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3436814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4编号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江苏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 文语 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卷(共 30 分)第卷(共 30 分)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1 字音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 校对/校正 角逐/ 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 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 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 曾祖/ 曾经沧海 D 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 慰藉/声名狼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

2、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 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 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 评指正。 D 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 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 查封加工窝点, 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 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 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

3、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 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 涨提供了可能。 二、阅读下文,完成 4-7 题。(12 分,每小题 3 分) 汉学是什么 纪宝成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由于时代和文 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 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 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 有人文学科包

4、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 同时这也是人文学 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而不同文化所包含的诸多 相似元素,早已为今天的对话提供了基础。正如学者们曾经追索过的,孔夫子所 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许多文 明中都可以找到共通的表述。 比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有言 : “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 ; 你自己向往苛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 释迦牟尼同样“以己比人”,他说,“我如是,彼亦如是,彼如是,我亦如 是;故不杀人,亦不使人杀人”。 基督教主张“爱邻如己”“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

5、待他们”。 伊斯兰教也强调“你自己喜欢什么,你就该稀罕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 痛苦,你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一言以蔽之,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音,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 同美焉。不同的文明历千年而不泯,必有其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寓含其间的,是 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 一个和谐的世界,可以表征于同嗜、同听、同美;而一个和谐的世界之所以 然,却又恰恰是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不同产生和 谐”之说,中国的先贤先哲们也有相同的论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孔夫 子说的“和而不同”。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

6、也 ;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而 “不同” 之 “和”, 还可以表述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总之在中国古代贤哲的眼中,失去了多 样性的世界必将是死气沉沉。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的确存在这样那样 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人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进而强调主体与 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论 述对象的本质规定在清晰中往往又带有某种模糊。但这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 是孰非,却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从不同导致的互补与和 谐。 在当今世界上,和而不同的原则正显示出越来

7、越重要的价值。任何一种惟我 独尊的权力话语、或者任何一种民族主义的狭隘立场,都已经无法描述文化共生 中的多元品格。 赫拉克里特的名言 “不同产生和谐” 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息息相通, 如果逐字翻译,也许可以说是“在不同之中有最美的和谐”。这与“和而不同” 同样肯定了“差异”和“共识”的两极,也同样针对着消灭“差异”的霸权主义 和拒绝“共识”的文化自闭。 “汉学”之为谓,本身就是以差异为前提,本身就启发着文化间的共识和 对话。 差异成全着一个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的世界, 通过 “差异” 而达致 “中和”, 多样世界才可以和谐、共融、互动、相生,才可以通向普遍的价值理想。汉学如 是,文化如是,世界亦当

8、如是。 一个和谐的世界,还必须是一个对话畅通的世界。但是对话的前提是“让他 者成为他者”, 而不是强使他者作为我们所描述的对象。 对话所蕴含的终极价值, 应当是返诸己身,从文化间的对话导向文化内的对话,乃至在他种文化的眼中, 更充分地揭示自己,从而相互丰富。 因此,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以此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 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 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 不再仅仅是知识学的对象和想像的他者,更是积极从事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同 时,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他

9、者的基本格局, 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 因此, 汉学的意义既在于海外学界的长期努力, 也在于中国学人的积极回应。 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 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编后: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这是他于 3 月 26 日在北京“世界汉 学大会 2007”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光明日报 4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10、。 C 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 传教士汉学, 学院式、 专业化汉学, 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D “汉学是什么”的困惑一直存在,是因为学者们对汉学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 5下列对中西文化观念“差异”的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西方注重主客体关系和精确描述对象,中国则倾向于圆融和体悟,清晰性和模糊性 共存。 B “差异”指的是作者所说的“殊途而同归”中的“殊途” 、 “百虑而一致”中的“百虑” 。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它们可以通过对话弥补各自的不足。 D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和共识的前提和基础。 6下列对于“海外汉学”和“中国文化”关系的理

11、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始终从海外汉学研究中获得对自身更深人更全面的理解。 B海外汉学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认识中国文化的镜子。 C海外汉学要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必须加强与中国本土学术的对话。 D不同文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海外汉学在世界上所营构的中国形象有密切关系。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二战” 之前美国汉学就已经存在, 但那时它的侧重点不是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 B中国学人对海外汉学的研究也将成为海外汉学的研究对象,这会使汉学变得更为丰 富。 C随着汉学的不断发展,不同文明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D汉学研究曾经推进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

12、,现在的作用则是通过对话激活古老的传统 和思想的底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 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 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 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 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 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

13、 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 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 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 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不废,琅 琊王不立,天下非宋有也,故必废。如欲自取,则长乱阶,逢愚君,修德布惠, 招罗腹心,天子非公而谁,故必不废。”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 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乃与 进之定议,不为戎首,亦不相阻也。及谢晦反,兵锐,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 致晦,与之连,晦喜,

14、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 : “檀 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故晦党闻之解体,部下闭门拒之,事 平,为司空参军。 后到彦之伐魏, 知其名, 乞与同行, 进之告仆曰 : “到公必败, 吾言则惑军, 否则及难。” 遂请护粮, 乃免。 道济晚年惧祸, 其夫人刘遣婢问进之, 进之曰 : “道 家戒盈满,祸或不免。然司空功名盖世,如死得所,亦不相负。”夫人泣语道济, 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 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 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进之无眷属,仆鲁

15、健从进之 死,故无收其尸者。薛彤下沛人,死后,其子负骨归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之布指算,不爽 爽:差错 B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刑:宰杀 C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 伺:等候 D道济趋下阶 趋:快走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高进之善于计谋的一组是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 事平,以功让道济 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 为霍,则废;为曹,则否 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 遂请护粮,乃免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C(#dx? A高进之十三岁,母亲去世,父亲因救朋友的妻子而杀人,亡命江湖,进之四处寻父 不得,便投奔征北将军

16、刘牢之。 B高进之初次拜谒刘牢之,态度倨傲,但刘牢之仍然以礼相待;由于他具有测算隐秘 之事的特长,被刘牢之任命为行军司马。 C檀道济自称为朝廷的“万里长城” ,是因为他忠于刘宋王朝,曾经平定桓玄的叛乱, 拒绝参与徐羡之、傅亮等废立宋帝的阴谋。 V D高进之、薛彤、檀道济三人志义相合,结为生死之交,最终檀道济为朝廷所收,高、 薛二人也慷慨赴死。 第卷(共 120 分)第卷(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