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467541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0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基础+教师用习题答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 总 论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单项选择题1.D 2.C 3.A 4.B 5.D 6.D 7.B 8.D 9.B 10.C 11.B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B 19.C 20.C三、多项选择题1.ABD 2.ABD 3.ACD 4.ABCD 5.BCE 6.ABCDE 7.BCD 8.ABE 9.ABE 10.ABC 11.BCDE 12.ACD 13.BDE 14.ACD第二章 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 2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A 4.A 5.D 6.C 7.A 8.B 9.D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CDE 2.BDE 3.ABCE 4.BDE 5.ABCE 6.ACD 7.ADE 8.CE 9.ACE 10.BDE 第三章 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D 2.B 3.A 4.D 5.C 6.B 7.B 8.C 9.D 10.B三、多项选择题1.ABE 2.BCD 3.CDE 4.CD 5.ACE 6.BCE 7.BCD 8.BCDE 9.BCE 10.BD应

3、用能力训练题解: :某班学生统计学成绩统计表考试成绩(分)学生人数(人)上限下限组中值60分以下60707080809090分以上581417660708090607080905565758595合 计50因为本班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变动范围是从44分至96分,变动范围较大,如果编制单项数列,则会导致组数过多,不能反映现象的本质特征。略解: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单位:万元)资料如下: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32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42 36 37 37 49 3

4、9 42 32 36 35建议采用组距式分组,因为该单位的销售额资料为连续变量。:某百货公司40天商品销售额统计表销售额(万元)天数(天)上限下限组中值30万元以下3040万元40万元以上4211530403040253545合 计40略参考答案(要点):我国从1949年建国始,国民经济建设呈现良好的上升势头,从目前情况看,仅国内生产总值,和美国的差距在日益缩小,成绩卓著。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习题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C 5.D 6.B 7. A 8.C 9.B 10.C三、多项选择题:1

5、. ACE 2. BE 3. ADE4. AE 5. ABCDE 6. ACD 7. ABD 8. AC 9. ABCDE 10. ADF四、简答题1.答: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总量指标在社会经济统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计算总量指标时要注意的是:明确总量指标的涵义、计算范围;注意总量指标计算时现象的同质性;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2.答:相对指标是指两个相互有联系的指标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之间所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相对指标一般有六种主要形式,即结构相对指标

6、、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作用表现在:通过计算相对指标,可以综合表明现象之间的联系程度,有助于深入说明总量指标不能说明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相对指标将现象绝对数方面的差异加以抽象、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对比,使我们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固定的联系进行更深入的认识。3.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总体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比较相对指标是不同单位的同类指标对比而确定的相对数,用

7、以说明同类现象在同一时期内不同单位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如: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4.答:强度相对指标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同类现象指标的对比;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结果主要是有名数表示,而其他各种相对指标则用无名数表示;当计算某些强度相对指标时,由于分子和分母的互换,有正逆之分,而其他相对指标则无这种情况。5.这句话是错误的。例如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指标,小于100%表明超额完成计划,等于100%表明完成计划,而大于100%则表明未完成计划。6.答: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正确选择对比的基期;保持对比指标的可比性;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的综合运用;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7.总量指标

8、有:9076万、2477万、2940万;结构相对指标有62.5%、17%、20.2%,动态相对指标有8.9%、8.5%、33.%、3.8个百分点、35.8%、4.8个百分点。8. 由资料看出近年来中国GDP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在2011年已经超过日本成为GDP总量第二大国。但同时,要更看到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由于中国有13亿人口,据此计算下来,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在第100位左右,只有日本的10分之一,甚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由此看出,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结合本章所学关于“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应结合运用”的原则,可以说明总量

9、指标受总体规模大小的制约,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客观说明问题。就如这里的总量GDP指标。GDP是虽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指标,事实上,人均GDP这一强度相对指标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应用能力训练题:1.解:2010年单位成本计划数:2010年单位成本实际数:2010年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2.解:2000年2005年人口数(万人)比重(%)人口密度(人/公里)人口数(万人)比重(%)人口密度(人/公里)2005年与2000年对比(%)123=1/960456=4/9607=4/1人口总数126583100131.86130628100136.07103.20男65355

10、51.63-6730951.53-102.99女6122848.37-6331948.47-103.42人口性别比例(以女性人口为100):2000年为106.74 2005年为106.30表中第2、5栏为结构相对指标,第3、6栏为强度相对指标,第7栏为动态相对指标,人口性别比例为比例相对指标。3.解: 甲地区乙地区甲乙两地区相对比(%)(以乙地区为比较对象)总产量(万吨)人均产量(千克/人)总产量(万吨)人均产量(千克/人)粮食260144.44210150123.81油料42.221611.4325棉花31.6742.8675水果45252215.71204.55由此总量指标和甲乙地区的比

11、较相对指标能看出,甲地区在粮食总产量和水果总产量均超过乙地区;但就人均产量来看,甲地区的粮食、油料、棉花都低于乙地区,只有人均水果产量高于乙地区。所以,在使用相对指标进行比较时,一定要综合运用,不能就某一个指标的高低而武断下结论。案例分析题:1.总量指标有:中日国内生产总值(GDP)、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中国总人数(13亿)、中国贫困人口数等,它们都是时期指标,都采用的是货币单位。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等属于强度相对指标;城市化率、出口贸易中外商所占比例为结构相对指标,经济增长率为动态相对指标;云南人均收入占上海的三分之一、中国的

12、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这类属于比较相对指标。3.倍数和系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两个指标数值对比,分子数值大于分母数值时多用倍数表示,如本文中的“中国拥有倍于日本的人口”。倘若分子数值和分母数值差别不大,则一般用系数表示。如本文提到的,“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为美国的”、 “而贵州省人均收入不及上海的九分之一”。百分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相对指标表现形式,如本文中的“年,在出口贸易中外商一直占到以上”。 答案:1.解: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即第3行数据除以对应的第4行数据;“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将分子分母颠倒就刚好是“平均每户就业面”。两个指标为正逆指标的关系。项目1990年1995年2000年2007年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人)1.771.731.861.892.解: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构成(人均消费性支出=100)1990年1995年2000年2007年食 品54.2550.0939.4436.29衣 着13.3613.5510.0110.42居 住6.988.0211.319.8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47.447.496.02医疗保健2.013.116.366.99交通通信1.205.188.5413.5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1.129.3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