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09142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二语文必修五导学案5.1.1物种起源绪论苏教必修5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临清一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沈光治 审稿人-王慧珍物种起源绪论学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教学过程:一、解题: 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

2、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3:解释下列词语琐屑: 。审慎: 。趋向: 。札记: 。二、研习课文 1通读全文和注释。 (1)速读课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难的词语,先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2)理出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3、 解说:1、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5-9节,找出各段的关键句。 二、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4、,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物种起源绪论学案答案第一课时二、研习课文第二题1.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 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

5、要强调的内容。2、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整理成书的过程() 第一部分: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 (4)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 向提供过帮助的自然学者致谢() 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明他的进化论的基本观点。 3、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4、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 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

6、;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 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5、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 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 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第二课时研习课文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

7、、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

8、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

9、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项;对于第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任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