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

上传人:在** 文档编号:14341532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读有效小组合作的若干案例有感 关于“小组合作”,我也听了不少课。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领域,大部分都是在社团课中开展,常规课比较少,多的无非也是一些小组讨论。在我的课上,我一般会把“小组合作”这个形式在高段学生中使用,一来整个课堂秩序比较好维持,二来学生也能快速分工定位。实行了几次,发现在高段中的完成大作业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作业中包括每个人的分工明细和最后的成果。“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

2、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但是,问题来了,每节课都非得小组合作吗?由什么决定一节课要不要合作探究?怎样探究?教学中小组“合”而不“作”的现象比较普遍,很多都是“被合作”,看似热闹,实则效率不高,浪费时间。如果一开头就上合作探究大戏,让学生站起来大声议论,这很不真实。学生有疑问不能独立解决的,可以依靠集体智慧,进行合作探究;合作也不一定非得几人小组为单位,一般的问题两人合作也行,度自然就也行,主要给足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阅读材料,设计好方案,就能进行切实可行的探究。所以,小组和作还是应该看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并非每节课都得合作学习,如果过于教条,那就走

3、向另一个极端了。在小组合作时,有一点必须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不能因为突出学生主体,教师就成了旁观者。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要认真观察小组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的小组活动,有意识地促进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现在的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少不了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这就像是一个成年人手上的指环,没有了它,似乎就代表这个人不成熟。虽然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探究有自己的看法,在他们的日常课上未必运用得如此生硬,但遇上公开课,万一评委脑筋直,一句“怎么没有探究?”就会葬送了这堂千磨万炼的课。所以,小组合作突然就是不是一定得在课堂上存在,这个问题其实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密切相关,在评课尺子没有变的更科学合理之前,谁也不敢贸然舍弃这个形式。教育是件科学性很强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实践。所以,很希望我们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有自己的选择,根据学生现状,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