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

上传人:凝妆 文档编号:143416506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全册知识总结汇总梳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全册)第一单元 声音第1课时 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2、。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

3、上更强。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 、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7.“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8.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2.耳朵的结构及作用。耳朵的

4、结构作用耳廓收集声音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振动传递到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3.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4.“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耳朵里的。5.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6.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7

5、.噪音对人的伤害是因为声音过高过强,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8.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阻断噪声的传播。9.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声音对鼓膜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10.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增大耳廓,从而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第5课时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单位:分贝(dB)。2.要让同一个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来改变鼓发出声音的强弱,轻轻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就弱,用力敲击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就强

6、。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轻重不同的声音称为声音的强弱不同。4.轻轻拨动钢尺,尺上下振动的幅度小,发出的声音弱;反之尺子上下振动的幅度大,发出的声音强。5.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拉开一样长的橡皮筋。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6.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第6课时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单位:赫兹(Hz)。2.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

7、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4.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越紧,声音就越高,拉得越松,声音就越低。5.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细的声音越高。6.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7.乐器中能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有铝片琴,口琴等。8.我们可以将声音高低的变化音调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高、较高、较低、低。第7课时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1.选定一种弦乐器,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2.手指在一根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短,音高越高,使弦振动的部分越长,音高

8、越低。3.我们常见的乐器二胡、小提琴、吉他、古筝等,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4.乐器的弦拨动时会发出声音,用手按住就没有声音。第8课时制作我的小乐器1.制作我的小乐器,可以从粗细、长度、高矮来调试不同的音。2.制作材料:大小样的七个瓶子、水、金属棒 、音高标签。制作过程(1)依次在七个瓶子中从少到多装上不同量的水,用金属棒敲击瓶子。(2)在各个瓶子上贴上音高标签。(3)用金属棒弹奏简单乐曲。3.小常识:(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2)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3)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时,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9、4)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5)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6)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4.声音的分类。(1)乐音:通常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有规律的。(2)噪声:通常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它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乐音也可能成为噪音。5.声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1)隆隆的雷声-下雨。(2)爆竹升天,震耳欲聋。(3)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4)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小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

10、总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第1课时感受 我们的呼吸1. 我们可以通过鼻子和胸腔运动感受到呼吸。2. 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3.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4.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体外5.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6.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呼吸。7.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第2课时呼吸 与健康生

11、活1.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2.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3. 我们的呼吸平静时一般为每分钟20次左右,人在睡觉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少的。4.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做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这就是为什么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5. 经常参加体有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6. 运动前和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运动前呼吸次数比较少,运

12、动后呼吸次数都变多。第3课时测量肺活量1.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的肺活量较大:幼年和老年人都较小。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2. 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些。3. 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 4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4. 可以用排水法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瓶里排出的水量越多。5. 用肺活量测量袋测量肺活量,肺活量越大的同学会使塑料里的气体越多,塑料袋越大。6. 增加肺活量最显著的方法是多参加体育

13、活动。7. 肺活量测量袋的使用方法。(1)展开测量袋。(2)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为毫升,这是测量得出的肺活量。第4课时一天的食物1. 除了呼吸之外,饮食也是我们从外界摄取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2. 根据吃食物的时间不同,我们所吃的食物种类也不同,可以分为熟食和生食。还可以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3. 给食物分类或利用统计表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了解食物。第5课时食物中的营养1.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腊食纤维。2. 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

14、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说明这种食物含有淀粉。3. 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的方法。(1)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油迹并不会消失,这是食物中存在脂肪的证据。(2)再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比较,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4. 蛋白质是构成我们身体的主要成分之一。糖类和脂肪能提供身体需要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5. 把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滑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含有脂肪;在食物上滴碘酒,是为了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点燃食物,燃烧后会有焦臭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6. 寻找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实验名称:食物中的营

15、养实验器材:面包、植物油、肉、花生实验步骤:(1)在面包上滴两滴碘酒。(2)将植物油在纸 上划一道痕迹。接着用肉和花生在纸上划出痕迹。面包变成了蓝色。实验现象:植物油、肉、花生都在纸上划出了半透明油迹。实验结论:面包里含有淀粉,肉和花生中含有脂肪。7. 含有淀粉的食物:土豆、面包、馒头、大米、玉米、山药等。8. 含有脂肪的食物:花生、大豆核桃、肉、瓜子、奶油制品。第6课时营养要均衡1.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告诉我们,在一天中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下一层食物的食用量要大于上一层的食用量。2. 不挑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3.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获取营养。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到身体健康。4. 一天分早餐,中餐,晚餐。5. 除了呼吸之外,饮食是我们从外界获得能量的又一重要活动。6. 有些营养成分难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检验,这时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会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7. 谷物类、油脂类食物分别含有糖类和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