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坝水库简介.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345202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坝水库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龙坝水库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龙坝水库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龙坝水库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龙坝水库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龙坝水库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坝水库简介.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坝水库简介龙坝水库位于十堰市竹溪县县城以西的龙坝镇境内,距竹溪县城9km,发源于龙坝镇老阴山的竹溪河贯穿龙坝镇全境,1971年在龙坝镇蹇坝村筑坝,将全长52km的竹溪河拦腰锁住成库,形成了竹溪县城周边难得一见的一方具有生态、供水、休闲观赏功能的水上风光。水库总承雨面积120 km2,总库容1285万m3,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发电、养殖、游乐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中型水库。是竹溪县城区及周边乡镇10万多居民、100多家单位和企业、10多万亩农田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近年来,随着龙坝水库上游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龙坝水库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

2、威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依法保护,使之能够修养生息、永续利用。据资料显示,竹溪县城区人口总数截止2009年底,已突破10万大关,预计到2015年此数字将上升至12万。这是竹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竹溪县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的标志,更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竹溪县城区水资源和人口增长的安全供水矛盾逐年凸显:一是遇干旱年份,城市用水捉襟见肘,用水告急只能人饮保命不能满足生产灌溉,自2006年以来的每年夏季都会出现此类困境;二是随着龙坝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的加快,竹溪河中、上游两岸将有两万多农户定居,日常生活污水和垃圾带来的生活污染,直接污染龙坝水库的水

3、质;三是龙坝水库库底因泥沙淤积逐年提高,库容萎缩,到一定年份必须实施清淤工程,面临着有可能淤满被废弃的威胁。注重城乡统筹发展,“以水为媒”构建城乡和谐发展桥梁,关注龙坝水库水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竹溪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龙坝水库水源区的保护工作,历届龙坝镇党委、政府也不懈坚持环保立镇,保护水资源,使龙坝镇成为竹溪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乡镇。自2008年以来,县领导多次指示,要求调查龙坝水库水源区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措施。2008年1月16日竹溪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将龙坝水库水源区治理作为2008年“竹溪十件大事”之一,将龙

4、坝水库的保护工作上升到南水北调、竹溪县城10万人饮水水资源保护的高度。2013年9月,县委书记余春存同志在龙坝镇调研时要求:“龙坝镇要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好溪城人民的水缸,要把保护一库清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和竹溪县城10多万人民的饮水安全”,“必需要与县委一道站在竹溪县城未来十五万人民安全用水保障的高度,谋划竹溪持续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2013年12月,龙坝镇党委、政府启动龙坝水库的调查研究工作,委托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专家普查污染源,论证分析研究龙坝水库水污染治理方案。2014年1月2日在竹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县长余世明同志在竹溪

5、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实施龙坝水库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到2014年县政府“十件实事”之列,作为认真办好的民生实事之一。龙坝镇高度重视、积极部署,下决心加大对龙坝水库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保护龙坝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保护好溪城人民的“水缸”“实现一渠清水如期北送、永续北送,让京津人民喝上放心水。”基于此,本规划课题组根据龙坝水库流域、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保护目标,在充分考虑流域水环境容量、确定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制订和实施龙坝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2014-2021)。竹溪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的源头之一,也是竹溪县城群众的“水缸”。本规划贯彻“保护第一、合理利

6、用”的基本方针,在充分调查研究龙坝水库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其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拟定水库生态功能区划。针对龙坝水库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提出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加快龙坝水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通过该规划的实施,保持龙坝水库的自然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水库自然生态景观,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使龙坝水库成为鄂西区域饮用水源保护的典范。龙坝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目的在于认真调查研究龙坝水库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其水环境承载能力,初步拟定水库生态功能区划,研究龙坝水库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提出一个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以加快龙坝水库的

7、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近期目标(20142016年):全面整治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区,强化保护区管理机制,规范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加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性设施基础建设,对处于保护区内的村庄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工程,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率,使保护区内的农村污染物处置率达到100%。通过在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散户居民和村落、行政村的整体搬迁、建立生态拦截池和生态防护带等防治建设工程,坚决取缔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直接排污现象,遏制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改善水库水源地水质,主要指

8、标达标率达到100%。远期目标(20172021年):进一步加强水库饮用水水源地周边区域的污染治理,稳步推进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农村整体搬迁工程,实施保护区内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工程与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在水库周边建立自然湿地系统,通过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以进一步完善水库生态系统。全面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搬迁工程,加强水源涵养林和生态林的建设,确保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良好,水质达标并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1 保障措施和饮用水安全措施与建议9.1 龙坝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9.1.1 健全管理,落实责任落实水源地保护与管理职责,建立水源地保护齐抓共管的机制。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是一

9、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政府应成立“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包括环保、水利、建设、农业、林业、卫生防疫、公安等职能部门,并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责分工,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将其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逐年签订责任状,切实分解落实保护任务。9.1.2 严格监控重点污染源龙坝水库流域限制工业的发展,实行严格监控,确保其饮用水源地的功能正常实施。对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水和流域水土流失、农业种植业污染等在龙坝水库水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不能实行对城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的有效控制,龙坝水库水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必须尽快实施本规划提出的城镇生活污水截污入管治理项目和流域水土流失、农业

10、种植业污染污染防治项目。9.1.3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保护环境意识农村面源污染是龙坝水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面源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农业灌溉中普遍采用的过量漫灌,无环保意识地普遍使用含磷洗衣粉等。而这些来源的污染又不是一两个项目能够控制的,必须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多层次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龙坝水库湖流域广大公众对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自觉使用无磷洗衣粉等等,建立广大群众共同参与龙坝水库流域治理的良好机制。9.2 龙坝水库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与建议9.2.1 定期发布城市饮用水水源

11、水质通报,严格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应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会议,及时通报分析水地源保护工作情况,发布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通报。监测管理部门应每月一次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水质状况,并发布水资源公报。水源地管理单位和执法分局在日常巡查执法中要及时报告突发污染事件,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水源地管理单位应当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制度,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检测供水水质。相关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监督。9.2.2 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环境执法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广泛开展保护饮用水源的宣传教育,如编印发

12、放有关保护水源的小册子,增强公众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饮用水源安全意识和水源保护意识,强化社会的环境监督作用,对破坏植被及销售、使用毒鼠强等剧毒药品等行为应加大惩处力度,使饮用水源地保护思想深入人心,人人关注水源保护,自觉维护公众利益。9.2.3 建立水量分配和节约用水机制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提倡全社会来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了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节水管理体系,法制体系和节水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节水运行

13、机制。节水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1、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广告宣传,营造一个全社会节约用水的氛围,提高全体公民节约用水的意识。2、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方向,使水价能够反映水资源的供应成本。提高水价是最有效的节水方法。3、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节水问题,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水资源8.2.4 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1)分类供水系统主要存在水量和水质两类应急类型。水量应急类又包括气候干旱型和工程事故型两种。气候干旱型供水主要受来水影响,属于受气候影响的类型。工程事故型是考虑战争恐怖袭击、洪水、地震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

14、害的冲击。水质应急类型包括常见污染和突发卫生事故型。(2)级别划分供水应急预案分三级制定。(1)基本应急状态(三级:黄色)(2)紧急应急状态(二级:橙色)(3)极端应急状态(一级:红色)(3)水资源储备龙坝水库应保留300万m3的储备水量,逐步增建老荒沟和鄂坪水库的蓄水、调水能力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并重点建设应急水源调运管路。(4)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在龙坝水库及其汇流水系增设水质常规监测点,水质监测采用固定时间监测,每月一次,监测COD、氨氮等项目。除定期和日常监测,水源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查,当原水、供水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或供水水量严重不足时,领导小组应立即采取措施并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5)应急预案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饮用水源突发事件的危害,根据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竹溪县饮用水水源地实际,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在饮用水源受到污染或连续干旱,危及供水安全时,政府部门应当及时发出公告,启动应急预案。-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