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488197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缺血-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肌缺血-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肌缺血-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肌缺血-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肌缺血-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肌缺血-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缺血-文档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charge betwee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ST-T,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当心肌某部位缺血时,可影响心肌的正常复极,所以在缺血区的导联上发生STT异常。 根据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发生部位不同,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分为以下两种类型。,2,(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1.缺血型改变,正常情况下,心肌的复极是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推进。 当发生心肌缺血时,复极过程发生改变,心电图上出现T波的变化。 根据心肌缺血的深度不同,分为心内膜和心外膜缺血。,3,(1)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使心内膜下心肌

2、复极更迟,心内膜原来与心外膜复极时抗衡的向量减少或消失,使心外膜的T向量增加,而出现一个与QRS方向一致的高大的T波,如缺血发生在下壁,在、aVF导联表现T波高大。,4,5,心内膜面缺血T对称性高直立,6,(2)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包括透壁型缺血),则引起复极顺序的逆转,由心内膜先开始复极,而缺血的心外膜心肌尚未复极,所以心外膜仍呈负电位,而面向缺血区的导联记录出倒置的T波,如缺血发生在下壁导联,在、aVF导联出现一个倒置的T波。,7,心外膜面缺血T对称性倒置,8,2.损伤型心电图改变(包括透壁心肌缺血或透壁心肌梗塞),心肌缺血时除可出现T波的改变外,还可出现损伤型ST段的改变。 主要表现是S-

3、T段的升高或压低。 在心电图上典型的缺血型ST改变,往往表现为ST呈水平和下垂形下移0.1mv。,9,当心肌受损伤是,ST向量从正常心肌指向损伤心肌。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S-T向量背离心外膜面而指向心内膜,所以描记的S-T段是压低的;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S-T向量指向心外膜面,所以描记的S-T段是升高的。 发生损伤型ST改变时,对侧部位的导联可记录到相反的ST的改变,10,11,当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缺血部位导联上表现ST压低。,12,13,变异型心绞痛主要因为冠脉痉挛性狭窄引起心肌急性严重缺血,使缺血部位导联上表现为ST段抬高。,14,15,临床上,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往往表现为心外

4、膜下缺血(T波深倒置)或心外膜下缺血(ST段抬高)。这种现象可归为以下原因:1、透壁性心肌缺血时,心外膜缺血范围大于心内膜;2、探测电极靠近心外膜,因此透壁性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外膜缺血型改变。,16,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主要是ST-T异常,出现这种改变多见于心绞痛。 1、典型心绞痛发作时常引起S-T段水平压低大于或等于0.1mv或T波倒置。 2、持续的S-T压低或T波倒置见于慢性冠心病。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引起T波倒置。,(二)临床意义,17,4、当冠心病出现深倒置的T波并双肢对称,称冠状T 波,提示心外膜心肌或透壁性心肌缺血,或心内膜下心梗。 5、当心绞痛发作伴持续性S-T升高,提示可能发生心肌梗塞。,18,(三)鉴别诊断,出现ST-T改变并非冠心病所特有,其他心血管疾病也可出现,如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均可出现,低血钾、高血钾、心脏肥大等均可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