音高,为曲谱学唱、合作学习做好铺垫。4、 白云深处的铃声是怎样的?1

7、)教师范唱,加入力度记号。找学生来交流,白云深处的铃声是怎样的?师:越来越近,又渐渐走远,有清脆的铃声还有牧羊人的吆喝声,能来模仿一下吗?现在你就是这个小牧童,我们来模仿一下。发自内心的呼唤。2) 师生合作a、 师唱叮铃铃,生唱吆喝声b、 生唱叮铃铃,生唱吆喝声c、 个别合作d、 完整唱5、 师:他们在做什么呢?生:赶羊群,用音乐的方式告诉我,师弹琴唱。设计意图:加入捻指动作,体会mf的力度处理方式。6、 完整跟琴唱。1) 第一段2) 第二段试着唱一下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通过模仿、想象、肢体动作参与等多种方式,激发学习热情。7、 歌曲中出现了很多音乐表现符号,让我们用亲切、

8、活泼的声音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再次完整演唱)8、3、 完整唱,加入动作。现在你就是小牧童,让我们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加上你的动作,尽情抒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4、 加入二声部听,又传来了不同的叮铃铃,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感受这不同的叮铃铃。1、 伴奏音乐播放,学生演唱高声部,教师敲奏演唱低声部。2、 铝板琴分组学习二声部旋律。3、 合着伴奏音乐试着加入其中。1) 二人2) 两竖行3) 再加入一竖行4) 交换4、 跟着音乐完整唱,分组合作二声部。设计意图:铝板琴辅助学唱二声部旋律,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5、 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师:通过学唱,我们感受到这首歌曲叮铃铃音调独特,生活场景也离我们比较远,想一想这是根据哪个地区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呢?老师这有三段音频,我们来听一听。(湖南、新疆、江苏音频)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三个不同地区的音乐素材,进一步感受湖南民歌的韵味。2、 欣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1) 完整欣赏,说感受2) 旋律其中的一段进行模仿,学唱表演。设计意图:以“湖南民歌”为主线,拓展延伸了最具特色的湖南花鼓戏选段刘海砍樵。六、再次完整演唱叮铃铃,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