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11639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教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01第一专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我有一个梦想一【专题概述】人是要有理想的,尤其是年轻人,更要确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在当今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混杂的情况下,青年学生更需自觉加强正确理想价值观的修养。本单元选取了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文章,在于启发青年学生确立为国为民的理想壮志。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围绕对马克思的评价展开论述,先总提马克思逝世的巨大损失,文章的主体是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功绩:一是理论上的贡献 “两大发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剩余价值”;一是实践斗争贡献,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又从反动派对他的攻击及世界人民对他的尊敬正反两方面证明其伟大。最后简要结尾。我有一个梦想是一次和平示威集会上的演讲,可以分

2、为三部分:1、批评美国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一百年来黑人仍处于歧视的状况,提出集会的目的,要求兑现诺言及这一要求的合理和正义性,符合宪法和独立宣言精神。2、提出斗争的策略(反对暴力、团结和争取多数白人的支持)和目标(获得真正、完全的自由、正义、平等)。3、描绘“我的一个梦想”,消灭种族歧视,实现真正平等自由的理想及为实现这理想的决心和信心。文章充满激情和严密的逻辑,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具有强大的呼唤和鼓舞力量。季氏将伐颛臾可联系初中学过的论语选录,进一步了解孔子思想及论语一书。了解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并能正确、客观评价。文章针对季氏将伐颛臾一事及学生不阻止的辩解,进行批驳并

3、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第一段以颛臾是鲁国属臣的事实、以“礼”为原则批驳季氏攻打颛臾。第二段以名人名言、生活事实及双重比喻为论据,批驳冉有、子路不能劝阻季氏的失职。第三段以自己的治国主张驳斥季氏攻打颛臾“为子孙忧”的借口,驳中有立,正面阐述了反对武力、“德”、“礼”治国的主张。论语为语录体散文,但有少量篇目已发展为对话辩论体。本文是驳论为主,驳中立论。采用直接批驳对方论点的方法。其中一些语言如“均贫”、“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萧墙”等成为著名成语。寡人之于国也可联系初中孟子两章进一步了解孟子思想及孟子一书,了解和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孟子散文从论语、老子等语录体发展为对话论辩体。本

4、文重在阐述孟子的“仁政”思想,开头批评梁惠王对百姓“小恩小惠”并非仁政,接着具体阐述其“仁政”主张:首先是与自然和谐,作为百姓发展经济的基础;其次是发展经济,奠定“仁政”的物质基础;再是加强教育教化,引导百姓讲礼仪。末尾强调统治者不能将国家百姓的苦难推向客观“王无罪岁”,百姓便会归顺拥护。孟子散文善于辩驳,逻辑严密,气势充沛,层层推进,无可反击。本文采用“连环推理”论述“仁政”的基础和步骤就是如此。在语言表达上,善于运用寓言、成语、比喻、排比等如“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不违农时”的排比句等显得说理充分,气势充足。二【自主先学】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嫉恨( ) 诅咒( ) 蜕变( ) 后

5、嗣( ) 给予( ) 肇事( ) 磐石( ) 吹拂( ) 摇曳( ) 社稷( ) 庠序( ) 二、选出下面字形有错的一项 A诽谤 签署 煎熬 枷锁 B情同手足 息息相关 纷至沓来 匪夷所思 C兑现 缔造 猖獗 仲裁 D义愤填赝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付之一炬三文言知识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既来之,则安之( ) 王无罪岁(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4、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并翻译申之以孝悌之义 ( )无乃尔是过与? ( )何以伐为?( ) 然而不王者,

6、未之有也。(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三【合作研学】一、 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完成下面问题。1、 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贡献?2、 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不仅如此”,“还”在这儿起什么作用?3、 作者在论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意义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 哪些重点句概括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贡献之伟大?5、 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二、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完成下面问题研读以下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 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人开了一张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翟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7、(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 (2)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学不会过去。(这里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 (3)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身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三、阅读季氏将伐颛臾,完成下面问题1、冉有为何不直接说季氏将伐颛臾?而要拐弯抹角的说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哪三条理由?3、“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说这话想干什么?孔子用什

8、么方法驳斥?4、对于攻伐颛臾,冉有真的“不欲”吗?如果不是真的,课文中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吗?这说明冉有是个什么样的人?5 孔子在批判了冉有的狡辩之后,正面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在孔子看来一个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对内对外各应当怎样做?四 反馈促学一、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真是祸起萧墙。B几年前,我们在清华园相识;今天,我们又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D在展览会上,该市的小商品销量大减,而高科技产品却倍受欢迎,真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二、把下

9、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孟子身处一个弱肉强食、生存还是毁灭尚需思考何者第一的时代。_,它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虚妄色彩。他大谈温文尔雅,大论需长时间验证的空之又空的美好蓝图从这个层面,不能不说,孟子执着的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不合时宜性,带有荒谬性这种行为的倡导者注定只能是具有悲情色彩的失败的理想主义者ABC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10、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尔言过矣。 过:责备 B虎兕出于柙 于:介词,可译为“从”。 C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助。2、与

1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而在萧墙之内也。 D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4、请翻译下面句子。(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4)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三、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全文,完成下列问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B五亩之宅,树之

12、以桑 树:种植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检点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填然鼓之树之以桑B.斧斤以时入山林请以战喻C.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或百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直不百步耳C未之有也D树之以桑4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孟子“仁政”的具体措施的一项是(3分)()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王无罪岁A BC D四、迁移运用阅读下面一首宋

13、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五、根据特定的背景场合决定说什么和怎么说,这是使演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方法。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860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家、解放黑奴运动的领导者林肯参加总统竞选。他的对手排场豪华,而且扬言:“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林肯站在一辆普通的农家马车上,向他的听众说:“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位妻子和三个儿子,都

14、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大书架一个,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林肯的话当时在听众中立即引起共鸣的原因是什么?五、拓展延伸1、技法迁移驳之有理,论之有据文本回顾孔子与其弟子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谈话,有三个层次,反复辩难,逐层深入。开头,由于冉有和季路既是季氏家臣,又是孔子的学生,他们虽想为季氏辩护,但又实难有理有据地与老师辩论。孔子先严肃地指出学生有责任:“求!无乃尔是过与?”接着从三个方面分析季氏攻打颛臾是错误的,说理层次分明,反诘非常有力。接着冉有申辩,自己“不欲”而夫子(季氏)“欲之”。对此,孔子先引用古人周任的论述,从辅助者的作用方面予以反驳,并且设比喻,指出他们不能阻止季氏征伐,其责任不可推卸。这是对话的第二个层次。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