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kl3****467 文档编号:143438547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湘教版(浙江专版)】必修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Word版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读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回答12题。1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ABC D2此图可以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环境中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A BC D解析:1.B2.C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与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密切相关。第2题,由图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不断的运动和转化。右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

2、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性4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5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 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土壤厚度最大的是(均位于库区)()A甲B乙C丙D丁解析:3.B4.C5.A第3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

3、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4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第5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回答67题。6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大、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7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https:/ D解析:8.A9.D第8题,关键是和,根据

4、图示可以生成泥炭、煤等可判断是绿色植物。第9题,碳循环本身就说明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011题。10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应11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同一性解析:10.C11.A第10题,云量和降水量在不同的环境下是不同的,裸地和森林截然不同,从漫画来看,植被的破坏影响最明显。第11题,植被与云量和降水关系密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综合题12如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_。(2)图中A、

5、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3)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解析:此图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的形成属于水文对地貌的影响,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属于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是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从土质、植被、降水等方面分析。答案:(1)整体性生物(植被)(2)CABD(3)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13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下图为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从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三个方面,分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解析:甲区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从成土母质的角度分析,该地位于河流的下游的平原地区,河流携带大量冲积物,土层深厚。从气候角度来分析,该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湿润;从生物角度来看,该区域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归还物较多,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答案:河流冲积物,土层深厚;温带落叶阔叶林,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物;气候湿润,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