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

上传人:野原 文档编号:143416575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编)林南仓矿井概况林南仓矿井概况第1节井田概况一、 地理概况蓟玉煤田林南仓井田,位于河北省玉田县林南仓镇附近。井田位于京、津、唐三角地带中部,经本区内有至北京、天津的公路及下仓至本矿的铁路,交通比较方便。井田内地貌简单,地形平坦,为第四纪冲积平原,北东高,南西低,地形坡度0.2%。矿区内无河流,只有采矿活动形成的塌陷积水坑三个。从多年的长期观测资料看,塌陷坑积水对采矿基本无影响。矿井历年最高洪水位为+3.2米(1959年),而矿区工业广场地面标高在+5.5-+6.6米之间,所以无雨季地表水水害问题。二、气候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在、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660.2毫米,最大年降水

2、量898.1毫米(1990年),最小年降水量452.4毫米(1992年)。降雪期由十一月到次年三月,月降雪平均厚度3040mm,最大163mm。风向多东风,冬季略偏北,最高风速25m/s。常年最高气温37.6,最低气温-22.6,年平均气温10.8。冻结期由十一月中旬到次年三月下旬,土壤冻结深度0.50.7m。三、地震自十五世纪有记载以来,唐山玉田一带共发生有感地震100余次,震级大于4.7级的10次,其中6级以上2次。1976年发生7.8级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测定本矿区地震烈度为七度。四、主要自然灾害本区域受到的主要自然灾害威胁是地震,偶然也遇风灾和雹灾。五、矿区开发史,现有生产井、在建井、

3、规划井分布和开采情况,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该井田是河北煤田116队1957年发现的,于1970年4月开始筹建,矿井设计能力120万吨/年。1978年8月转交开滦矿务局管理。矿井于1985年11月开始投产,当时主采煤层为煤8-1,采用综采技术,后由于林南仓井田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煤8-1原煤灰份较高,1987年被迫调整主采煤层,采煤方法改为高档普采和炮采,取消了综采,主采煤层由煤8-1变为煤12和煤11,煤8-1作为配采,当年产量26.1万吨。1990年矿井重新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当年产量达到45万吨。1997年再次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现在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120万吨/年。

4、现使用井筒三个:主井、副井、风井2个、暗立井。鉴于二水平(-650水平)辅提能力不足,建有-400-650水平暗立井一个。现开采水平为一、二水平。井田范围内无小煤窑生产。六、矿井水源、电源及通讯情况1.水源:矿井生产、生活用水取自东六和林西矸子山两个水源地的地下水。2.电源:矿井有一个35KV变电站,共装有三台主变压器,装机容量为18700KVA。其中一台7500KVA未启动,两台5600KVA变压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35KV变电站的电源由林东变电站通过两条架空线供给,6KV系统为单母线,由断路器分段。井下主要配电室有中央配电、-400配电室、石门配电室、-500配电室等。3.通讯:四水平

5、的通讯干线由2条电话电缆组成。电话电缆选用HUYVA39-3020.8mm矿用阻燃通讯电缆。第2节矿井开拓方式林南仓矿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阶段石门集中上山开拓方式,共有三个立井,分别是主井、付井和风井。主井井筒直径5米,井深408.5米,安有一对9吨箕斗,设计提升能力120万吨/年,担负着全矿井原煤提升任务;副井井筒直径6米,井深422.3米,安有一对双层罐笼,担负着全矿井人员的上下及矸石材料设备的提升任务;风井井筒直径4.5米,井深251米,地面安装有两台GAF21.1-10.6-1型主扇风机,担负着全矿总的回风任务。我矿的回风水平,为-240水平,风井井底坐落在该水平。该水平各有一

6、条东西回风大巷,东西回风大巷总长度为1200米,断面4*3平方米,支护形势为料石碹,西一回风巷全长900米,断面为4.4*3.2平方米,支护形势为料石碹,全矿井的乏风全部通过这两条回风巷回到风井。我矿的第一生产水平为-400水平,主付井底就坐落在该水平,是矿井提升、运输、排水、供电、供风的主要水平。付井码头门设有信号房、候罐室及电子刷卡室,北50米是中央配电室、中央泵房入口。付井南绕道100米处为-400水平两个永久水仓的南口,水仓北口在矿井水全部排入该水仓,由中央泵房大泵通过副井排水管排到地面水沟。矿井出煤系统全部是皮带运输。西翼采区的煤全部通过西二小正眼皮带集中运到-387石门皮带;东翼采

7、区包括-500中间水平以下的煤全部通过-650皮带运到-500皮带巷,再运到-387石门皮带。最后通过主皮带拉到主井煤仓,装入箕斗提到地面。主井井底通过两条800米石门分别和-400水平的东西大巷相连。-400东西大巷全部布置在12s底板岩层内,岩层较稳定。-400西大巷全长2150米,支护为料石碹和10.5平方米金属拱形支架,西大巷内共布置三道石门,分别为西一、西二小和西二大石门,由于西二小、西二大和西三、西四受火成岩侵入的影响,大部分煤炭已没有开采价值。所以西大巷没有继续掘进的必要。-400东大巷全长2300米,已布置东一石门,以后随东翼大巷的不断延伸,还要布置东二、东三、东四石门等。-5

8、00水平为中间辅助生产水平。该水平只是在12s煤层内掘进布置了一条探煤巷,总长设1530米,现以作为运输大巷。该水平11s、12s可以布置6个轻放工作面。-400-500中间水平有两条下山和一条正眼分别和-650大巷相连接,形成运输和会风系统。一条是-500轨道下山,主要用于提升物料和矸石,上口安装1.6m绞车、铺设900mm轨道;另一条为人车下山,安装有吊挂人车供人员上下;第三条为会风正眼,三条均布置在12s煤层内。第二条生产水平,该水平现在已经完善。正在延伸的巷道,有-650东翼大巷,设计长度2200米;-650东翼皮带行,设计长度1200米,这两条巷道均为10.4平方米,拱形支架支柱,掘

9、完后将成为东二、东三两大采取运送物料、矸石、设备的-650轨道斜井。第三生产水平是-950现在在施工中。第3节掘进概况林南仓矿掘进采用炮掘和机掘相结合,随矿井机械化工程度的不断提高,正在向普及机掘、取消炮掘的方向迈进。炮掘工艺为爆破落煤、人工装煤,SGW40T型到板运输机运煤的方式。机掘工艺为EBZ90型掘进机落煤、装煤,刮板运输机运煤的方式。掘进支护方式为架棚支护和锚网支护相结合,现正在逐步推广锚网支护。架棚支护时棚子断面一般为10.4m2,随生产需要断面可调整为12m2,8.6m2,7m2,棚距600mm,棚子为U型拱形棚子,背板一般为木背板,特殊需要时使用水泥背板和铁背板。锚网支护工艺主

10、要采用锚网带联合支护,具体根据设计参数进行施工。第4节回采工艺概况目前我矿所采用的采煤方法是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厚综合机械化轻型放顶煤回采工艺。轻型放顶煤回采工艺是我矿2001年引进的,该工艺取代了我矿过去的高档普采工艺,对我矿矿井生产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从60万吨提高到120万吨)。目前全矿轻放年产量大约在100万吨左右,约占全矿总产量的90%。轻型放顶煤回采工艺落煤采用MXG350型双滚筒采煤机沿底割煤,支架尾梁摆动、插板伸缩放顶煤。装运煤采用机组滚筒的螺旋叶片配合铲煤板装煤,采用双运输机运煤,上顶铺单层金属经纬网,采煤机自开缺口斜切入刀,往返一次进行两刀。采高2.2米,刀

11、煤进度0.6米,两刀一放煤。设备如下:采煤机MXG-350支架ZFQ2400-1.6/2.4前溜SGD-630/220后溜SGD-630/180泵站DRB125/31.5移动变电站KBSGZY-630/6一台组合开关(徐州产)QJZ-4315/1140真空隔爆馈电组合开关KBZ-630/1140转载机SZB-730/40照明综保KZB-2.5皮带保护PJB-2第5节 地质概况简介:林南仓井田地质构造以断层为主,褶曲和火成岩次之,井田内落差最大断层达110米(1)。林南仓井田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下伏奥陶系,上覆第四系,所含煤层属于气煤,分别为煤8-2平均煤厚为1.608m。煤9煤厚平均2.

12、211m。煤10平均煤厚为2.491m。煤11平均煤厚为2.928m。煤12平均煤厚为3.940m。开滦矿务局林南仓矿矿井地质报告(19881998),批准储量:A+B:162560千吨,A+B+C:276739千吨,D:5284千吨。矿井设计服务年限91年,已经服务年限30年。矿井开采深度-240-950,开采方法有综采、高档普采和炮采,矿井累计采出量2892万吨。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测区内有原勘探队(原河北煤田第一勘探队)于一九五九年在国家二等网基础上施测的、等三角网,以国家等网资料自行局部平差为起算数据的1959年平差成果和根据该区复审意见于1966年重新平差的计算成果。布网观测均按中华人

13、民共和国国家测绘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编定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64年修订本),并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编定一、二、三、四等三角测量细则(1972年试用本)进行作业。蓟玉煤田地区三角网位于6投影带第20带,3投影带第39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总局编定1:5000、1:2000地形测量规范需按3带计算,本测区范围在1172511745之间位于中央子午线附近130以内,因此6带、3带高斯克吕格平面座标相同,为使资料一致,y座标所冠带号仍为20。中央子午线为117座标系统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横座标y加常数500公里,并冠为带号,本成果采用克吕格分组平差进行

14、计算,林南仓三角网外业工作均附合要求。联系测量:、平面控制林南仓矿于1981年4月30日采用陀螺定向的方法,分别在付井井口和风井井口利用陀螺定向和井中悬挂钢丝的方法将地面座标方位导入到井下。2、高程控制林南仓矿高程采用钢丝由地面导入井下3、井下控制煤8-2运输机上山贯通。林南仓矿西一采区煤8-2回风上山长度约600米,倾角1020,标高为-240米-400米,井下导线总长约为1500米,是该矿建矿以来第一例跨水平大型贯通。崐根据本矿井上下的控制资料进行了两井定向的误差预计,贯通测量预计中误差为0.229m,采用两倍的中误差为0.458m,少于规程规定0.5m。继煤8-2运输机上山贯通后,先后保

15、证了东一采区轨道上山、西二采区煤12东正眼、东翼采区-400水平与-500水平等大型贯通工作。林南仓矿业分公司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型矿井,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5顶板、煤5-煤12、煤12-煤14、煤14-K3四个砂岩裂隙含水层(组),补给水源主要为冲积层底部砾石含水层和煤系底部的奥陶灰岩含水层。历史上共发生较大突水事故(水量大于1m3/min)25起,最大突水量9.25m3/min。矿井正常涌水量8.19m3/min,历史上最大涌水量19.53m3/min(1981年10月)我矿井下排水分段集中方式,林南仓矿业分公司现有四个水平:-240水平、-400水平、-500水平和-650水平。每个水平各有一个排水泵房。其中-240泵房、-400泵房为直通地面泵房,-400泵房为主排水泵房。-650泵房-500泵房分别负责将本水平的水排向上一水平.1)-240泵房:水泵:200D65B一台、MD155674二台。扬程260-280米,实际排水高度247米。排水管路:325mm一条。(正常排水能力:5.0m3/min,最大排水能力:10.0m3/min)2)400中央泵房:水泵:250D60C8六台、10D60C8六台。扬程480米,实际排水高度400米。排水管路:426mm两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