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486099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PPT(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前面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测定接触角的方法,实施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平衡时间和体系温度的恒定,当体系未达平衡时,接触角会变化,这时的接触角称为动接触角,动接触角研究对于一些粘度较大的液体在固体平面上的流动或铺展有重要意义(因粘度大,平衡时间长)。同时,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体系,由于表面张力的变化,接触角也会变化,因此,若一已基平达平衡的体系,接触角的变化,可能与温度变化有关,简单判断影响因素的方法是,平衡时间的影响一般是单方向的,而温度的波动可能造成的升高或降低。,2,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除平衡时间和温度外,影响接触角稳定的因素还有接触角滞 后和吸附作用。 (1)接触

2、角滞后 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 前进接触角,以液固界面取代固气界面后形成的接触角为前 进接触角A,如将固体板插入液体中;后退接触角则相反, 即以固气界面取代固液界面后形成的接触角叫后退接触角,用 R表示,如水滴在斜玻璃板上,流动可形成前进接触角和后 退接触角。 接触角滞后及原因 指前进接触角与后退接触角之差称为接触角滞后(A-R),3,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造成接触角滞后的主要原因有: a.表面不均匀 表面不均匀是造成接触角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若固体表面由与液体亲合力不同的两部分a、b组 成,则液体对复合表面的接触角与对两种纯固体 表面成分自身的接触角的关系是: COS=XaCOSa+XbCO

3、Sb Xa、Xb指a、b的 摩尔分数,a、b指液体在a固体和b固体上的 接触角。,4,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实践表明,前进角一般反映与液体亲合力较弱的那 部分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因此,A较大(COS 小),而后退角反映与液体亲合力较强的那部分固 体表面的性质,因此,R较小。对于一些无机固体, 由于表面能较高,固而极易吸附一些低表面能的物质 而形成复合表面,因此,造成液体对这种复合表面形 成的接触角滞后现象,可见,欲准确测定一种固体的 接触角,必须保证固体表面不受污染。,5,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b.表面不平 表面不平也是造成接触角滞后的主要因素,若将一玻璃粗化后,将一水滴滴在倾斜玻璃上,则出现接

4、触角滞后。 Wenzel研究了固体表面粗度对润湿性的影响,他指出,一个给定的几何面经粗化后,必然使表面积增大,若以r表示粗化程度,则 r=A(真实)/A (表观),6,影响接触角测定的因素,显然,r越大,表面越不平,这时,应用润湿方程 时应加以粗化较正, 为粗糙表面 上的接 触角,将上式与无粗化的润湿方程相比可得 当90表面粗化将使,当90, 表面粗化将使(接触角变大,润湿性变 差)。,7,3、固体的润湿性质,如对可润湿的金属表面,表面经打磨粗化后,可使润湿性变 好(如电镀时需表面充分润湿),而对于不润湿的固体表面, 表面粗化,将使变大,润湿变差(对一些 高聚物表面,可通 过粗化使其防水能力提

5、高)。 固体的润湿性质 1、低能表面与高能表面 从润湿方程可以看出,当90,可润湿,这时 , 即要求 ,可见,低表面张力的液体容易润湿高表面能 的固体,考虑到 的数值均在100mN/m以下,常以此为界,将 固体分为两类:,8,固体的润湿性质,(1)表面张力大于100mN/m者称为高能固体,这些固体易被液体所润湿,如无机固体、金属及其氧化物等。 (2)表面张力低于100mN/m者称为低能固体,这类固体不易被液体所润湿,如有机固体、高聚 物固体。 一般的无机物固体(陶瓷、金属等)的表面能约在5005000mN/m,其数值远远大于一般液体的表面张力,因此,液体与这类固体接触后,使固体表面能显著降低。

6、,9,固体的润湿性质,2、低能表面的润湿性质 近年来,随着高聚物的广泛应用,低能表面的润湿 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某些高聚物做成的生 产用品和生活用品,就要求其能很好地为水所润湿( 加入某些无机氧化物可能是有效的办法),塑料电镀, 降解等也需要解决润湿问题。 Zisman等人首先发现,同系列液体在同一固体表面 的润湿程度随液体表面张力的降低而提高( , ,COS ,S=gl(COS-1)若以COS对gl 作图,,10,固体的润湿性质,可得一很好的直线,将直线外推至COS=1处(=0), 相应的表面张力将为此固体的润湿临界表面张力,称为 c、c表示液体同系列表面张力小于此值的液体方可在 该

7、固体上自行铺展,即S=0,若为非同系列液体,以 COS对gl 作图通常也显示线性关系,将直线外推至 COS=1处,亦可得c。 c是表征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经验参数,对某一固体而 言,c越小,说明能在此固体表面上铺展的液体便越少, 其可润湿状越差(即表面能较低)。 从实验测得各种低能表面的c值,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律:,11,固体的润湿性质,固体的润湿性与分子的极性有关,极性化合物的可润湿性 明显优于相应的完全非极性的化合物(如纤维素的c=4045, 而聚乙烯为31)。 高分子固体的可润湿性与其元素组成有关,在碳氢链中氢 被其他原子取代后,其润湿性能将明显改变,用氟原子取代 使c变小(如聚四氟乙烯为18

8、),且氟原子取代越多,c越 小(聚氟乙烯为28)。而用氯原子取代氢原子则使c变大 可润湿性提高,如聚氯乙烯的c为39,大于聚乙烯的31。 附有两亲分子单层的高能表面显示出低能表面的性质,这 说明决定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是其表面层的基团或原子,而与,12,固体的润湿性质,基体性质关系不大。因此,当表面层的基团相同时不管基 体是否相同,其 c 大致相同。 3、高能表面的自憎现象 虽然许多液体可在高能表面上铺展,如煤油等碳氢化合 物可在干净的玻璃,钢上铺展,但也有一些低表面张力的 液体不能在高能表面上铺展。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有机液体的分子在高能表 面上吸附并形成定向排列的吸附膜,被吸附的两亲

9、分子以 极性基朝向固体表面,而非极性基朝外排列从而使高能表 面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即从高能表面变成低能表面,,13,固体的润湿性质,当低能表面的c小于液体的lg值时,这些液体便不能在 自身的吸附膜上铺展,这种现象叫做自憎现象。 可利用自憎现象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如常用一些有自 憎现象的油作为一些精密机械中轴承的润滑油,因为这样做 可以防止油在金属零件上的铺展而形成油污。 4 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的影响 可利用表面活性剂以改变体系润湿性质,这主要是从改变液 体的表面张力入手。通过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而使液体 表面张力下降到能在固体表面上铺展。,14,4、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的影响,1、润湿剂

10、 从润湿方程看,若液体的表面张力越低,则润湿能力越强, 当某液体(如水)的表面张力大于某固体表面的c值时,此 液体是无法润湿该固体的,但若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液体的 表面张力大大降低,一旦表面张力低于c,则此时液体便能 润湿固体,这种表面活性剂一般称为润湿剂。显然,cmc和 cmc值最低的表面活性剂应是最有效的表面活性剂。 选择合适的润湿剂应注意的事项是: 润湿剂在固体表面上吸附时,不应形成憎水基朝外的吸附 层 由于固体表面通常是带负电的,阳离子型活性剂常形成憎 水基朝外的吸附层,因此,不宜采用。,15,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的影响,2、固体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也可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以改变固体

11、表面的 组成和结构,使高能表面变为低能表面,而降低润湿性。 产生物理吸附的表面活性剂有:重金属皂类、长链脂肪酸、 有机胺盐、有机硅化合物、合氟表面活性剂等,这些表面活 性剂一般是在表面形成憎水基朝外的吸附层,而使固体表面 能降低。 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在固体表面产生化学吸附,而使憎 水基朝外,则这亦有利于降低固体的表面能而使其润湿性降 低,这方面的实例有黄药(黄原酸)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 黄药与方铅矿表面发生化学作用。,16,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的影响,这时,矿物表面的外层为碳氢基,其润湿性大大下降,并附 着于鼓入的气泡中被浮选到液体表面,又如用甲基氯硅烷处 理玻璃或带有表面羟基的固体表面,甲基

12、氯硅烷与固体表面 上的羟基作用,释出氯化氢,形成化学键Si-0键,这使原来 亲水的固体表面被甲基所覆盖而具有憎液性强和长期有效的 特点,可通过此方法改性 玻璃表面从而使其防水(如汽车 玻璃,玻璃镜片等)。 再如普通的棉布因纤维中有醇羟基团而呈亲水性,所以很 易被水沾湿,不能防雨,若采用季胺盐类活性剂与氟氢化合 物混合处理后,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与纤维的醇羟基结合,17,表面活性剂对润湿性的影响,而憎水基朝向空气,从而使棉布表面从润湿变为不润湿, 由此方法可做成雨衣或防水布。 以上讨论的是极性固体的表面改性 ,若为非极性固体 表面,若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形成亲水基向外的吸附 层则可使憎水表面变为亲

13、水表面,即使其润湿性提高,如 将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石蜡等典型的低能固体浸在氢 氧化铁或氢氧化锡溶胶中,经过一段时间,水合金属氧化 物在低能表面产生较 强的吸附,干燥后可使表面润湿性发 生永久性的变化,即从憎水变为亲水。,18,浮游选矿,浮游选矿的原理图,选择合适的捕集剂,使它的亲水基团只吸在矿砂的表面,憎水基朝向水。,当矿砂表面有5%被捕集剂覆盖时,就使表面产生憎水性,它会附在气泡上一起升到液面,便于收集。,19,5、润湿热,润湿热 将一固体浸入一液体中所放出的热量称为润湿热, 采用微量量热计等精密量热仪器可以测出各种固体和 液体浸润过程中的热效应。 同接触角一样,润湿热的数值也可以作为固液

14、体系 润湿性能的表征,在S0的场合,采用润湿热数据 作为表征更有现实意义。 由于体系的自由能降低主要是以放热体现出来。,20,润湿热,另一方面,根据Fowkes关系式 在上式中,若lg,及 已知,通过实验测得Hi,便可求 , 而对非极性固体,21,润湿作用的其他应用举例,润湿作用的其他应用举例 1、金属焊接 金属焊接时,应选择粘附功Wa大的焊剂,除此之外,还 应选择一些配合溶剂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这种溶剂应 既能溶解氧化膜又能润湿金属,同时,又要能被焊剂从金属 表面顶替出来,从而使焊剂在金属表面铺展,如松香就具备 上述性能而作为常用的焊接溶剂。 2、滴状冷凝 若将一般暖气管内壁改 为憎水表

15、面,则水蒸气在管内凝成液 滴并沿管壁流下,而不会铺展成水膜,这样,在提高热交换 率的同时又延长管道寿命。对热电厂的冷凝管同样存在以上 问题。,22,润湿作用的其他应用举例,3、阳极效应 阳极效应是指在电解熔融盐的过程中,槽压突然急剧升高, 而电流强度则急剧下降,阳极周围出现细微火花放电光圈, 阳极停止析出气泡,这时,电解质和阳极间好像被一层气体 膜隔开似的。 关于阳极效应的一种解释是:当电解质的浓度较大时,电解 质对阳极的润湿性较好,能顺利地把阳极上产生的气泡排挤掉, 因此,不致发生阳极效应,但当电解质浓度较低时,电解质对 阳极的润湿性下降,阳极上产生的气泡不能及时被电解质排挤 掉,于是小气泡

16、逐渐长大粘附在阳极上并成一层气膜。,23,第六章.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在实际工作中甚为重要。用 活性炭脱色、用离子交换法吸附电解质等,都涉及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现象。 溶液吸附多数属物理吸附。溶液中溶剂与溶质在 固体表面吸附的难易取决于它们和表面作用力的强 弱。一般来说,和固体表面性质相近的组分易被吸 附。例如,炭自乙醇和苯的混合液中吸附时苯易被 吸附;若用硅胶,显然乙醇易被吸附。,24,1.固液吸附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 是由于固体表面分子对液体分子的作用力大于液体 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引起的。液体分子在此力的作用 下,向固体表面富集,同时降低表面张力。 2)特点 a、分子间作用力比气相大; b、相互作用力较复杂; c、杂质将影响吸附结果;d、吸附平衡比气相慢; e、以物理吸附居多; f、实验方法简单。,25,2.自浓溶液中的吸附,设溶液由1和2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组成。其组 成可从纯的1变为纯的2,即任何一种组分的组成 变化范围均为01,浓度用x表示。 1)复合吸附等温线 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